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儿童乳牙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乳牙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不做任何护理干预,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治疗依从性和6个月乳牙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良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4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乳牙复发率为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1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提高乳牙病儿童治疗的依从性,并减少6个月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 乳牙龋病 护理干预 效果 儿童乳牙龋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全麻下治疗儿童的手术配合与护理分析。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院接诊的50例儿童龋齿患儿作为研究样本,时间区间为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实行手术配合和护理干预,将其设定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实行手术配合与护理前50例患儿为对照组,针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下治疗儿童龋齿患儿使用手术配合与护理效果明显,不仅能够减少手术时间,同时还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建议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全麻 儿童龋病 手术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窝沟封闭与预防性树脂充填对儿童乳牙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口腔科就诊儿童 200例,其中 100例为未患, 100例为可疑,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 100例)和观察组( 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树脂填充术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窝沟封闭和预防性树脂充填联合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窝沟封闭剂保存情况,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龋齿发生率,并以成本 -效果来评价其经济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龋齿发生率为 2.0%,对照组为 21.0%,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龋齿发生率明显降低( P< 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成本明显升高( P< 0.05),而两组成本 -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窝沟封闭联合预防性树脂充填对儿童乳牙的预防作用最佳,可大大降低龋齿发生率,不过价格较高,而预防性树脂填充术也有确切预防效果,且价格低,两种治疗方案经济学价值相当,临床上可根据患者情况予以选择。

  • 标签: 儿童 乳牙龋病 窝沟封闭 预防性树脂充填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心理诱导及行为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效果及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500例,均选自于我院收治的接受口腔检查的儿童,其入院时间段为2020年10月-2021年 6月 期间。将上述研究对象1/2纳入到对照组(250例),采取口腔干预,余下 1/2研究对象则纳入到实验组(250例),采取心理诱导及行为护理干预。对两组儿童刷牙情况、的发生情况以及认知能力方面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儿童刷牙情况、的发生情况方面上,实验组数据表现比对照组较低(P

  • 标签: 心理诱导 行为护理 儿童龋病 预防效果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学生口腔卫生清洁情况及患病情况。方法: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本校随机选取600名学生,检查其口腔卫生情况并邀请其填写口腔卫生清洁习惯调查报告。根据检查结果将600名学生分组,之后进一步整理并比对每组学生的口腔卫生清洁习惯。结果:600名学生中,患龋病学生270例,未患龋病学生330例,两组年龄,性别无差异(P>0.05)。组学生的口腔问卷清洁调查评分、每日刷牙次数、每日刷牙时间均低于无组学生,P<0.05。组学生日常刷牙时使用含氟牙膏人数低于无组学生,经常吃零食及喝碳酸饮料但不及时刷牙的学生数量高于无组学生,P<0.05。结论:学生患占比较大,且患龋病学生存在诸多不健康的口腔清洁习惯。

  • 标签: 口腔卫生 龋病 口腔清洁习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学生口腔卫生清洁情况及患病情况。方法: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本校随机选取600名学生,检查其口腔卫生情况并邀请其填写口腔卫生清洁习惯调查报告。根据检查结果将600名学生分组,之后进一步整理并比对每组学生的口腔卫生清洁习惯。结果:600名学生中,患龋病学生270例,未患龋病学生330例,两组年龄,性别无差异(P>0.05)。组学生的口腔问卷清洁调查评分、每日刷牙次数、每日刷牙时间均低于无组学生,P<0.05。组学生日常刷牙时使用含氟牙膏人数低于无组学生,经常吃零食及喝碳酸饮料但不及时刷牙的学生数量高于无组学生,P<0.05。结论:学生患占比较大,且患龋病学生存在诸多不健康的口腔清洁习惯。

  • 标签: 口腔卫生 龋病 口腔清洁习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艾滋合并肺结核患者诊断中,采用胸部CT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接收的46例艾滋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进行分别诊断,采用CT对患者进行诊断,称为对照组,接受反复痰检+支气管镜检查,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以及漏诊误诊率。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以及漏诊、误诊率进行统计评估,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可见在艾滋合并肺结核患者诊断中,采用胸部CT对患者进行诊断诊断正确率较高,可以避免有创检查,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这类特殊患者检查中进行应用。

  • 标签: 胸部CT 艾滋病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因为糖尿性视网膜病变进展迅速,会促使患者视力极易发生不可逆的损坏,所以,需要加强早期诊断,确保后续诊疗工作的有序开展。本次主要针对发生糖尿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早期诊断和护理方面展开全面分析。方法:全部参与调查目标为本院接收的病患,总体为65例,对于此次病患进行早期诊断,以患者实施诊断方法进行分组,主要为单纯检眼镜检查是对照组(65例),FFA诊断加以护理是观察组(65例),各小组都是130只眼,对患者检出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患者干预后的血糖情况。结果:对本次各小组患者检出情况分析,总体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Ⅴ期,检出总计显示,观察组检出率(93.1%)高于对照组(60.0%);对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分析,其中观察组各患者血糖水平基本达标(P<0.05)。结论:此次对糖尿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实施早期诊断及护理的研究,显示FFA诊断检出率高,在检查期间给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迅速地控制血糖,对患者病情的恢复有极大的益处。

  • 标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早期诊断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同时选择2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参照对象(参照组),比较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葡萄糖水平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葡萄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0.03±4.22)mmol/L、(8.22±1.35)%,均与参照组对比显示存在差异,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诊断中有较为良好的诊断效果,能够提高糖尿的检出率,与葡萄糖检测联合后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病情,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 标签: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糖尿肾病(DN)患者肾小管损伤的机制,并寻找早期诊断肾小管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以期为DN的早期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和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并分析了DN患者的临床数据、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肾小管损伤相关指标。同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分析等,深入探讨了DN患者肾小管损伤的机制。此外,我们还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验证,筛选并验证了可能作为DN肾小管损伤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生物分子。结果:研究发现,DN患者肾小管损伤的机制主要包括遗传因素、长期的糖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蛋白尿、炎症因子、细胞因子、激素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中,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障碍是DN肾小管损伤的主要病理特征。在早期诊断标志物方面,我们筛选出了多个与DN肾小管损伤密切相关的生物分子,如尿转铁蛋白(UTRF)、铜蓝蛋白(CP)以及新型脂肪因子Metrnl等。这些生物分子在DN早期阶段即出现异常表达,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本研究揭示了DN患者肾小管损伤的机制,并筛选出多个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生物标志物。这些成果为DN的早期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DN的发病机制,探索更多有效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提高DN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损伤 损伤机制 早期诊断 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