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的急救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6例骨盆骨折患者的急救处理措施。结果骨盆骨折的护理以急救护理、合并伤护理、骨盆骨折护理为重点。结论积极纠正休克、复合伤诊治和骨盆稳定性护理是骨盆骨折的护理重点。

  • 标签: 骨盆 骨折 急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准化急救护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工作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共计随机纳入80例,均为2019.4-2020.4期间入本院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前者接受急救常规护理,后者接受标准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生命体征判断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吸氧时间、静脉开放时间以及气管插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施以标准化急救护理能够在对其临床效果产生积极影响,临床应用价值突出,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 危重症患者 标准化急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规范儿科急救急救护理行为中的应用。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对照组为2020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急救科就诊的30名患儿,均给予常规急救治疗。实验组由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急救儿科收治的40例患儿组成,对患儿制定规范的儿科急救护理流程,并持续做好急救工作的质量控制。比较两组在急救室滞留率、护士抢救命令延迟执行率、护士紧急行为准确程度、负面事件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急救室滞留率、抢救医嘱的延迟执行、抢救治疗的正确实施、负面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救护理 儿科 急救护理流程 抢救室滞留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规范儿科急诊时的急救护理行为,将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应用至儿科急诊护士急救护理行为中,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并提高抢救效率。方法:选取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儿科急诊实施急救的100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均为5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儿采取标准化的急救护理流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实施急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男30例,女20例,对照组患儿男28例,女22例,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抢救室滞留、抢救医嘱延迟执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护士急救处置行为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能够规范护士的急救行为,提高急救护理的质量。

  • 标签: 急救护理 儿科 急救护理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对酒精中毒患者应用急救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样本选取在我科接受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酒精中毒患者142例,并分为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实施急救护理)各71例,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不良事件发生率而言,观察组患者为8.45%,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9.58%,χ2=10.02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急诊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针对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共计在2020.2-2021.7期间选取病例80例,应用抽签法实施分组,每小组入组40例,研究组应用急诊急救护理,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常规组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时间对比中,研究组各项时间均较短(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常规组明显较高,两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实施急诊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急救时间,使患者获得有效救治。

  • 标签: 急诊 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危重患儿的急救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抢救的成功率。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儿科危重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两组患儿均为3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取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儿接受护理前,生存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6%,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0.0%,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人员应当对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掌握和熟知,不断提升自身急救技能,与医生之间相互配合,提高儿科危重患儿抢救的成功率。

  • 标签: 儿科 危重患儿 急救
  • 简介:摘要:小儿高热惊厥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期间,发烧超过39℃以上,通常不伴有身体其他器质性病变,小儿高热惊厥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双眼球凝视或眼皮上翻,孩子意识丧失。需要尽快进行降温处理,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高热惊厥发生主要是控制好孩子体温,发烧患儿超过38.5℃者建议药物和物理降温相结合[1]。高热惊厥-婴幼儿时期引起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多发生在6个月至3岁。但抽风往往在突然高热达39-40度时出现,一般极少发作2次以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ICU感染性休克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护理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急救护理,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能够为其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ICU 感染性休克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院前救护中如何做好锐器伤的防护工作。方法 利用回顾分析法,以2019年6月~2021年5月咸阳机场医疗急救科院前急救的350例患者为对象,分析急救运送途中可能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和采取的相应防护措施。结果 发生锐器伤4例,发生率1.14%。讨论 院前救护中通过加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行为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必要的,从而也保障了医护的身心健康。

  • 标签: 锐器伤 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任务中共选取70例患者,其均为严重创伤患者,符合参与本次研究的入组标准,并将其随机分配为了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措施和急诊急救护理措施,比较其应用效果。结果:经分析来看,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干预后其分诊时间、抢救时间、转诊时间均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护理过程中加强对针对性急诊急救护理措施的应用能够提高抢救效率。

  • 标签: 严重创伤 急诊急救护理 抢救效率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方法对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创伤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缓解严重创伤患者的病症问题,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促进患者的早日出院,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严重创伤 急救护理 急诊
  • 简介:摘要:夜间院前急护工作具有随机强、流动性强、病种多样性、体力劳动强度高、急救环境条件差的特点,而夜间急救资源较少,急救过程中时间紧、抢救步骤密集、医护人员压力大,一旦发生疏失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本文阐述危机管理模式在夜间院前救护的运用护理中的效果研究。旨在降低医疗风险,对提高院前救护抢救成功率,院前急救物品安全性达标率、提高患者或家属对院前救护满意度,减少意外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危机管理 夜间院前救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20急救护理中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120急救中心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心理问题评分及护理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理问题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120急诊护理中要加强对患者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予以有效的心理护理缓解不良情绪,进而提高其依从性。

  • 标签: 急救 心理问题 心理护理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刺急救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以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间我院收入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30例与参照组3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刺急救技术,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采取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结合中医针刺急救技术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中医针刺急救护理 脑卒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治疗的患者80名,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40例)采用急救护理,观察护理效果和创伤处理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较好,且创伤处理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严重创伤 急诊急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讨论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方法:针对40名院前急救病人进行研究,将他们分到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的对照组(n=20)和加大了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力度的研究组(n=20)。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院前救护质量评分、抢救成功率以及病人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院前救护质量评分、抢救成功率以及病人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风险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在急诊急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本文总共纳入86例观察对象,皆是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急诊患者,采用电脑盲选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n=43)与研究组(整体护理+常规急救护理,n=43)。对比分析两组的抢救时间与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有效率上,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用于急诊患者的效果良好,有利于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 标签: 急诊 急救护理 整体护理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