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车的规范管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9
/ 2

抢救车的规范管理体会

徐小琴( 1 ) 王丽君( 1 ) 李言玲( 2 )

乐山市人民医院 疝血管小儿外 . 肛肠外科 四川乐山 614000 ( 1 )

乐山市人民医院 麻醉护理单元 四川乐山 614000(2)

【摘要】 目的 研究针对抢救车采取规范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9年5月~2020年5在本院实施抢救规范管理措施,选取112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与2018年4月~2019年4月未实施规范管理的112例急诊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与管理前对比,管理后药品失效、混放、基数不符、交接记录不规范以及标识模糊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 对抢救车实施规范管理可降低药品失效、混放以及交接记录不规范等情况发生,以此确保抢救效果,值得借鉴。

【关键词】 抢救车;规范管理;急诊;抢救流程管理

抢救车是针对突发事件或病情危重患者实施紧急抢救以及运送的重要设备,车上会存放急救药物以及相关器械,是医护人员评估患者病情变化、挽救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做好抢救车准备,可有效避免因抢救不及时造成的不良后果,威胁患者身体健康,甚至引发医患纠纷[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上升,抢救车作为每个护理单元均会准备的医疗设备备受关注。抢救车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医护人员技术发挥水平以及急救效果,故加强抢救车管理水平至关重要[2]。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是院前抢救流程管理的重要环节,能够确保急救药物以及器材的充足、可用,以此进一步提升抢救质量。因此本文就此进行分析,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抢救车规范化管理实施前(2018年4月-2019年4月)112例患者与实施后(2019年5月-2020年5月)112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实施前患者中男68、44例,年龄在18~74岁,平均为(48.61±11.05)岁;实施后患者中男71、41例,年龄在20~73岁,平均为(49.05±11.21)岁。两组基本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

规范化管理措施,操作如下:①在院内整体规范化管理基础上,护理质控人员集体参加会议,将现有抢救车管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制定针对性规范化管理方案,统计抢救车药物以及其他物品清单;②对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关于抢救车规范化管理培训,内容包括抢救车物品、药物、器械基数以及位置摆放、交接内容等。③依据抢救车内部结构特点以及病区疾病种类、消毒隔离制度等制定抢救车平面图以及药品基数表,并将药品名称、基数等注明清楚,同时依据抢救车平面图分类摆放。④统一包装药品,并贴上标签,注明药品名称以及剂量等消息,以便日后清点与核查。⑤ 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抢救车检查、登记以及交接形式,并依据规范执行操作;应每周检查1次抢救车,检查内容包括药品数量、位置等信息;⑥将药品封存前应依据平面图以及基数表清点抢救车内所有药物、数量以及质量有效期,当班护士应每日核查封条完整性与部分封存器械情况等。⑦每周应检查1次抢救车,以确保抢救车抢救药品以及器械的数量、位置正确、标识清楚等;⑧实施分级责任制度,由质控员每周检查抢救车交班落实情况等,记录不合格抢救车情况并进行反馈,并由护士长抽查质控员以及各班落实情况,同时进行绩效考核。

1.3 观察指标

对管理效果进行分析,记录规范化管理实施前以及实施1年后抢救车药品失效、混放、基数不符、交接记录不规范以及标识模糊等情况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研究中选择SPSS 20.0系统计算数据,其中5f65c95c1812a_html_c91a64ff6fb5b209.gif ±s表达计量数据,选择t检验,而%表达计数数据,选择χ2检验,两组数据存在差异后选用P<0.05表达。

2 结果

管理后药品失效、混放、基数不符、交接记录不规范以及标识模糊发生率0.00%、2.68%、0.89%、1.79%、1.79%均低于管理前8.04%、15.18%、13.39%、9.82%、14.29%,管理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1规范化管理前后抢救车管理效果分析 [n(%)]

组别

n

药品失效

药品混放

药品基数不符

交接记录不规范

标识模糊

管理前

112

9(8.04)

17(15.18)

15(13.39)

11(9.82)

16(14.29)

管理后

112

0(0.00)

3(2.68)

1(0.89)

2(1.79)

2(1.79)

χ2

8.377

9.606

11.783

5.896

10.567

P

0.004

0.002

0.001

0.015

0.001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数不断增加,我国危重急症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危重急症患者病情发展一般较为迅速,且预后较差,故迅速有效的实施急救工作是稳定病情、提升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而抢救车可确保急救工作顺利实施,促进抢救成功率提升。故临床应加强对抢救车的管理工作,以保证抢救物资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3]

规范化管理能够显著节约医疗资源,提升工作效率。依据抢救车平面图以及基数表有效、合理的摆放药品,可显著降低轮班交接以及核查时工作量,提升整体医护人员工作效率[4];同时还可以使医护人员在急救工作迅速、准确的取放药品,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性,提升急救效果;将所有药品统一包装并将名称、有效期等清楚标注出,在检查、核对时只需观察包装袋上的信息即可,以此提高工作效率[5]。制定统一的检查登记以及交接班模式,并严格遵照规定执行,可约束医护人员工作态度,确保用药安全。本文结果显示管理后药品失效、混放、基数不符、交接记录不规范以及标识模糊发生率均低于管理前(P<0.05)。由此得出,规范化管理可提升抢救车管理质量,降低不规范事件发生率,为抢救工作提供保障。

由此得出,规范化抢救车管理能够为急救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可提升整体抢救车管理效果,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石莹,范伟娟,何英, 等.基于大数据的医院抢救车内急救药品应用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9,34(14):36-39.

[2]雷雪贞,封亚萍,张蔚, 等.KTQ质量标准对医院抢救车管理的要求与效果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20,37(1):43-45.

[3]何雯,张敏,谢永香.抢救车规范化管理对急诊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8):121-123.

[4]杨惊涛.浅谈抢救车急救药品的规范化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7):2420,2436.

[5]冀梅竹.抢救车规范化管理在基层医院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0):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