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肉毒神经毒素(botulinumneurotoxins,BoNT)是由肉毒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botulinum,C.botulinum)产生的一种致命性细菌外毒素,可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表面受体不可逆结合,从而阻断神经细胞释放乙酰胆碱,影响神经冲动传导,导致对称性颅神经麻痹,继而出现不随意肌对称性、下行性、迟缓性瘫痪.

  • 标签: 肉毒毒素 肉毒中毒 临床特征 治疗
  • 简介:毒鼠强为剧毒杀鼠药,临床上发生群体性中毒时,救治工作有其特点,现将我院收治的群体性毒鼠强中毒7例报道如下。

  • 标签: 四次甲基二砜四胺中毒 急救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1904年出生,主因发现右下腹包块3个月于2002年10月入院,无自觉症状,查CEA、CA724偏高,腹部B超和CT均提示右下腹相当于升结肠处软组织肿块,考虑升结肠肿瘤.

  • 标签: 多器官衰竭 肿瘤 治疗 生命体征
  • 简介:老年患者由于各个脏器功能的衰退及合并慢性疾病,在以肺部感染和心、脑、肾等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等刺激下更易发生老年多器官衰竭(MOFE)。目前认为微循环障碍是导致MOFE最重要的基础机制,也是并发MOFE过程的核心环节。现代观点认为,对老年重症患者进行早期微循环功能的监测及以微循环为靶点的治疗方案已经成为治疗MOFE的新策略。

  • 标签: 老年多器官衰竭 微循环功能
  • 简介:急诊领域包括紧密相扣的三环(即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救、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急诊领域感染性疾病几乎涉及所有临床学科,因此急诊领域的抗生素使用非常广泛而频繁。但一直以来这一领域的抗生素合理使用实际上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至目前为止未见《急诊领域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指南/评价标准》。本文拟就相关文章作一概述。

  • 标签: 医院急诊 抗生素合理应用 感染性疾病
  • 简介:随着全球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高龄老年急诊患者亦日益增多。为了解和掌握离退休老干部急诊患者的规律和临床特点,提高急诊抢救的成功率,笔者对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预防保健科急诊的446例(547次)离退休老干部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诊 离退休老干部 急救
  • 简介:病例:患者,女,55岁,因“咳嗽、发热1周,加重伴气促3d”于2009年9月入院。患者入院前8d下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干咳,次日开始发热,体温最高39.5℃,畏寒,咳黄脓痰。入院前4d出现痰中带血,后咳粉红色痰,至外院就诊,胸片检查提示双下肺肺炎(见图1),住院治疗,予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细菌感染及对症治疗。

  • 标签: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 病毒性肺炎 奥塞米韦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危重症患者21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纽和对照组,每组10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呼吸支持,观察组给予呼吸阶梯性治疗。对两组呼吸支持方式、呼吸复苏率及呼吸稳定时间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呼吸支持方式基本类似,应用最多的均为鼻导管吸氧、呼吸机支持和复苏体位(P〉0.05);观察组呼吸复苏成功率为81.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4%(P〈0.05);观察组呼吸稳定时间为(42.26±4.31)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6.17±4.28)min(P〈0.05)。结论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可明显提高呼吸复苏成功率,缩短呼吸稳定时间,值得推广与使用。

  • 标签: 急危重症 呼吸阶梯性治疗 急诊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院前急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诊处置情况分为院前急救组和院前未处理组,院前急救组患者45例为接诊后先进行院前急诊治疗,再运送入院治疗;院前未处理组患者45例,不进行院前急诊治疗,接诊后直接运送入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死亡情况、抢救成功情况及致残情况。结果院前急救组患者院内病死率、抢救成功率、致残率分别为4.4%、84.4%、2.2%;院前未处理组患者分别为20.0%、62.2%、1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首先全面细致地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及身体状况,然后根据患者的发病经过及症状特点进行院前急诊处理,可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院前急诊 高血压性脑出血 临床分析 对比观察
  • 简介:阿司匹林加波力维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本文使用典型病例讨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意义及停用抗血小板治疗的危险性。在此对本病例在没有临床用药指南的情况下,根据临床经验谨慎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输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ballonpump,IABP)治疗,得到成功救治的经验予以回顾。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抗血小板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术后 救治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呼吸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复苏率、呼吸稳定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复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稳定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呼吸复苏率,加快呼吸稳定,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 急危重症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时进行临时起搏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10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临时起搏治疗组和非临时起搏治疗组,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衰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临时起搏治疗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后心衰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临时起搏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则明显高于非临时起搏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时进行临时起搏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临时起搏
  • 简介:随着院前急救"120"体系深入发展,原发或伴发精神障碍患者要求急救接诊数量不断增多,而急诊科护士接诊精神障碍患者机会也随之增加,因此,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精神科急诊医学处置能力显得日益迫切。

  • 标签: 情景模拟教学 精神障碍 院前急救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急诊胸痛患者血清心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并探讨其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关系。方法对来我院急诊室就诊的胸痛患者的cTNI进行检测并按其轻重程度进行分组分析临床资料,评价急诊患者血清cTNI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其伴随疾病的关系。结果胸痛患者297例入选分析,其中血清cTNI值轻度增高组(0.04~0.1ng/dl)52例、中度增高组(0.1~1ng/dl)72例及明显增高组(1~10.0ng/dl)67例,极高组(〉10ng/dl)10例,以及正常值对照组(〈0.04ng/dl)96例。通过对急诊胸痛患者血清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浓度(LDH)与急性心肌梗死的ROC曲线分析,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血清cTNI大于总CK和AST,且高于CKMB和LDH,当CTNI为0,107ng/dl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80.5%和73.2%;冠心病组自胸痛发作至测定血清cTNI高点的平均时间为19h(10.8~26.0h)。冠心病患者占73.7%,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占53.9%,心绞痛占39,7%。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比较,冠心病组糖尿病,高血脂,年龄血清cTNI水平均增高明显;非冠心病组风心病cTNI水平明显高于冠心病组。高血压,颈椎病,肾功能不全,脑梗塞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比较无差异。结论冠心病是我院急诊室胸痛的主要构成,占73.7%,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占53.9%。血清cTNI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心肌酶学测定,以血清cTNI浓度0,107ng/dl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

  • 标签: 血清肌钙蛋白Ⅰ 急诊胸痛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伴随疾病
  • 简介:随着我国急速的城市化和老年化进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工作和精神压力增加,高脂过食的不良膳食习惯,多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和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尤其冠心病)发病率急剧升高,危害人类健康。除了疾病模式改变外.医学模式也发生转变.从既往单纯的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小区医疗服务,患者对医学诊治的需求和期望亦大大增加.由此产生的后果是过度拥挤现象——全球性医疗问题被衍生出来。

  • 标签: 床旁快速检测 传统检验室 心脏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