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无损伤穿刺输液港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 2015年 ~2016年 9月期间我国所接受的 120例血液病患者为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无损伤针穿刺输液港治疗,为了便于研究护理效果,将随机将我院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 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分别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率为 98.33%;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为 78.33%,两组患者数据呈现一定差异( P< 0.05)。结论:对我院血液病患者,在无损伤针穿刺输液港治疗中行优质护理可使患者不良症状充分降低,其穿刺效率大大提升。

  • 标签: 无损伤针穿刺输液港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无损伤穿刺输液港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2016年9月期间我国所接受的120例血液病患者为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无损伤针穿刺输液港治疗,为了便于研究护理效果,将随机将我院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分别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率为98.33%;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为78.33%,两组患者数据呈现一定差异(P<0.05)。结论对我院血液病患者,在无损伤针穿刺输液港治疗中行优质护理可使患者不良症状充分降低,其穿刺效率大大提升。

  • 标签: 无损伤针穿刺输液港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在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播,截至2020年9月30日全球感染人数已达3300万人,造成100多万人死亡,给公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基于实验室的标准化核酸检测方法周转时间长、成本高,因此急需开发便捷检测新冠病毒的方法,实现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快速测试以及时控制疫情。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即时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消毒供应室的消毒效果检测与评估方法。在消毒效果检测方面,生物指标法和化学指标法被详细探讨,生物指标法包括细菌和孢子生存情况检测,而化学指标法主要涉及残留消毒剂浓度和pH值检测。此外,消毒过程监控和消毒剂选择与浓度的重要性也被强调。数据分析阶段通过统计分析和图表展示方法,深入挖掘实验数据,为消毒效果的全面理解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研究应关注方法标准化和科学评估体系的建立,以提高消毒效果的可控性和精准性,维护公共安全。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消毒效果检测 评估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镉作业人员尿液标本采集方法对尿镉含量检测结果的影响,为探讨准确的尿液标本采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厂同一组镉作业人员分别在不同环境下、用不同方法采集尿液标本,并进行检测。(1)常规法:采集尿液时被检测人员要脱离工作场所,换下工作服,洗净手等部位后,进行采集。(2)改良法:与常规法不同的是被检测人员要彻底更换服装,全身沐浴后,进行采集。结果常规法采集尿液标本超标率为36.9%,改良法采集尿液标本超标率为15.1%,两种尿液标本采集方法检测结果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职业性镉从业人员尿镉水平检测,收集尿液标本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只有正确选择采集方法,严格把好质量关,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尿镉检测 尿液标本 采集方法
  • 简介:[目的]比较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与传统皮肤点刺过敏原检测两种方法中儿童的依从性,以探讨更加有效﹑依从性更好的过敏原检测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进行过敏原检测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对照组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患儿对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方法依从性更好;两组检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方法的标本远远多于皮肤点刺方法。[结论]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是一种安全、无创、快速、更易被儿童接受的过敏原检测方法

  • 标签: 过敏原 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 皮肤点刺 依从性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迅速,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医护人员如何有效检测、识别新冠病毒,避免“一人传多人”现象,及时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成为了当前新冠防护的关键难题。在这里,以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采样工作为例,探讨了新型冠状病毒标本鼻咽拭子采样方法,根据风险因素分析法评估流程的风险因素,提出了规范医护人员鼻咽拭子的操作方法,这对于提高病毒标本核酸检测的质量,降低采集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毒(HBV)感染筛查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核酸扩增技术(NAT)检测情况,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方法采用2种不同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HBsAg,阴性标本采用NAT进行6人份HBVDNA混样检测,混检有反应性标本再进行拆分单检,并对NAT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化学发光法补充检测。结果48230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经ELISA检测,HBsAg阴性47865份;经NAT混检有反应性标本71份,拆分单检HBVDNA阳性标本40份,NAT总有效拆分率为56.34%,NAT检测阳性率为0.084%。HBVDNA阳性标本经化学发光发补充检测,7份标本乙肝5项全阴性,6份标本单纯抗-HBs阳性,6份标本抗-HBs阳性/抗-HBc阳性,4份标本抗-HBs阳性/抗-HBe阳性,7份标本抗-HBe阳性/抗-HBc阳性,10份标本抗-HBc阳性。追踪检测到4份乙肝5项全阴标本血清HBsAg由阴性转为阳性,判定为“窗口期”。结论ELISA检测在HBV感染筛查中存在一定漏检风险,NAT检测可弥补ELISA的不足,有助于降低HBV经输血传播风险。

  • 标签: 联合采用血清学 核酸检测方法 筛查HBV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输液港植入术后首次蝶翼无损伤针穿刺时机的选择。方法 针对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行输液港植入术开展治疗的12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60例。参照组病患术后0-3d开展蝶翼无损伤针穿刺,研究组病患术后4-5d给予蝶翼无损伤针穿刺,观测比较两组病患的并发症出现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病患的并发症出现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67%、98.33%、2.28±0.64与96.67%均优于参照组病患的10.00%、85.00%、4.33±0.58与83.33%,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运用输液港植入开展治疗的病患其手术后首次蝶翼无损伤穿刺时期建议在术后4-5d,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率、改善病患疼痛,提升穿刺一次成功率与护理满意程度。

