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在抢救创伤性血胸患者时胸腔血自体的方法及其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对2005年3月~2007年11月收治的54例创伤性血胸患者利用胸腔闭式引流,一次性采血袋、输血器将血液。结果:52例经过使用上述方法后失血性休克得到纠正,生命体征平稳,获得了进一步治疗的时机。2例严重多发伤虽经积极抢救仍无法挽回生命。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自体输血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对中等量以上、无明显污染的胸腔血自体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方法。

  • 标签: 自体输血 急诊抢救 创伤性血胸
  • 简介:急性酒精中毒是内科常见急症,重度中毒时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表现为昏睡或昏迷,甚至可因呼吸中枢麻痹或心脏抑制致死.我院急诊科在1998年4月2000年11月期间应用回苏灵加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26例,并与同期25例用纳洛酮治疗者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加纳洛酮 回苏灵加纳洛 治疗酒精中毒
  • 简介:目的:探讨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静脉注高氧液对心跳停搏患者的作用,评价其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心跳停搏患者46例,分为高氧液组和常规组,每组其他抢救措施相同,高氧液组输入高氧液。观察记录复苏过程中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脑复苏率、血气分析和SpO2恢复平均时间、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高氧液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脑复苏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及SpO2恢复平均时间高氧液组均短于常规组(P〈0.05),高氧液组治疗后高、低切粘度与复苏即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静脉洼高氧渡对心跳停搏患者的复苏有一定作用.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氧气 高氧液
  • 简介: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或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阿曲库铵效应室靶浓度及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组(A组)及七氟醚吸入麻醉组(B组),各30例。以TOF刺激方式监测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从诱导靶浓度2μg·mL^-1开始效应室靶控注阿曲库铵,术中调节靶浓度维持T1≤5%。记录两组阿曲库铵靶浓度的变化、总药量、麻醉时间、恢复指数、停药至TOFR为0.9的时间。结果:两组持续给药30min后阿曲库铵效应室靶浓度显著下降(P〈0.05),B组靶浓度低于A组(P〈0.05);B组阿曲库铵期间用药量小于A组(P〈0.05),且恢复指数、停药到TOFR为0.9的时间短于A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均能呈时间依赖性地降低阿曲库铵效应室靶浓度,且前者的影响明显大于后者,停药后肌松恢复更为迅速。

  • 标签: 靶控输注 阿曲库铵 七氟醚 丙泊酚 神经肌肉组滞
  • 简介:摘要腹腔镜手术是一种高度依赖于器械设备的手术操作形式,与一般器械相比较,腹腔镜手术设备在使用保养和管理上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为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并最大限度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加强腹腔镜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 标签: 腹腔镜设备 使用 保养 管理
  • 简介:腹腔穿刺术是很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措施,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特别适用于外科急腹症的诊断。我院外科1994年至1998年对376例急腹症病人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现将穿刺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76例中男性259例,女性117例;年龄3~92岁,平均42岁。发病至穿刺时间,最长18天,最短30分钟。

  • 标签: 腹腔穿刺术 外科急腹症 诊断性腹腔穿刺 动态观察 辅助检查 诊断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妇科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治疗的患者共221例,对其临床资料、手术过程以及预后、治疗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术期,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含量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术后镇痛程度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发热率、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与开腹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的两组患者术后肌层完全愈合率及术后首次妊娠距肌瘤剔除术的时间(妊娠距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且较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疼痛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肌瘤 剔除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随机对63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同期50例开腹阑尾切除术进行比较。结果:在各类阑尾炎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均较开腹阑尾切除术短;在切口感染、术后疼痛方面、观察腹腔其他疾病方面,较开腹手术具有明显优越性;而手术时间并不比开腹手术长,但费用稍高。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明确诊断、创伤小、痛苦少、住院时间短及切口感染率低等优点,可考虑成为阑尾切除的首选手术方式。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阑尾切除术 阑尾切除术 阑尾炎
  • 简介:目的:探讨诊断性腹腔镜检查在老年急腹症中的应用.方法:对1997年2月~2005年1月47例老年急腹症腹腔镜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腹腔镜检查者44例明确诊断(44/47,93.6%),2例因病人不能耐受手术而失败转内科治疗而治愈,1例术中因急性心肌梗死意外死亡;镜下完成手术40例(40/44,90.9%);中转开腹4例(4/44,9.1%);腹腔镜探查时间10~15min;腹腔镜治疗时间45~155min,平均102min;术后住院5~10d,平均8.3d.结论:应用诊断性腹腔镜诊断及治疗老年急腹症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腹腔镜 老年急腹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切除术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均顺利完成,与剖腹切除术比较,手术时间较剖腹长,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剖腹明显缩短(P均〈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创伤性小、术后康复快且易开展的优点,建议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术 子宫肌瘤 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预防性血小板注的阈值。方法:将入院时出血程度为0级的ITP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血小板〈10×10^9/L,B组:血小板(10~20)×10^9/L,比较两组注血小板的次数和量、出血情况、输血小板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输血小板次数和量低于B组,A、B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输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ITP患者在无侵袭性操作的情况下,采用血小板数10×10^9/L作为预防性血小板注的阈值是安全的,且可减少注血小板的注量和不良反应。

