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围绕影像科对比剂外渗的原因进行探讨,并研究分析其护理对策。方法 取100例我院在2020年6月-2020年12月接受影像科检查的患者均分两组进行研究,同时对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参照组)以及优质护理干预(研究组),并观察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后两组患者对比剂外渗发生率,再利用统计学数据包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对比剂外渗发生原因。结果 研究组外渗发生率为2(4.00%)对比参照组外渗发生率28(56.00%)显低,通过统计学数据处理发现P<0.05 。年龄、穿刺血管、全身性因素、护理人员操作不当等均与对比剂发生外渗有直接关系。结论 为控制影像科对比剂外渗情况的发生,结合对比剂外渗的原因,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优质的干预措施推荐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影像科对比剂外渗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分析医学影像科的护理工作的现状,根据它再提出相关的管理策略,管理人员应增加对医学影像科的护理工作进行高度的重视,制定影像科护士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增强对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并对患者体现微笑服务。

  • 标签: 医学影像科 护理管理 继续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影像科患者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4月-2020年7月选取某院202例影像科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组依据是患者在检查中是否采取了心理护理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110例,采取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9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健康方面的宣传教育、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为患者营造舒适健康的检查环境以及对患者的细节护理等。对比两组患者检查前的焦虑自我评量表(SAS)、抑郁自我评量表(SDS)评分,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根据患者对护理治疗的满意度和检查依从性,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检查前的SAS、SDS评分、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各项检测数据明显要优于对照组的各项检测数据,这其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影像 心理护理 检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影像科室护理干预对护士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影像科室接收的100例患者,通过双盲选法,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和系统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率。结果 参照组和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比较,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影像科室患者积极开展系统化护理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护士工作质量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建议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影像科室 系统化护理管理 常规护理 工作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进行核共振检查时,开展临床与影响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情绪变化的作用分析。方法:医院在2019年4月到2021年6月间,对100例脑卒中患者实施核共振检查,利用双盲法的分组方式,将所有接受检查的对象均匀分为50例过程中开展临床与影响护理干预的研究组,以及另外50例过程中开展正常护理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情绪起伏变化进行评估,将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统计。结果:开展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情绪得到显著改善,SAS(焦虑自评量表)与SDS(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数值较低(P

  • 标签: 临床与影像护理干预 脑卒中患者 核共振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提高放射科护理质量中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228例放射科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比组,每组114例。对比组进行放射科传统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和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放射检查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25%,高于对比组的87.72%,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放射检查指标全部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可以提高放射科护理质量中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 标签: 放射科 满意度 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