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微创内血肿清除的护理,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方法对12例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环境准备、药物准备、意识、瞳孔观察,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动态观察、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供给,局部护理,防止并发症,尽早康复锻炼等.结果12例患者中死亡2例,存活10例,ADLⅠ1例,ADLⅡ7例,ADLⅢ2例.结论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目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配合高质量、细致的护理,可使疾病向健康方向转归.

  • 标签: 脑出血/护理 血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手术室聚氯乙烯(PVC)地面因皮肤消毒液致黄染后采取泡沫清洁与含氯消毒液的清除效果。方法:所选手术室铺设的地板材料为PVC橡胶,所用均为皮肤消毒液,清洁试验取面积为1m2且被皮肤消毒液造成黄染的手术室PVC地面,该地面已被黄染1年以上,且未进行任何处理和清洁。采取多功能泡沫清洁与含氯消毒液(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以5000mg/L为有效氯含量)进行清除,并做对比观察。结果:手术室PVC地面(面积1m2)因皮肤消毒液致黄染经12h的含氯消毒液(以5000mg/L为有效氯含量)浸泡覆盖后完全清除,且恢复干净状态,且浸泡的周围区域有所增白,随访1/6/12个月时浸泡区域无老化、腐蚀等情况;但泡沫清洁清除不佳。结论:手术室PVC地面因皮肤消毒液致黄染后采取含氯消毒液(以5000mg/L为有效氯含量)的清除效果更为理想,且经济、方便、操作简单,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聚氯乙烯地面 皮肤消毒液 黄染 泡沫清洁剂 含氯消毒液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诺拉生联合高剂量阿莫西林二联大剂量方案与含铋标准四联方案清除幽门螺杆菌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接受伏诺拉生联合高剂量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接受含铋标准四联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根除率为96.0%高于对照根除率86.0%(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拉生联合高剂量阿莫西林二联疗法在幽门螺旋菌感染根除治疗中临床效果较好,但其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评估。

  • 标签: 伏诺拉生 体阿莫西林 四联方案 幽门螺杆菌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发血肿(ReproductiveHematoma,RPHT)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将RPHT与未出现术后血肿(Non-PostoperativeHematoma,NPOH),在两组病例、临床特征方面进行比较.结果2组病例比较显示,过早搬动患者、快速输液、呼吸道梗阻和便秘是引起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发血肿的诱发因素.结论对于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不宜过早搬动,应控制输液速度,预防呼吸道梗阻和便秘,减少RPHT发生.

  • 标签: 颅脑损伤 再发血肿 护理
  • 简介: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急症,大多数是脑实质内动脉血管破裂所致,该病发病急,致死、致残率极高,在发病早期进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即在短时间内对颅内血肿进行冲洗、液化、引流,达到清除颅内血肿、减少脑组织不可逆损伤范围的目的。通过对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病人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可避免或减少因术后护理不当所致诱发术后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微创血肿清除术 脑出血病人 护理不当 血肿清除术后 发病早期 颅内血肿
  • 简介:摘要:颅内出血是神经外科急症中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技术和设备的快速发展,内镜下清除颅内血肿已成为研究热点和新方向。目前,内镜下血肿清除手术主要由内窥镜控制或辅助,内窥镜主要起照明作用,内窥镜手术由内窥镜完成,由于缺乏相应的设备,内窥镜神经内窥镜(INET)在国内外临床应用中很少见。 NET是神经内窥镜技术向微创​领域的延伸,通过这种技术,内窥镜不仅是提供良好手术视野的成像工具,更是整个手术过程的载体。所有的技术手术都是内窥镜工作并在通道内完成。 团队研发的透明导管鞘可以成功解决导管鞘周围的视觉穿刺和360度视野问题。总之,INET 是一种新的颅内血肿清除方法,侵入性更小、更安全、更有效,并且可以在整个过程中进行可视化。 本文将透明导管鞘和血肿破坏器应用于临床,探讨新技术治疗常见颅内血肿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颅内血肿 神经内镜 管鞘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血液净化对于尿毒症病患的影响分析。方法:在2020年7月-2022年3月医院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尿毒症病患中选择100例进行分析,并分成观察组和HD组,前者行血液灌流(HP治疗)+血透治疗(HD治疗),后者行单一HD治疗,记录对比两组的毒素清除情况和免疫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CD4+指标与CD4+/CD8+指标均高于HD组, CD8+指标则低于HD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毒素清除方面,观察组的PTH指标和β2-MG指标改善均优于HD组,K、P指标改善则与HD组相差较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尿毒症病患实施HD+HP治疗,可有效清除病患血液中的毒素,提高病患免疫力,效果较好。

  • 标签: 尿毒症 HP HD 毒素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进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临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22年8月-2023年8月,选取我院接收的进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n=30)进行常规护理,优质组(n=30)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根据护理疗效和满意度情况对比。结果:优质组患者护理后合计有效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明显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积极应用在进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护理实践中,增强护理效果,促进恢复,提升满意度,可以借鉴。

