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湿性愈合敷料对腹部术后愈合不良伤口的疗效。方法将90例腹部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实验组采用湿性敷料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愈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所花的时问和费用。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2组伤口各期的换药费用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湿性愈合敷料治疗术后愈合不良伤口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干性疗法,具有治愈率高、伤口愈合快、总体费用降低、护理总时数少及患者舒适等优点。

  • 标签: 术后愈合不良伤口 湿性愈合敷料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湿性愈合护理结合伤口分级护理对痛风石破溃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本文择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痛风石破溃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与实验组(40例,采用湿性愈合护理联合伤口分级护理),并对两组伤口愈合成功率及愈合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统计,实验组患者伤口愈合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湿性愈合护理结合伤口分级护理运用到痛风石破溃患者临床护理中,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伤口愈合成功率,加快伤口愈合速度,维护患者身体健康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痛风石破溃 湿性愈合护理 伤口分级护理 伤口愈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一种新型的湿润愈合敷料,用于创伤难愈合创面的护理。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1~2021年6月份72例创伤性创面难愈病人。将两组病人分成两组,一组是实验组,采用常规干燥敷料治疗。实验组病人创面,采用新型湿敷治疗创面。并对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外伤难愈合伤口 新型湿性愈合敷料 干性敷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剖宫产患者中实施中药敷包对术后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从 2017年 12月至 2020年 3月择取 104例剖宫产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 52例)术后实施常规抗生素 +红外线灯照射治疗,研究组( 52例)基于对照组治疗方案实施术后中药敷包治疗,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从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来看,研究组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积脓、二期缝合等切口愈合不良情况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来看,研究组皮下硬结、切口红肿、切口渗液症状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 P<0.05;从疼痛评分来看,术后 1天两组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术后 3天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患者来说,中药敷包可以促进术后伤口愈合,同时可以促进症状改善,减轻疼痛,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中药敷包 剖宫产术 伤口愈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电脑骨折愈合仪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探讨其治疗的可能机制和原理与临床应用的相符性。方法2001年1月~2003年2月使用电脑骨折愈合仪治疗44例患者.观察其对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44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术后及伤后的肿胀及疼痛消退均较未用治疗仪的患者有明显改善。结论电脑骨折愈合仪是促进骨折愈合,消除局部肿胀和疼痛有效的辅助手段。

  • 标签: 电脑骨折愈合仪 骨科 临床应用 疗效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小儿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术后的护理要点进行探讨,提高了术后功能恢复率。方法 对小儿手部烧伤瘢痕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及时正确指导患者手部功能锻炼。 结果 30例小儿手部伤口瘢痕挛缩畸形术后及时正确进行护理指导,可防止术后继发瘢痕挛缩,早期恢复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小儿 手部烧伤 瘢痕挛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速肛肠疾病伤口愈合的新型护理干预方法。方法:依据以往护理经验,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文献进行研究。结果:加速肛肠疾病伤口愈合的新型护理干预方法有脉冲电磁场疗法、氧疗、应用生长因子。结果:应用新型护理干预方法能够加速肠疾病伤口愈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肛肠疾病 伤口愈合 新型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伤口换药护理干预对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我院接受手术后需伤口换药的患者中抽取58例为对象,以随机对照为原则,经对伤口采取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29、综合护理干预)和参照组(n=29、传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经采取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伤口愈合率为96.55%(28/29),对照组为75.86%(22/29),观察组伤口愈合效果更佳;观察组伤口感染率为6.90%(2/29)、对照组为17.24%(5/29),观察组伤口感染发生率更低,两项数据指标代入统计后显著性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综合换药护理干预对患者伤口的愈合以及身体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伤口感染的发生概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

  • 标签: 伤口护理干预 伤口愈合 实施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会阴侧切伤口愈合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对术后恢复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采用不同护理方法的患者,评估其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进行会阴侧切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特定的会阴侧切伤口护理方案,如定期更换敷料、加强卫生消毒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感染发生率、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会阴侧切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感染发生率较低,疼痛程度较轻。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同时,在观察组中,伤口愈合呈现更为规律和美观的愈合过程。结论:本研究表明,在会阴侧切术后伤口愈合过程中采取特定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促进愈合,降低感染风险,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对于会阴侧切手术后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重视细节,采取正确的护理方法,以确保伤口愈合顺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升患者的整体体验和治疗效果。

  • 标签: 会阴侧切 伤口愈合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对胎儿畸形引产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研究。 方法 本次参与研究的68例因胎儿畸形需要引产的患者均是在我院妇产科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对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每组各34人),对A组患者运用优质护理,对B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对护理情况是否满意和患者引产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通过对比观察所有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的情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儿多指畸形术后护理效果。方法:对112例多指畸形的患儿围手术期给予手术及康复综合护理治疗,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经手术治疗及全方面护理后,患儿术前情绪稳定,术后恢复良好,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患儿全方面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有效的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加速了手指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小儿 手畸形 围手术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伤口换药护理干预对患者伤口愈合产生的影响。方法: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42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伤口换药护理干预模式不同将其均分为对照组(21例:常规伤口换药护理)与实验组(21例:综合伤口换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以及换药时疼痛感均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伤口换药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波对剖宫产伤口愈合的促进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11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200例产妇作为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行剖宫产术后常规切口换药处理,观察组增加微波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伤口愈合情况和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切口愈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12h、产后24h、产后36h和产后48h的切口疼痛程度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开放性外伤患者50例,均使用清创缝合术,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手术后每1~2天换一次药)和对照组(手术后每天换一次药)。比较两组患者痊愈率、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痊愈率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门诊换药间隔 伤口愈合 并发症
  • 简介:血管畸形是一种良性的先天性血管病变,人群发病率约为1.5%。该病好发于肢体,多表现为肢体软组织肿块,病变累及关节和神经等重要组织时可导致肢体运动障碍。传统的治疗多依靠外科手术切除,

  • 标签: 肢体血管畸形 微创治疗 护理
  • 简介:本院是心脏病专科医院,收治患者多、病情复杂,本科是心律失常科室,收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SupraventricularTachycardia)行射频消融术、病态窦房结综合症行起搏器的患者。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经导管射频消融是现代介入心脏病治疗学的一项重要进展,是治疗PSVT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心脏病治疗 室上性心动过速 穿刺部位 经导管射频消融 股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