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针对抢救采取规范管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 于 2019 年 5 月 ~2020 年 5 在本院实施抢救规范管理措施,选取 112 例急诊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并与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未实施规范管理的 112 例急诊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与管理前对比, 管理后药品失效、混放、基数不符、交接记录不规范以及标识模糊发生率均较低 ( P< 0.05)。 结论 对抢救实施规范管理可降低药品失效、混放以及交接记录不规范等情况发生,以此确保抢救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抢救车 规范管理 急诊 抢救流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异位妊娠患者应用阴道B与腹部B诊断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样本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异位妊娠患者132例,并分为参照组(采纳腹部B检查)和观察组(采纳阴道B检查)各66例,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就胚芽、附件包块、心血管搏动、宫内假孕囊等相关指标检出率而言,观察组分别为30.30%、93.94%、33.33%以及18.18%,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的6.06%、63.64%、6.06%、3.03%,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8

  • 标签:
  • 简介:轮椅常用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在临床中有许多需要会诊、检查的患者,他们不仅行动不便而且常同时进行静脉输液.此时,除需要轮椅车外,往往还需要有人举着输液瓶.不但浪费本已紧缺的人力,还会因协调等问题造成纠纷。为此,我们对现有的轮椅进行了改进。经过5年多的临床实践,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临床应用 轮椅车 改制 静脉输液 同时进行 临床实践
  • 简介:临床使用的急救急救药品一般是放置在车箱盖上的小药袋内,使用时翻盖取药。目前使用的针剂药品安瓿上基本没有标注有效期(原装盒上标有)。为了利于临床急救工作,我们在抢救车上设有标明药物名称、浓度等的标识牌,经过使用、改进,目前在标识牌上增加了药物的剂量,同时标有药物“三期”(生产日期、批号、有效期),极大地方便了临床工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急救车 药品标识 药物名称 临床使用 急救药品 针剂药品
  • 简介:医用轮椅一般用于不能行走但又不愿平躺病人,以及心肺疾患疾病恢复期病人送检、外出康复训练等,但目前所用轮椅均无遮挡物,在临床上运送病人过程中遇暴风雨天气,护送病人做检查或外出时往往大雨会淋湿病人和被单;

  • 标签: 轮椅车 医用 人性化 应用 设计 疾病恢复期
  • 简介:介入治疗属有创技术,操作时需进行股动脉、股静脉血管穿刺,要求患者术中保持穿刺侧下肢伸直、术毕拔出鞘管后砂袋加压止血和穿刺侧肢体伸直6~8h。传统方法是患者躺在操作床上,自主控制伸直下肢进行手术,搬运过程中让患者用手固定砂袋,且需3~5人才能将其抬到移动车上,由于操作床无制约装置,术中经常出现肢体乱动现象而影响手术进行,术后搬运过程中砂袋移位造成穿刺点大出血以及大血肿等严重并发症。鉴于此,我科于2007年2月自行研制出一种介入治疗患者专用搬运,弥补了以上不足.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介入治疗患者 术后搬运 制作 血管穿刺 严重并发症 加压止血
  • 简介:介绍了多功能护理流动的研制与应用。认为其制作简单,可集护理治疗、病情评估、记录、废物收集于一体,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密切了护患关系,临床使用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功能护理流动工作车 床边护理
  • 简介:摘要:B型超声检查已广泛地应用于腹部各脏器多种疾病的诊断。由于超声本身的物理特性决定其检查前准备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了解和掌握B对腹部各脏器检查前所需的准备,对临床各科护理人员来说极为重要。为此,本文主要探讨有关腹部B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 标签: B超检查 肝胆 胃肠
  • 简介: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以置管操作简单、穿刺痛苦小、留置时间长、保护血管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上对于局部血管状况尚可的患者,均采用体外肉眼观察和触摸估计的方法对血僻进行评价后穿刺置管。但是部分患者由于手臂的屈伸易发生静脉炎、穿刺点炎症、导管脱出等并发症;另外部分患者血管条件差,只能采用盲穿法。

  • 标签: PICC B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脑梗塞是临床中常见的脑血管病症,其发生是多因素引起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因缺氧、缺血出现软化或坏死,引起神经功能缺损,可在临床中表现出肢体活动受限、恶心、头晕、语言障碍及视物模糊等症状,具有发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早期溶栓治疗是指在急性脑梗塞发病6h内给予溶栓治疗,虽然能够有效疏通血管,改善组织缺氧缺血状态,但仍存在一定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对其实施有效护理是极为重要的。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超早期溶栓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近年来,随着病理检验工作质量控制观念的引进,对于病理取材与制片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所取标本的准确、完整和可使用性,我科自行设计并制作了标本取材,用于获取病理诊断和实验需要的病理组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病理取材 标本 手术室 应用 自制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本中心设计一款柜体式化疗药物成品液体专用配送用于配送化疗药物成品液体,在配送过程中持续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该专用配送包括全封闭双层304不锈钢+隔热层材质箱体(包括上层可根据外送箱大小自由调节高度承重不锈钢隔板、下层固定隔断样式分区放置备用危害药物溢出包及使用过的医废垃圾暂存处)、

  • 标签: PIVAS 化疗药物 成品液体 配送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急诊科抢救中应用气道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抢救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抢救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气道管理的应用,对比组间患者的插管时间及并发症的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插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急诊患者进行气道管理应用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同时缩短插管时间,帮助医护人员减轻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急诊患者 插管时间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运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需要选取脑卒中患者,病例数52例,纳入时间段为2020年3月~2020年9月。为了提升研究效果,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n=26例)与对照组(n=26例),组别不同运用的护理对策不同,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运动功能、身体状态、心理健康以及护理有效率。结果:运用早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脑卒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运动功能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了提升脑卒中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结果显示患者运动功能、心理状态明显改善,总体护理效果显著改善,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超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高级个案管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起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脑卒中治疗中,配合早期康复护理,总结与探究此护理方案对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度的1月至2021年度的12月纳入62例因脑卒中而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将病人分为2个小组,每组均纳入31例病人。护理A组对病人实施常规护理,护理B组对病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总结与探究2种护理方案实施效果以及对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护理A组护理满意评分明显低于护理B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

  • 标签: 超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1月至2022.1月,研究对象为上述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办法,将上述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该组中的37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另外一组为研究组,该组中的37例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分别护理干预后的效果展开对比。结果:在日常生活能力对比上,干预前两组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上,研究组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而言,护理期间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可直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使他们满意护理人员的工作,值得运用。

  • 标签: []超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患者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彩室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收治的92例彩检查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进行彩检查的病人,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改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适合临床工作的运用与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彩超室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