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少数民族驾驶员心肺复苏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个地州的486名少数民族公交车及出租车驾驶员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培训前后对驾驶员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结果]培训后驾驶员理论(11.07分±5.14分)、技能成绩(74.54分±11.54分)均高于培训前理论(4.02分±4.38分)、技能成绩(17.86分±15.84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年龄、学历驾驶员培训后心肺复苏知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数民族地区驾驶员对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和技能有强烈的培训需求,培训过程中应积极克服语言障碍,鼓励具备维汉双语技能的驾驶员协助进行翻译及解释,提高培训效果。

  • 标签: 少数民族 驾驶员 心肺复苏 知识 操作技能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士共情能力培训在精神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34例精神科护士参与研究,分组开始落实护理工作。同时,于从2019年5月~2020年5月资料库中选出120例精神科患者进行研究。对观察组护士落实共情能力培训,而对照组无培训。最终比较相关指标差异。结果:在参与培训后,观察组护士共情能力更佳,P<0.05;且此组的患者满意度更好,不良情况更少,P<0.05。结论:针对精神科护士实施共情能力培训后能够有效提升其自身工作能力,还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患者认可度高,因而值得推行。

  • 标签: 精神科 护士 共情能力 培训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了 安全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与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7 年 5 月 ~2018 年 5 月 收治的 老年慢阻肺患者 89 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45 例,采取 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患者 44 例,采取了安全护理。将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观察组患者 肺功能改善情况 总体有效率 97.7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4.4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 观察组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安全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与生活能力有着积极影响。

  • 标签: 安全护理 老年慢阻肺 呼吸功能 生活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认知和行为的影响。方法在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前后整群抽取我院和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在职护士78名,进行职业安全防护认知和行为的调查并进行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对干预前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后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知晓率和职业防护行为均显著优于培训前。结论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训练能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和能力,从而有效地防止职业危害。

  • 标签: 手术室 专业护士 核心能力训练 职业安全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安全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与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老年慢阻肺患者89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44例,采取了安全护理。将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总体有效率97.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与生活能力有着积极影响。

  • 标签: 安全护理 老年慢阻肺 呼吸功能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中实施护理安全知识及手术配合能力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到本院手术室护理人员18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单双号分发法的分组原则将这18例护理人员进行分组,分别为常规组9例,该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护理培训,研究组9例,该组护理人员采用护理安全知识及手术配合能力培训,之后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的安全知识认知度以及手术配合能力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来说,应对其实施护理安全知识及手术配合能力培训,其培训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护理安全知识 手术配合能力 手术室护理质量 应用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老年脑梗死致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实施家庭护理联合护理安全指导对其跌倒、生活自理能力(BI)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XX院2022.3-2023.3收治的5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托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纳入25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纳入25例应用家庭护理联合护理安全指导,将两组患者跌倒、BI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3、6个月跌倒情况发生均较对照组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BI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护理后,观察组B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护理联合护理安全指导,可显著提升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减少跌倒情况发生,值临床大力发展。

  • 标签: 家庭护理 护理安全指导 脑梗死 肢体运动障碍 生活自理能力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远程康复护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82例做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远程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能力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自护能力和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远程康复护理 骨质疏松性骨折 自护能力 生活能力 影响 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实习护生情绪管理能力与临床沟通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长沙市三级甲等医院的500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护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的总得分为83.066分±13.982分,其影响因素有性别、家庭住址、情绪和应对方式;临床沟通能力总得分为80.106分±9.705分,其影响因素有年龄、家庭结构、实习时间、性格和应对方式;实习护生情绪管理能力总分与临床沟通能力总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应针对实习护生情绪管理能力和临床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同时可通过提升护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提高其临床沟通能力

  • 标签: 实习护生 情绪管理能力 临床沟通能力 影响因素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专科护士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训中应用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效果及价值。方法:研究时段限制在2019年度,选择我科室1名专科护士,负责本研究中15名普通护士的老年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训工作,观察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15名护士完成临床高级护理实践所需能力、管理与协调能力、促进专业发展能力等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得分有明显提高,数据和培训前相比,P<0.05。结论:在老年专科护士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训中应用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具有显著效果及价值,值得借鉴并推广。

