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亚健康五维量表各个维度在大学生中的分布情况,找出不同维度影响因素在亚健康中的占比情况,为提高大学生身体及心理素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00名一年级至四年级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为63.8%,其在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父母是否离异、家庭月收入情况等方面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级、父母离异情况。同时大学生亚健康的发生主要与其应对方式不良有关。结论大学生亚健康问题比较突出,相关部门应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 标签: 大学生 亚健康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重庆医科大大一新生口腔健康现状及其有关影响因素,以此为学生的口腔保健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抽取重庆医科大3425名17~20岁大一新生进行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接受调查的3425名大一新生中,患有龋病的学生人数为1062人,患龋率为31.01%,其中龋齿的充填率为12.62%;女生的患龋率相比男生而言较高,但男女学生之间的龋齿充填率无显著差异(P>0.05);牙体缺失率为2.16%,阻生齿萌出率为3.18%,氟斑牙发生率为0.38%。结论本次调查发现大一新生患龋率较高,而龋齿治疗率和充填率极低,牙体缺失率也相对较高,阻生齿萌出率高。基于这一现状,卫生行政部门应联合教育机构,通过宣传教育和定期口腔检查,做到改善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

  • 标签: 龋齿 患龋率 缺失率 口腔保健
  • 简介:摘要在西医院校的针灸学受到教学内容多、学时少,教材老旧,实践操作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不理想。对此,笔者提出针灸学教学应利用网络,虚拟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临床见习等设想,以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西医临床 针灸学 教学设计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9-19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9期
  • 机构:非编码RNA(核糖核酸),被称为生命体中的“暗物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革教授实验室发现一类新型环状非编码RNA,并揭示了此类非编码RNA的功能和功能机理。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杂志《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4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连续药物注射与子宫按摩的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宫腔填塞术开展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子宫动脉与髂内动脉结扎手术开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实施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子宫切除率、治疗后阴道流血天数、治疗过程中出血量具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应用子宫动脉与髂内动脉结扎手术开展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出血量及阴道流血天数,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实际应用中推广。

  • 标签: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 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子宫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天数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而且能及时止血,让患者的出血时间减少,另外还能让患者子宫得以保留,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难治性 妇产科大出血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产科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产科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统计10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止血效果、平均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并比较10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及心率情况。结果100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6.12±2.28min,100例患者的止血效果明显,平均出血量控制在2227±528ml,4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且患者在术后的心率、血压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能够有效治疗产科大出血情况,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宜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并使用。

  • 标签: 产科大出血 子宫动脉栓塞术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科大型影像设备的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通过临床实际应用情况分析放射科大型影像设备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应用现代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可很好地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质量控制加强使放射科大型影像设备的寿命延长,通过人才培养等措施管理效率更高,有效地节省了医院的财务开支,减轻患者医疗费用方面的的压力。结论应用严格的质量控制使放射科大型影像设备更好的运行工作,可以提高放射科的管理质量,符合临床中的不同需求,值得推广。

  • 标签: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放射科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疗效予以探究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妇产科自2010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难治性大出血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中40例患者,对照组中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子宫切除率等指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组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将动脉栓塞术应用于妇产科难治性大出血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并且最大限度保留了患者子宫的完整性,是大出血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难治性 妇产科 大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产科大出血患者治疗的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将我院此次收治的33例具有产后大出血征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在患者分娩之后,给患者使用催产素进行注射;试验组患者分娩之后,给患者使用卡前列甲脂栓1.0mg舌下含服。比较两组患者在6h和12h的出血量。结果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后,治疗组患者在产后的6h、12h出血量要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在产后进行卡前列甲脂栓1.0mg舌下含服,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产后出血量,预防和避免患者发生大出血的情况,进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卡前列甲脂栓 舌下含服 产后大出血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临床上治疗难治性产科大出血患者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难治性产科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中,患者采用较大号的圆针长线来完成患者子宫下端主动脉的侧扪。实验组中,患者采用改良后的血管穿刺技术进行治疗。分析与研究试验对象的临床治疗情况,并且进行综合疗效评定。结果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4%,而对照组仅为82%,实验组的患者具有明显优势,差异结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穿刺技术对于难治性产科大出血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医疗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对难治性产科大出血患者治疗值得参考。

  • 标签: 产科大出血 措施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介入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集到的8例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4例,对照组进行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观察组4例,观察组进行导管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症率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在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实验研究发现,介入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止血有效率高、术后并发症率低和住院时间少的特点,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较,介入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子宫动脉结扎术,介入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介入动脉栓塞术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 子宫动脉结扎术 对比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纳入本次研究对象的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均为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研究人员采用随机法将100名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动脉结扎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动脉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在研究结束后的观察指标数据。结果将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后,效果更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有效率(94%)与对照组止血有效率(80%)数据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于妇产科接收的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实施动脉栓塞术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提升止血有效率,该治疗模式能有效的巩固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 临床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对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中应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治疗时有利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出现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患者817例,根据不同的止血方式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10例与对照组407例。治疗组患者采用TEA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UAL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平均时间、是否需要进步子宫切除术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⑴治疗组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流血时间以及手术平均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并且治疗组患者的子宫切除率也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结束后皆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现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具有创伤小、止血速度快,有效保留子宫并且并发症率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妇产科大出血 子宫(或髂内)动脉结扎术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共47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动脉栓塞术组(19例)和髂内(子宫)动脉结扎术组(28例),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动脉栓塞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以及子宫切除率均显著少于动脉结扎术组,而止血有效率显著高于动脉结扎术组(P<0.05)。结论动脉栓塞术用于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出血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快速止血,术中出血量较少,可保留子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 动脉栓塞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在产科大出血中的应用及评价,分析影响产妇进行子宫切除术的因素。方法对我院2004年到2013年共收取的20例产科大出血中行子宫切除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为进行保守治疗无法控制大出血患者,其中并发DIC11例(包括前置胎盘6例,胎盘早剥2例,羊水栓塞1例,胎盘粘连合并植入2例),子宫破裂2例,晚期产后出血3例,子宫收缩乏力4例。经急症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切除术患者发生与产前检查、孕产次数、分娩方式及胎数有关4。结论为了挽救患者生命,在产科大出血中实施急症子宫切除术具有一定的意义,是有效治疗措施和手段之一。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产科大出血 应用及评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骨科大手术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行骨科大手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有患者45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其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等相关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9%(P<0.05)结论对于骨科大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够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骨科大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在骨科大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我科38例骨科大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质料进行回顾总结护理经验。进行有效护理干预,预防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尽早实施骨科手术后尤其是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治疗,尽早采取一般预防、功能锻炼、药物预防及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率。

  • 标签: 骨科大手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收入的64例患者,随机抽取入院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护理,术后1月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术后1月对照组7例发生DVT,发生率21.88%,而研究组术后经过早期护理干预,DVT发生2例,发生率6.25%,研究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科大手术后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康复速度与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 标签: 骨科大手术后 深静脉血栓 早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