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与影像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磁共振检查患者SAS,SDS评分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9
/ 2

临床与影像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磁共振检查患者 SAS,SDS评分的影响

苑璐

武警湖北省总队机动支队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进行核共振检查时,开展临床与影响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情绪变化的作用分析。方法:医院在2019年4月到2021年6月间,对100例脑卒中患者实施核共振检查,利用双盲法的分组方式,将所有接受检查的对象均匀分为50例过程中开展临床与影响护理干预的研究组,以及另外50例过程中开展正常护理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情绪起伏变化进行评估,将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统计。结果:开展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情绪得到显著改善,SAS(焦虑自评量表)与SDS(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数值较低(P<0.05);护理结果得到研究组患者普遍认可,取得一定疗效,与对照组患者存在一定差异(P<0.05)。:对脑卒中核共振检查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帮助他们缓解负面心理状态,作用显著。

【关键词】临床与影像护理干预;脑卒中患者;核共振检查


经过我国多年经济发展的沉淀,越来越多人解决了基础温饱问题,逐渐将奋斗目标定在了加速发展经济能力中,对健康的意识也越来越淡薄,在各类容易导致出现脑卒中的不利因素上没有起到很好的防护意识,助长了脑卒中的患病风险[1]。卒中是一种大脑中枢出现损害的疾病,发病过程中,患者各部位的活动范围会有一定局限性,一些基础的日常生活需要其他人进行辅助才能完成[2]。使用核共振技术能够清晰观察到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进展,其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为后续制定治疗方案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检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噪音,长时间会使患者心理波动较大,出现不配合检查的现象[3]。所以,需要开展临床与影像护理干预,让患者配合检查,积极参与治疗,多方面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医院决定开展研究后,在2019年4月到2021年6月间,对100例脑卒中患者实施核共振检查,利用双盲法的分组方式,每组分到50例研究对象。研究组包含27例女性以及23例男性,平均年龄区间保持在57-71(64.25±4.36)岁;对照组包含34例女性以及16例男性,平均年龄区间保持在55-70(62.54±4.8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信息通过比对后,不存在差异(P>0.05)。入选标准为:①患者病情符合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晓研究过程,并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为:患者由于各类因素,无法配合研究过程。

    1.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开展正常护理,直到完成核共振检查。

1.2.2研究组

研究组所使用的临床与影像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方案制定。医护人员需要收集即将进行核共振检查的患者资料,了解患者实际病情状况,与患者沟通,听从患者指明的问题和建议,向其普及需要开展核共振检查的目的,以及对疾病恢复的好处等,并提醒患者过程中会出现各类情况,尽量稳定情绪,顺利完成检查。②检查中。检查过程中由于仪器会出现大量噪音,医护人员可以选择耳塞辅助患者佩戴,减轻噪音威胁,对患者的基本身体状况做好记录,督促检察人员做好核共振的准备工作,避免出现其他突发性事件。调整患者体位姿势,尽量让患者感到舒适。③检查后。检查完毕,仔细观察患者体征状态,确认没问题后,转病房静养,并实施基础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1. 判定指标

①采用自评量表来评估两组患者的情绪起伏变化,其中两种量表的满分指数均为100分,50分为健康分界值,50分以上的分值递增,代表患者症状增重,50分以下的分值递减,代表患者症状减轻。②将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统计,判定指标为:评估值满分为100分,所得分值高于90分,则为非常满意,处于90-60分之间,则为满意,60以下则为不满意。

    1. 统计学分析

试验各指标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5.0检验,卡方比对计量资料(%)率;t值比对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如组间数据有差异(p<0.05)。

  1. 结果

2.1 分析情绪起伏变化

开展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情绪得到显著改善,SAS与SDS的评分数值较低,与对照组患者存在的差异较大(P<0.05)。

表一 分析情绪起伏变化61b1bc3d29507_html_c26f508f6a8e36de.gif±s

组别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n=50)

62.37±2.46

15.88±0.62

64.57±2.67

16.08±0.74

对照组(n=50)

62.24±2.31

21.14±1.13

64.52±2.61

23.25±1.09

t值

0.2724

28.8567

0.0946

38.4828

p值

0.7859

0.0000

0.9248

0.0000


2.2 分析满意程度

护理结果得到研究组患者普遍认可,取得一定疗效,与对照组患者存在一定差异(P<0.05)。

表二 分析满意程度61b1bc3d29507_html_c26f508f6a8e36de.gif±s

组别

不满意

(例)

满意

(例)

非常满意(例)

总满意度(%)

研究组(n=50)

0(0.00)

14(28.00)

36(72.00)

50(100.00)

对照组(n=50)

7(14.00)

25(50.00)

18(36.00)

43(86.00)

X2

-

-

-

7.5269

p值

-

-

-

0.0060


  1. 讨论

我国每年身患脑卒中的患者人数上升脚步仍然没有停止,很多年轻人也在遭受着脑卒中折磨,需要从根本上找到诱发脑卒中的原因,分析脑卒中的发病规律,帮助患者群体更早恢复,也能有助于其他人群对脑卒中展开有效预防[4]。脑卒中会引发多种症状表现,需要提供正确的诊断证明,才能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核共振技术在临床中的利用率较高,具有一定准确性[5],但脑卒中患者多为老年人,对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情况接受能力较差,很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或躁动的情况,不利于检查进行[6]。及时应用临床与影像护理干预,能够改进在检查过程中对患者提供的护理服务质量,研究中能够发现,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下降明显,患者对核共振检查的完成度较高,稳定了情绪变化(P<0.05);护理结果得到了患者普遍认可,能够在检查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辅助检查进行,与对照组患者存在较大差异(P<0.05)。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的核共振检查对后续治疗很重要,应该多重视在检查过程中患者的主观感受。临床与影像护理干预的实施为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护理保障,稳定患者主观情绪,确保核共振检查顺利完成,在临床中的作用很大。

参考文献:

[1]孙永涛. 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像学特点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54-55.

[2]胡党红,董晨羽,温会泉. 脑卒中患者磁共振检查中临床与影像护理配合的效果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8):242-243.

[3]董宇清. 脑卒中患者磁共振检查中采取临床与影像护理有效配合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1):161-162.

[4]汪国余,施一鸣,王增献,等. 头颅核磁共振用于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6):998-1000,1025.

[5]冯肖. 核磁共振检查在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后出血转化风险评估中的价值[J]. 陕西医学杂志,2021,50(10):1264-1266.

[6]李鑫,郎文娟,石锴,等. 联合核磁共振3D CUBE T1高分辨率成像和磁敏感技术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及其应用价值[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0,37(5):393-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