  • 标签: 老年专科护士 高级护理实践能力 核心能力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平行病历对实习护生共情能力及护患沟通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云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实习的60名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实习方法,实验组在观察组基础上增加叙事护理相关培训及平行病历写作,记录患者的就医故事、体验及心理感受,并进行分享讨论,采用中文版杰斐逊共情量表和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实施评价。结果 培训结束后,观察组共情能力总分及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沟通技能正性态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平行病历引入护理临床教学,有助于提升护生的共情能力,提高沟通技能及护生的职业获益感及认同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继发癫痫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参与实验,正式开展研究前已经对其基本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确认符合实验参与条件,同时按照1∶1比例将60例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观察组,于观察组中实施整体护理,对于对照组则继续使用常规护理,比较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经本次研究分析,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整体护理实施于脑卒中继发癫痫护理中能够促进患者恢复运动能力及生活能力

  • 标签: 脑卒中继发癫痫 整体护理 运动能力 生活能力
  • 简介:为顺应医疗改革和护理发展趋势,护理教育中除了注重“突出护理、注重整体、注意人文、体现社区”为指导思想的护理教学改革外,还应注意培养护生具备“会临床、会交际、会思考、会学习、会教学、会外语、会电脑、会科研”的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在健康服务中承担重要角色,才能尽快缩短我国护理与国际先进护理接轨的日程。

  • 标签: 护理教育 护生 综合能力 培养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进行对比实验研究优质护理干预是否对初产妇保健能力和新生儿护理能力有较好积极的影响作用。方法 实验对象选择的是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中来我院登记进行分娩的初产妇,共146人,将她们分为两组,一组是参考组有73人,依据常规上的护理方法对初产妇和新生儿进行护理即可;而另一组是实验组有73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考察两组初产妇的心理变化及现状、保健能力是否提高还有新生儿的护理情况是否良好以及初产妇对护理是否满意。结果 优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的心理状态有很好的调节和改善作用,其中实验组的SDS、SAS评分指数明显低于参考组且P<0.05;实验组初产妇保健知识的掌握能力效果远好于参考组,差异显著;新生儿护理的正确性也是实验组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初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8.63%相较参考组的满意度83.56%,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初产妇进入人生新角色,还能有效改善其余相关科室和护理人员的关系。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初产妇 保健能力 新生儿 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与安全护理对策 。 方 法:选取本医院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的在岗的 110 名急诊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安全护理对策。 结果: 影响急诊护理安全因素的有护患沟通较差( 63.64% )、专业知识不足( 40.91% )、心理素质欠佳( 30.91% )、法律意识不强( 23.64% )、急救能力较差( 18.18% )。 结论:急诊护理人员应 加强医患沟通、 法律法规的学习、 技术业务培训等,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确保急诊护理安全

  • 标签: 急诊护理 安全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从护理安全管理出发,提出了在护理管理实践中如何及时地发现不良隐患、制定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因素的影响,以确保护理工作优质高效地进行。

  • 标签: 护理安全 隐患分析 安全防范
  • 简介:目的调查护理专业本科学生健康评估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现状,分析学生不同思维类型对其健康评估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便利抽取我校护理学院本科8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应用共情商一系统商简版问卷、职业素养评估问卷、健康评估能力评分表进行调查。结果59.0%(49/83)的学生属于平衡型思维,护患沟通能力总分为(79.96±5.30)分,健康评估能力总分为(79.49±10.59)分。护患沟通能力中交流、言谈举止维度得分在不同思维类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评估能力中总分、专业沟通、职业态度维度得分在不同思维类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生健康评估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处于中上等水平,提升共情型学生健康评估能力是情境模拟教学设计的重点。

  • 标签: 教育 护理 学士 思维类型 健康评估能力 护患沟通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本院治疗的76例老年痴呆患者开展此次研究,随机分组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常规护理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护理,对比两个组别的认知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实验组的认知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参照组,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改善他们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荐。

  • 标签: 心理干预护理 老年人 痴呆 认知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在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探讨其护理效果和对患者认知能力、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68例,随机分组为常规组(常规护理干预,34例)和优质组(对患者施以优质护理干预,34例)。行以精神状况评价量表 (AMES)、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护理满意度的评测。结果:优质组干预后的 AMES、MoCA、ADL得分,相较常规组更高,统计学结果显示:P

  • 标签: 优质护理 阿尔兹海默症 认知功能 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同时针对患者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变化作详细阐述。方法:入组样本均选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共计人数100例,运用奇偶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50例),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显优势,其患者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数据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期间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效果良好,使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提倡将此护理模式进行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死患者 活动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