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我是一名中国协和医科大护理学院(以下简称协和)的本科毕业生,已经工作两年了.工作中我经常感受到自己的专业思维方式与其他院校毕业的护士存在着不同,我想这应该受益于协和在近几年教育改革后采用的新型护理教学模式的结果.下面我把自己对这种护理教学模式的亲身感受汇报如下.

  • 标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护理教学模式 护理学院 本科毕业生 身体 思维方式
  • 简介:山西医科大护理学院成立于2001年4月,同年开始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2002年开始招收护理本科生,为护理学博士、硕士授权点,主办国家级期刊《护理研究》,建设有省级品牌专业——护理学,是山西省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最高学府。学院成立以来,以王斌全院长提出的“爱心·仁术”为核心文化理念,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创新能力为核心、专业学习为重点、社会实践为纽带,培养本科、硕士多层次护理人才。

  • 标签: 山西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 学位授权点 博士 护理硕士研究生 高级护理人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普外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病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一系列探讨。方法基于丰富的医疗经验以及海量医学文献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深静脉血栓常见病因多为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三大因素,通常普外科大手术后应当对患者患者病情进行观察,记录患者病理特征,加强一般预防措施,利用器械加以辅助、疼痛护理以及用药护理。结论加强普外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降级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有助于提升我院整体诊疗效果。

  • 标签: 普外科大手术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 作者: 刘红坤徐会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7-02-1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骨科进行骨科大手术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患者年龄、活动性出血、感染、糖尿病、甘油三酯和卧床时间对下肢深静脉发生的影响,同时研究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88例行骨科大手术患者中,共计发生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7%。经统计学分析可知,年龄、活动性出血、感染、糖尿病、甘油三酯和卧床时间对下肢深静脉发生的影响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大手术患者在术后积极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同时提高护理质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外科大型手术患者中选择个性化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胃肠外科大型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抽取10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选择病例时间以2021年4月开始,以2022年5月结束,个性化心理护理患者设为观察组,常规护理患者设为对照组,各组5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为82%,且观察组护理后的心理情况改善良好,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外科大型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确保患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手术。

  • 标签: 个性化心理护理 胃肠外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大出血中输血护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2月至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产科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比较方面,观察组为95.00%,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在产科大出血患者的输血护理中,患者能够切身的体会到护理人员对自身的关心,从而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障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值得参考。

  • 标签: 成分输血 产科大出血 输血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骨科手术是一种针对人体关节、肢体的手术,在骨科手术中,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用的骨科手术,关节置换术是一种以人造的关节替代有疼痛和失去关节功能的关节的方法,因为这种关节置换是对人体四肢的关节,所以对替代关节的要求很高,现在关节置换术是国内各种髋部、膝部疾病最好的治疗手段。但是,在进行了关节置换手术以后,很可能会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的并发症。极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肺栓性疾病。有资料表明,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有40%的患者会出现下肢 DVT,因此,防止 DVT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许多国外和国内的学者都对骨科手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本文就骨科手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的介绍。

  • 标签: 骨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研究进展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1-07-28
  • 出处:《护理前沿》 2021年第12期
  • 机构:作者简介: 姓名:张玮琦,性别:女,出生日期:1993年9月,籍贯:重庆市,学历:本科,职称:护 师,研究方向:手术室护理学。 通信作者:朱娅男,性别:女,出生日期:1984年4月,籍贯:重庆市,学历:本科,职称: 副高,研究方向:手术室护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利用 ISBAR沟通模式规范手术室护理人员交接内容,提高护理交班质量及护理人员对患者有效信息的接收,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提升专业能力,提高护患满意度、医 护满意度。方法 ①于 2020年 3月成立专案改善小组,专案改善时间为 4月至 6月,②根据 ISBAR沟通模式制定运用于手术室重点环节交班模版,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培训学习,③每日晨交班由护士长抽问巡回护士对患者相关信息掌握程度,巡回护士根据术前交班模板对患 者相关信息的掌握、术中特殊用物准备进行交班,对疑难患者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及解决方 案,④每月进行专项质控检查,对各科室病房护士进行手术室护士术后交接满意度调查,并 作出阶段性评价。结果 通过实施 ISBAR沟通模式,提高了护理交班质量,护理人员由抽问式交班转为主动式交班,患者术前信息知晓率大于 90%,患者身份核查率达 100%,交接质量提高,护士长掌握当日手术患者特殊情况,重点关注危重及疑难患者手术间,提高了病房 护士对手术室护士满意度。 【Abstract】

  • 标签: ISBAR 沟通模式 手术室 标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理干预在烧伤科大面积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2月~2018年1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大面积烧伤患者122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加以干预,对两组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干预后,两组抑郁、焦虑评分对比,观察组数据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中,可使其心理障碍得以消除,心理状态得以改善,提升了生活的质量,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烧伤 心理干预 大面积 抑郁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理干预在烧伤科大面积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2月~2018年1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大面积烧伤患者122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加以干预,对两组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干预后,两组抑郁、焦虑评分对比,观察组数据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中,可使其心理障碍得以消除,心理状态得以改善,提升了生活的质量,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烧伤 心理干预 大面积 抑郁 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