  • 标签: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更适合于清除气管插管气囊上滞留物的拔管方法。方法将101例拔管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和B组51例。A组采用正压技术,即在患者吸气末应用简易呼吸器快速向气管插管内送气,同时放开气囊,将气囊上滞留物吹至口腔并及时吸净,再拔出气管插管。B组采用传统方法,放开气囊后,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末端,边吸痰边拔除气管插管。观察2种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总量、生命体征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对气囊上滞留物的清除效果A组优于B组,P〈0.05。结论采用简易呼吸器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后拔管,清除较彻底,并发症少。

  • 标签: 气囊 滞留物 拔管 气管插管
  • 简介:便秘是卧床患者最易引起的并发症之一,便秘不仅会导致粪性溃疡、肠梗阻、尿潴留,严重的还会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等。卧床患者大多排便无力,临床上解决此类问题多使用口服给药、肛塞通便药物或灌肠操作来改善排便情况。如果效果不佳,还需要进行人工辅助方法帮助患者排出粪便。为了很好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卧床患者的粪便辅助清除装置,用以改善患者的排便,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卧床患者 粪便 设计 装置 应用 全身中毒症状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侧方入路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护理。[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6月应用侧方入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32例病人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疼痛、并发症的观察和出院指导。[结果]32例病人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为3.5d±0.3d,疼痛症状均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8分±0.7分,与术前8.5分±1.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3,P=0.00);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为一过性大腿前方轻度麻木,经处理后症状消失,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系统、有效地护理对应用侧方入路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提供了保障。

  • 标签: 腰椎结核 侧方入路 病灶清除 融合内固定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针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首次接受 I清除残留甲状腺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 I治疗以清除甲状腺残留组织,并辅以利尿等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支持、疼痛管理、不良反应预防等。通过比较护理前后的患者心理状态、疾病相关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和治疗满意度,评估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下降,疼痛等疾病症状评分亦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从护理前的26.19%降低至7.14%,患者满意度从66.67%提升至95.23%,以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进行首次 I治疗清除残留甲状腺时实施专业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轻患者不适感,提高治疗满意度,护理和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分化型 甲状腺癌 首次 I清除残留 甲状腺护理
  • 简介:[目的]深入了解和探索我院护士在照顾特需病人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及经验,为临床护理特需病人提高护理水平提供培训发展方向,进一步探讨完善日后特需病人护理的干预方向。[方法]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访谈形式,访问了32住护理特需病人的护士,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出主题。[结果]得到护士在护理特需病人照顾中及照顾后的各种不同感受、照顾病人的新理念及护理后的新需求。[结论]加强护理特需病人前的多元文化护理培训、护理工作中的指导及护理后压力的释放,需要对护士做出广泛而持续的培训及支持,使他们更了解并熟悉如何应用新的护理理念及知识于工作之中,以应对他们不确定和难以预料的护理旅程,进而完善特需护理工作。

  • 标签: 护理人员 特需病房 体验 分析
  • 简介:床旁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目前神经内科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新技术,我科2002—2005年12月共救治66例患者,不断摸索护理经验,总结出优化床旁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护理流程,将专科护理知识运用于病情观察,准确地掌握病情变化,及时为医生的正确治疗提供依据,使患者均度过危险期,提高了护理质量,无一例出现护理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神经内科治疗 急性脑出血 护理经验 优化 护理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9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成观察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总结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效率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护理效果比较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应用的综合护理干预使其预后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减少,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 9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成观察和对照组,每组各 45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总结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效率 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 66.67%,两组护理效果比较结果差异显著, P< 0.05。结论:通过对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应用的综合护理干预使其预后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减少,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应用研究
  • 简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以下简称微创术)是目前治疗脑出血简便可行的新技术。术后需要反复对颅内血肿进行冲洗、液化、引流等操作,致潜在并发症较多,尤以血肿复发再出血更危险。2001年11月-2004年4月我院对收治的脑出血病人行微创术治疗时配合实施预见性护理,降低了血肿复发冉出血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微创穿刺清除术 预见性护理 术后再出血 颅内血肿 微创术治疗 脑出血病人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死亡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5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微创清除术后死亡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本组术后1个月内死亡14例,其中再出血死亡2例,中枢性呼吸衰竭死亡5例,消化道出血及肺炎死亡5例,急性心梗死亡2例。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有效方法,加强死亡相关因素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脑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术 护理
  • 简介:应用钛听骨行鼓室成形听骨链重建术具有形态精细、组织相容性好、听力提高幅度大、有效率高的优点.通过对73例84耳行该类手术患者的护理,我们认为术前要加强解释工作,完善听力及咽鼓管功能检查,做好术耳局部处理;术后需绝对卧床3天,避免头部活动,严密观察有无面瘫、耳鸣及迷路刺激症的发生,积极预防感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标签: 人工钛质听骨链重建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