  • 标签: ITP 预防性 血小板输注 阈值
  • 简介:目的:总结腹腔镜3孔打结法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81例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急诊行腹腔镜3孔打结法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130min,平均43min,术中出血0—2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5d,无副损伤、戳口感染、粪漏、盆腔脓肿、术后阑尾动脉出血及早期肠粘连等发生。结论:3孔打结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切口美观。

  • 标签: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3孔打结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患者进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并进行心理、术前、术后护理。结果32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均顺利康复,无护理并发症发生,保肛率100%。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极为重要,高质量的护理明显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可明显提高患者手术预后及生存质量。

  • 标签: 腹腔镜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破裂止血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0月,采用腹腔镜脾破裂止血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48例,其中BuntainCT分级Ⅰ型12例,Ⅱ型26例,Ⅲ型10例。其中18例合并其它脏器损伤。结果:44例顺利完成镜下止血手术。手术时间30~150min,平均68.4min。4例因术中出血过多或怀疑合并其它大血管损伤而中转开腹手术。术后出院时间:30例单纯脾破裂6—14d。有合并伤18例12—43d。结论:腹腔镜下脾破裂止血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切实可行。适用于BuntainCT分级Ⅰ~Ⅲ型脾脏损伤且无严重合并伤的患者。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脾脏 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为治疗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在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均为24例。A组患者应用单侧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手术,B组患者应用双侧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手术,C组患者应用单侧卵巢囊肿剔除手术,D组患者应用双侧卵巢内囊肿剔除手术。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A、B、C、D四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4个月FSH(血清促卵泡素)水平、E2(雌二醇)水平以及LH(促黄体生成素)水平,术后4个月随访之后A、B、C、D四组患者的月经与潮热情况。结果A、B、C、D四组患者术前、术后4个月FSH、E2以及LH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LH水平显著低于B组、C组(P<0.05),术后D组LH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A、B、C、D四组患者在FSH、E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随访中96例研究对象有6例月经异常,4例出现潮热盗汗。结论腹腔镜下不同卵巢囊肿剔除术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卵巢功能的近期影响有限。

  • 标签: 腹腔镜 卵巢囊肿剔除术 卵巢良性肿瘤患者 卵巢功能的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采用Veress针腹膜外穿刺建立气腹法的可行性及操作方法。方法将45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即实验组237例(采用Veress针腹膜外穿刺法)和对照组216例(其中采用Veress针闭合充气法建立气腹118例,采用Hasson法建立气腹法98例),将两组患者建立气腹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将两组病例从切口大小、并发症(出血、内脏损伤、漏气、皮下气肿、穿刺套管滑脱)、失败中转率及用时等方面进行比较,实验组在以各项指标均具有明显优越性。结论采用Veress针腹膜外穿刺建立气腹法既避免了穿刺的盲目性,也解决了漏气、套管滑脱等弊端,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便于推广。

  • 标签: 腹膜外 气腹 腹腔镜术
  • 简介: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和术毕患者拔管清醒即刻静脉缓慢注射脂肪乳5mL;超前镇痛组(P组)麻醉诱导前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5mL,术毕患者拔管清醒即刻静脉缓慢注射脂肪乳5mL;常规镇痛组(R组)麻醉诱导前静脉缓慢注射脂肪乳5mL,术毕患者拔管清醒即刻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5mL。分别记录拔管清醒即刻、1、2、4、6、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记录24小时追加镇痛药情况;并统计24h内不良反应。结果:术后P组1、2、4、6、12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同时点VAS评分(P〈0.05);而P组1、2、4、6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R组同时点VAS评分(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可安全地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镇痛,而使用超前镇痛可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 标签: 氟比洛芬酯 超前镇痛 腹腔镜 妇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应用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35例,观察组在腹腔镜下施予粘连松解术治疗,对照组施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对照分析两组疗效。结果除手术时间外,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等手术指标均比对照组优越,且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2.9%,明显比对照在20%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应用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不但疗效确切,而且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腹腔镜 粘连松解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开腹和腹腔镜两种手术方式对肥胖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肥胖阑尾炎患者106例,分为开腹手术组(OA组)50例和腹腔镜组(LA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临床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镇痛药使用比例、切口感染和脂肪液化比例、住院时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A组术中、术后情况均优于OA组。结论腹腔镜较开腹手术对肥胖阑尾炎患者具有更大的优势,腹腔镜可作为肥胖阑尾炎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

  • 标签: 肥胖,阑尾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P)发生的可能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5月-2006年1月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10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PEP发生4例,发生率为3.9%,均为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结论: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发生PEP可能性大,PEP的发生与输卵管妊娠的结局及停经天数、术式等有关,而与术前血B-HCG浓度无关。

  • 标签: 腹腔镜 输卵管妊娠 持续性异位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