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伦琴发现 X 线为放射学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其后的 100 余年中,随着各种新型成像技术不断出现及改进,放射学由单纯的 X 线成像发展到包括 CT 、 MRI 、超声、核医学、计算机放射成像 (CR) 、数字放射成像 (DR) 等各种数字成像技术的 现代影像学阶段。成像技术的改进,同时也引起了包括思维模式、工作流程、管理方式等一系列改变与挑战。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 CT 的问世,成为传统放射学步入现代影像学时代的革命性标志,在其后的时期里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成像技术,但根本进展为影像医学的数字,后者使得医学影像学进入了迅猛发展的时期。

  • 标签: 放射学信息系统 计算机 述评
  • 简介:对比增强双能数字乳腺X线摄影(CEDM)是数字乳腺X线摄影的新进展,本文综述其物理原理、方法及对放射剂量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应用的现状。

  • 标签: 乳腺X线摄影 对比增强 双能 放射物理学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研究临床不可触及乳腺癌的数字钼铑双靶乳腺X线摄影影像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临床不可触及乳腺癌33例,所有病例均行全数字钼铑双靶乳腺X线机检查,常规体位包括:双侧乳腺均行头尾位、内外斜位摄片,必要时加照局部点压,或局部点压放大摄影。通过双侧乳腺图像对比,观察其影像学表现,然后统计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单纯性钙化14例;致密小结节4例;不对称性局限性致密影3例;局部结构紊乱4例;其他5例,如乳头内陷及乳头后漏斗征,血管影迂曲、增多、增粗,皮肤增厚及皮下脂肪浑浊;无异常X线表现3例。结论:全数字乳腺摄影在发现早期乳腺癌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特别是对临床不可触及的早期乳腺癌的发现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临床不可触及 数字化钼铑双靶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69岁。绝经23年,下腹疼痛、腹胀2个月,便秘1月余。当地超声检查示:盆腔包块(大小13.6cm×9.8cm×9.4cm)。转诊至本院再次行超声检查,示膀胱后方巨大混合性肿块,实质为主,其内回声不均,可见形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肿块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部分子宫及宫颈可显示。超声造影:12秒开始灌注,呈非均匀高增强,内灌注不均匀。妇科检查:阴道外口可见脱垂的小宫颈,可触及萎缩的子宫体,

  • 标签: 子宫 肉瘤 超声
  • 简介:涎腺导管癌(salivaryductcarcinoma,SDC)是一种较少见、具有侵袭性、发生于唾液腺的高度恶性肿瘤,由Kleinsasser等[1]于1968年首先报道,其组织学表现与乳腺导管癌类似。国内有文献报道SDC发生于腮腺、颌下腺及腭腺的比例为4.5∶2.5∶1[2]。本文报道1例经超声检查的颌下腺导管癌。

  • 标签: 颌下腺导管癌 超声 手术
  • 简介:卵巢肝样癌是一种罕见的原发于卵巢的恶性肿瘤,其病理学特征与肝细胞癌类似,通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卵巢占位并伴血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升高。到目前为止,仅有20例报道[1]。本文报道1例经超声检查的卵巢肝样癌且不伴血清AFP升高者。

  • 标签: 肝样癌 卵巢 甲胎蛋白 超声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33岁。1月余前体检于甲状腺下极触及一软组织肿块,当地医院穿刺提示左侧甲状腺癌可能,建议手术治疗,遂至我院就诊。查体发现: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左侧甲状腺下极可及3cm左右、质地中等偏硬肿块,肿块底部未能触及,右侧甲状腺及双侧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遂行超声、CT和MRI检查。

  • 标签: 超声检查结果 下极 右侧甲状腺 气管食管沟 肿大淋巴结 胸腺组织
  • 简介:胃嗜酸性肉芽肿(gastriceosinophilicgranuloma,GEG)是一种罕见的、极易误诊的胃占位性病变。笔者收集4例,报道如下。例1,男,56岁,上腹部不适,伴呕吐1周入院,既往体健。实验室检查提示外周血嗜酸性细胞8.1%。钡餐发现胃窦小弯侧见一穿透性溃疡,突出腔外约2.5cm,局部胃壁活动度可,周围黏膜纠集,未见明显黏膜破坏征(见图1)。拟诊胃窦小弯侧穿透性溃疡。胃镜诊断胃角处溃疡,

  • 标签: 胃肿瘤
  • 简介:目的分析门静脉积气的超声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声对6例门静脉积气患者进行研究其在灰阶超声、脉冲多普勒超声上的表现,并分析6例患者的原发疾病及预后。结果灰阶超声上,6例患者皆在门静脉管腔内显示气体强回声,肝实质内可出现多发不规则强回声斑点;脉冲多普勒超声显示4例患者出现特征性的毛刺状尖顶双相回声。3例死亡患者中,2例为肠道缺血坏死患者。结论门静脉积气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超声检查是诊断门静脉积气的有效手段。门静脉积气患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导致门静脉积气的基础疾病。

  • 标签: 门静脉积气 超声检查 特征
  • 简介:十二指肠神经鞘瘤是一种发生于十二指肠的胃肠道型神经鞘瘤,为间叶来源良性肿瘤的一种,临床上较为罕见,恶变概率较低。在术前影像学诊断过程中,胃肠道型神经鞘瘤较为罕见,且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与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极为相似,误诊率较高。因此,提高影像科医师及临床医师对胃肠道型神经鞘瘤,尤其对十二指肠神经鞘瘤的认识非常重要。

