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辅助生殖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本身对早期胎盘绒毛和胚胎组织中金属蛋白硫及其基因表达影响。方法 收集辅助生殖IVF—ET来源,双胚胎移植妊娠45~60天,经超声引导下减胎获得胎盘绒毛和胚胎组织各8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自然妊娠双胎45~60天人工流产中获得的胎盘绒毛和胚胎组织各10例。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组织中金属蛋白硫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分布差异。结果 表达部位:金属蛋白硫表达于胎盘绒毛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广泛表达于胚胎各个胚层。表达特点:IVF—ET来源胎盘绒毛组织中金属蛋白硫表达的吸光度值显著低于自然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金属蛋白硫在IVF—ET和自然妊娠胚胎组织中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表达:金属蛋白硫mRNA在IVF—ET胎盘绒毛组织中低表达,而在胚胎组织中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相一致。结论 金属蛋白硫蛋白和基因IVF—ET胎盘绒毛组织中表达低于自然妊娠组织,而在胚胎组织中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IVF—ET技术本身更加倾向于影响胎盘发育和功能,金属蛋白硫可能在IVF—ET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 标签: 金属蛋白硫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胎盘胚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了解鸭胚胎以及鸭子的重要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状况是否良好,本文测定了高邮鸭胚胎胚胎重量,胚胎长度,鸭肝脏重量以及腿肌重量,然后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鸭子的胚胎重量,肝脏,胸肌和腿部肌肉随着胚龄的增加缓慢的增大,并胚胎长度则是属于缓慢增长的趋势。胚胎的生长在17胚龄的时候达到高峰值,然后开始下降,而对于胸肌的生长速度来说是较为缓慢的,17胚龄最高,然后下降,在27胚龄后,速度更加缓慢。鸭胚胎的所有重要组织器官都表现为前期发展速度较快,后期缓慢的状态,并且不同时期不同的组织器官发育速度也都是不同的。13-27胚龄属于肝脏和腿肌的晚熟期,胸肌的早熟期。

  • 标签: 鸭胚胎 组织器官 生长规律 研究报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有效成分对幽门螺杆菌多重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以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挑选出32株幽门螺杆菌样本,分别采用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5种常用的抗生素对其进行测试,分别鉴别存在多重耐药性菌株。然后选择从各类中药中提取的4种有效成分(黄连素、大黄素、五味子以及黄芩苷),利用中药成分检测具有多重耐药性的幽门螺杆菌的最低抑菌濃度。结果 共筛选出5株具有多重耐药性的幽门螺杆菌,4种中药成分当中以黄连素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为12.5 mg/ml,其余3种有效成分对不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也不同。结论 黄连素、大黄素等4种中药成分对具有多重耐药性的幽门螺杆菌具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其中以黄连素的抑菌效果最好。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多重耐药性 中药 体外 抑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借助PK与PD研究,对头孢曲松-舒巴坦对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的作用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以建立体外模型的方式对头孢曲松舒巴坦的人体单剂静脉注射、头孢哌酮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人体单剂静脉注射药动学过程进行模拟,对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药效学特征进行对比。结果 头孢曲松舒巴坦杀菌效果最为明显,三种复方模型杀菌活性差别小,六小时时杀菌效果最好。(P<0.05)结论 头孢曲松与舒巴坦复方制剂能够对大肠杆菌进行协同抗菌,不过非同步消除协同作用不明显,协同抗菌效果基础差。

  • 标签: 药动学 药效学 头孢曲松 舒巴坦 体外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循证护理在肝移植术后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6年 12月至 2018年 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86例肝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 采取 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减轻效果及术后症状。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重度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睡眠时间明显 短 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

  • 标签: 循证护理 肝移植 疼痛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皮瓣移植联合外固定架修复前臂毁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48 例前臂毁损伤患者 ,按照数字随机表法 分为实验组(应用综合护理 方法)和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 方法),每组均为 24 例 。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前臂毁损伤患者的皮瓣存活率、对护士总满意率。 结果:实验组前臂毁损伤患者的皮瓣存活率、对护士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05)。结论:皮瓣移植联合外固定架修复前臂毁损伤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皮瓣移植 外固定架修复 前臂毁损伤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 进一步研究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优势, 为未来进一步提高结核病检出率奠定基础。方法 138 例患者, 分别接受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与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特异度 ; 不同结核病患者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准确率。结果 138 例患者, 病理确诊结核病 42 例, 非结核病 96 例。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为 85.71% ( 36/42 )、特异度为 90.63% ( 87/96 ), 均高于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的 66.67% ( 28/42 )、 80.21% ( 77/96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肺结核患者 27 例, 肺外结核患者 15 例。肺外结核患者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准确率为 100.00% , 高于肺结核患者的 77.78%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方法满足结核病临床诊断的需求, 该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 并且还具有操作步骤简单、结果精准等优点, 能够减少误诊、漏诊等情况发生, 为结核病的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奠定基础, 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 ; 结核病 ; 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 [Abstract] objective to further study the advantages of in vitro release of interfero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in the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detection rate of tuberculosis in the future. Methods 138 patients were tested by tuberculin skin allergy test and interferon relea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LISA for ifn-ifn-release in vitro in different tuberculosis patients was compared. Results of the 138 patients, 42 were confirmed by pathology and 96 were non tuberculosis.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ELISA were 85.71% (36 / 42) and 90.63% (87 / 96)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66.67% (28 / 42) and 80.21% (77 / 96) of tuberculin skin allergy test. There were 27 cases of tuberculosis and 15 cases of 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LISA was 100.00%, higher than that of 77.78% (P < 0.05). Conclusion the ELISA method of interferon releasing in vitro can meet the needs of clinical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This method has higher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simple operation steps and accurate results, which can reduce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earl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给药干预辅助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诊治的64例翼状胬肉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64例患者均给予羊膜移植术治疗,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组给予环孢素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翼状胬肉患者环孢素A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环孢素A 羊膜移植术 翼状胬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辅助排石中应用腕踝针的安全性及辅助排石效果。方法:本次试验主要择取我院在2022.2-2023.1期间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入院顺序展开分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腕踝针,评析两组结石排出情况及疼痛程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结石排出情况优于对照组,机体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后,合理运用腕踝针进行干预治疗,可以辅助患者排出机体内的碎石,提高患者结石排出效率,加快患者身体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术后辅助排石 腕踝针 安全性 辅助排石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联合甲状旁腺移植术对患者甲状旁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两组均接受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B组添加甲状旁腺移植术治疗,并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进行组间对照研究。结果 术后1d两组患者PTH指标水平差异较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1个月、2个月、3个月B组PTH指标水平均高于A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与甲状旁腺移植术的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并减少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

  • 标签: 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旁腺移植术 甲状旁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