  • 标签: 输液港植入术后 首次蝶翼无损伤针 穿刺时机
  • 简介:目的了解病区病历夹的细菌污染情况,寻找有效的消毒方法方法对我院病区60只不锈钢病历夹表层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并分别采用75%酒精和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结果未消毒的病历夹染菌量已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行的《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各类普通病房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的标准。所污染的微生物主要有表皮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微球菌属、真菌。用75%酒精擦拭消毒病历夹后污染菌的清除率可达9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的清除率可达100%。结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病历夹是简便、快捷、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病案 消毒 细菌/分离和提纯
  • 简介:摘要:目的 明确透析患者在进行检测传染病八项(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中,出现透析前检测结果和透析后检测结果有差异最典型原因:透析患者标本准备和其他检测标本不能相同程序。方法 将在本院透析患者从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984例标本中138例有不同传染病阳性的标本,对透析后血标本接收到实验室到分离血清不同凝固时间比较,传染病项目透析前、后检测结果差异做统计分析,按接收标本到分离血清中间停留时间分类统计该患者结果出现差异概率。结果 138例患不同传染病的透析患者,透析后在排除其他院内感染可能情况,出现了结果透析前后不符明显,血标本到检验科小于2小时分离血清上机测试,透析前、后81份乙肝阳性的符合率74.1%;透析前、后27份丙肝抗体阳性的符合率33.3%;30份梅毒阳性透析前、后阳性符合率60%。结论 对透析患者标本一定要求专门规划处理准备实验上机前的工作:每天早晨上班标本从接收到检验科,再到具体传染病项目检测室,由该室负责上机做实验人员筛出透析患者血另外单独存放,确保时间超过3小时再进行分离血清准备好上机测试,保证结果的真实准确。  

  • 标签: 透析患者标本 标本到检验室存放时间 透析患传染病八项 透析前后阳性符合率 结果的真实准确。                     
  • 简介:摘要:目的 明确透析患者在进行检测传染病八项(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中,出现透析前检测结果和透析后检测结果有差异最典型原因:透析患者标本准备和其他检测标本不能相同程序。方法 将在本院透析患者从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984例标本中138例有不同传染病阳性的标本,对透析后血标本接收到实验室到分离血清不同凝固时间比较,传染病项目透析前、后检测结果差异做统计分析,按接收标本到分离血清中间停留时间分类统计该患者结果出现差异概率。结果 138例患不同传染病的透析患者,透析后在排除其他院内感染可能情况,出现了结果透析前后不符明显,血标本到检验科小于2小时分离血清上机测试,透析前、后81份乙肝阳性的符合率74.1%;透析前、后27份丙肝抗体阳性的符合率33.3%;30份梅毒阳性透析前、后阳性符合率60%。结论 对透析患者标本一定要求专门规划处理准备实验上机前的工作:每天早晨上班标本从接收到检验科,再到具体传染病项目检测室,由该室负责上机做实验人员筛出透析患者血另外单独存放,确保时间超过3小时再进行分离血清准备好上机测试,保证结果的真实准确。  

  • 标签: 透析患者标本 标本到检验室存放时间 透析患传染病八项 透析前后阳性符合率 结果的真实准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合护理配合后对儿童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1-12月所收治的儿童常规肺功能检测的患者106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3例。对2组儿童的检测时间、配合度、检查完成度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观察组儿童的检测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检测期间的配合度、完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儿童展常规肺功能检测时,护理配合的干预模式较常规护理模式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儿童 肺功能检测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 应用3种不同品牌的绝缘性能检测检测带电源腔镜器械绝缘性能研究测试结果有无明显差异性。方法 随机抽取130件带电源腔镜器械操作钳剪,用3种不同生产厂家的绝缘性能检测仪分别对130件操作钳剪进行检测并实时记录结果。结果 比较3种不同品牌的绝缘性能检测仪在带电源腔镜器械的测出的漏电率分别是14.61%,13.84%和15.38%,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漏电部位主要集中在:器械绝缘鞘和旋转连接处。结论 无论是进口或国产的绝缘性能检测仪都能够较准确地检测带电源腔镜器械的绝缘性能,但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厂家说明书、正确使用绝缘性能检测仪;消毒供应中心要加强腔镜器械处理全过程中的保护;充分认识电外科手术器械漏电导致的不良事件与手术相关的风险、包装灭菌前使用绝缘性能检测仪对带电源腔镜器械进行检测,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病人、术者造成危害。

  • 标签: 绝缘性能检测仪 腔镜器械 绝缘性能检测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