  • 标签: 神经鞘瘤 影像科医师 临床医师 影像学诊断 术前影像学 误诊率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54岁。主诉咳嗽,咯血、胸闷2个月余,于2009年9月11日入院。查体无特殊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生化全项、心电图及肿瘤标记均无异常。胸部CT示右肺下叶见一大小约5.0cm×4.8cm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局部外形呈分叶状,增强后见瘤体内部呈均匀强化,CT值约77HU,较同层面肌肉CT值(约55HU)高,肿瘤边缘强化较内部明显;双肺门及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胸腔未见积液(图1A、1B)。纤维

  • 标签: 上皮样细胞 右肺下叶 肿瘤边缘 均匀强化 分叶状 生化全项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61岁,已婚已育。绝经10年,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血,量少,色鲜红,9d前入我院就诊。体检结果:全身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阴道顺畅,黏膜光滑,宫颈表面见分叶状肿瘤,形态不规则,质软,触之易出血。阴道穹窿消失,宫体饱满,质中,活动良好,无压痛。双附件区未抠及包块,无明显压痛。经直肠、阴道、腹部联合检查,发现直肠黏膜光滑,宫旁未见异常。

  • 标签: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 文献复习 阴道流血 直肠黏膜 浅表淋巴结 分叶状肿瘤
  • 简介:胶质肉瘤是一种较罕见的中枢系统肿瘤,通常被认为是胶质母细胞瘤的变种,具有神经胶质和间质双向分化的特征.其胶质成分与胶质母细胞瘤非常相似,间质成分多来源于成纤维细胞,因此最常见的类型类似于纤维肉瘤或所谓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现报道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伴发胶质肉瘤1例并复习文献,对其临床表现、术中所见、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其认识.

  • 标签: 神经胶质肉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资料  患者,女性,26岁。2010年7月初突然出现左眼刺痛,持续数秒后缓解,晨起后发现左眼皮水肿,在诊所给予金霉素眼膏等对症治疗后缓解。7月中旬再次出现左眼肿,并出现左眼远视,对症治疗后无改善。进一步检查CT发现左眼眶肿块逐转院至本院就诊。复查MRI,影像学表现(图1):左侧眼眶可见一跨外侧壁生长的软组织肿块,约4.4cm×3.1cm,T1WI等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增强后边缘明显强化,病变累及左侧蝶骨和左侧眼眶外侧壁和左侧额骨,侵入眶内推移压迫眼球和眼肌,累及球后区和眶尖,左侧眼球向前内移位,推移压迫左侧颞肌,相应部位硬脑膜增厚强化。

  • 标签: 例表现 原发平滑肌 平滑肌肉瘤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21岁,未婚。于2011年6月发现左小腿前方有一蚕豆样大小无痛性肿块,未治疗。2011年8月于当地医院就诊,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证实为血肿并炎症,病理不详。同时发现左足趾多发性黑色肿块,初期为血泡样,逐渐硬化结痂,进行性生长,无红肿及疼痛,无破溃。近期肿瘤明显增大。2012年3月外院胸部CT提示两肺多有发转移灶,遂来我院就诊,行腿部、足部MRI检查。查体:

  • 标签: 血管内皮瘤 无痛性肿块 肿瘤切除术 边缘浸润 截肢术 肿瘤实质部分
  • 简介: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肺淋巴管肌瘤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6例,均行常规CT和HRCT扫描。结合国内文献病例,对该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例均为女性,年龄35~60岁,平均41岁;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且呈进行性加重。在常规扫描上见两肺广泛分布小透亮影及囊状影,分布均匀,囊壁较模糊。HRCT上表现为均匀清楚薄壁小囊腔,囊腔直径几毫米至20mm,壁厚1~2mm,囊气腔被正常肺组织环绕,病变分布无明显上下野、外周或中央差异。结论:肺淋巴管肌瘤病是一种罕见的以细支气管周围血管平滑肌异常增生为特征的疾病,HRCT具有较特征性的表现,是本病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 标签: 肺淋巴管肌瘤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breasttomosynthesis,DBT)与全数字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digitalmammography,FFDM)的平均腺体剂量(averageglanddose,AGD)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7—9月临床可触及乳腺肿块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患者共209例,其中100例入组DBT-HR模式行FFDM和DBT的大角度曝光,109例入组DBT-ST模式行FFDM和DBT的小角度曝光,比较DBT-HR与DBT-ST两种模式的AGD均值差异。结果:DBTHR模式组头尾位(cranio-caudalview,CC)、内外侧斜位(mediallateralobliqueview,MLO)的DBT与FFDM的AGD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BT-ST模式组CC、MLO的DBT与FFDM的AGD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T-HR与DBT-ST模式CC、MLO的FFDM的AGD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T的AGD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DBT-ST模式时,DBT与FFDM的AGD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DBT-HR模式时,DBT的AGD均值高于FFDM的AGD均值,但仍在规定的辐射剂量范围内,因此DBT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技术。

  • 标签: 数字乳腺 断层摄影 乳腺X线摄影 平均腺体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图像处理在医学影像方面的应用。方法:挑选了8例肺癌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以及PET全身影像,经过ps软件处理,最终进行图像的输出,获得的PET和CT融合图像。结果:CT影像经过PS软件处理之后图像更加清晰。结论:为了能够从医学影像中获得更多的生物信息,需要对医学影像产生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 标签: 数字图像 医学 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