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DR摄影技术,在尘肺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之间收治,接受尘肺普查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抽取其中的117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的检测方式以及DR摄影技术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检测方式下的检测结果,以及摄影胸片的图像清晰度。结果经过对比发现传统的高千伏胸片的画面清晰度1总体来讲没有DR高千伏的胸片好,经过鉴定其优质胸片的数量也明显没有DR高千伏胸片多,两组数据之间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对微小结构的检测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提高,在尘肺普查的检测中,传统的检测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的需求,DR摄影技术具有高效率、高质量以及操作简单等优点,在临床上具有较强的检测意义,值得在临床医疗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尘肺普查 DR摄影技术 胸片质量 使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DR及CT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价值。方法本次4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7年3月-2018年1月接收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所选患者均采用DR以及CT进行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检出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进行对比。结果CT诊断与DR诊断检出率分别是87.5%和67.5%,DR诊断检出率较CT诊断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40例患者中,4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误诊,误诊率是7.5%;1例出现漏诊,漏诊率为2.5%。结论在对不典型肺结核诊断过程中,DR诊断和CT诊断均具有一定效果,但是CT诊断检出率更高,其可以为良好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参考,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 标签: CT诊断 DR诊断 不典型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科应用DR摄影技术成像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放射科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就采用普通X线摄影检查(对照组,n=50)与采用DR摄影技术检查(观察组,n=50)成像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所收治的患者在采用DR摄影技术检测后,优质片率为98%,对照组所收治的患者在采用普通X线摄影技术检查后,优质片率为84%,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所收治患者照射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放射科应用DR摄影技术对患者开展检查,可明显提高获取的优质片率,减少照射量,对改善患者遵医依从,为临床诊疗提供精准参考依据意义重大。

  • 标签: DR摄影技术 放射科 成像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DR投照技术的具体效果及相关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一年期间收治的280例需要接受影像学检查的患者为相关对象,所有患者都需要同时接受传统的X光投照与DR投照,分别对比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类型的影像学检查后的诊断率及三片率情况。结果患者接受DR投照技术检查后的病情诊断率与三片率均高于X光投照,两种方法的相关数据在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影像学检查中,DR投照技术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影像学 DR投照 特征 技术 价值
  • 作者: 刘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3-06-21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6期
  • 机构:邵阳市中心医院,湖南邵阳422000
  • 简介:目的:观察并分析数字化X线摄影(DR)结合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随机纳取6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DR检查与MRI检查,观察患者的肩峰形态,并对患者在不同检查方案中的影像学表现展开分析。结果:DR结合MRI诊断准确率高于DR、MRI单独应用的诊断准确率。结论:DR与MRI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临床诊断中能够起到互补作用,二者结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能够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诊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临床参考依据。

  • 标签: 数字化X线摄影;核磁共振成像;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MRI、CT、DR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4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均经MRI、CT、DR检查,对三种诊断方法诊断的准确率进行评价。结果该组患者经诊断均存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0髋,MRI、CT、DR三种诊断方式对ANFH分期Ⅰ~Ⅳ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7.1%(68/70)、84.3%(59/70)、74.4%(52/70),三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难以显示ANFH的早期表现,MRI是早期诊断ANFH最准确、最敏感的检查方法,CT能较好的反应骨质的细微结构改变及钙化。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数字化成像技术 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数字化X线摄影(DR)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CT与DR检查,分析多层螺旋CT与DR对骨折诊断符合率。结果多层螺旋CT对外伤性骨折的诊断符合率为97.01%,高于DR的64.93%(P<0.05),多层螺旋CT对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和合并损伤的检出率高于DR(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具有更高的价值,可将多层螺旋CT作为外伤性肋骨骨折的首选诊断方式。

  • 标签: 外伤性肋骨骨折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数字化X线摄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并发玻璃体积血的最佳手术时机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玻璃体积血的92例患者按照手术时间分为四组,A、B、C、D组分别为7-14d、15-30d、31-90d、>90d,对比其治疗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A、B、C、D组BCVA、CMT以及视力存在差异,P<0.05;术后A组和B组无并发症,但C组高眼压症4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例,D组高眼压症5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例,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玻璃体积血的患者最佳手术时间是玻璃体积血发生的一个月之内,可改善患者的视功能,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积血 最佳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与DR胸片在筛查早期肺癌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0例肺癌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与DR胸片进行检查,并对两组患者的结节检出数目以及疾病检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的结节检出数目以及疾病检出结果均明显优于DR胸片检查,P<0.05。结论在肺癌高危患者当中应用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的检查效果明显优于DR胸片检查,有利于提高疾病早期筛查的准确率,促使患者尽早治疗,在早期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肺癌 疾病筛查 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 DR胸片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讨外周血CD14+HLA-DR-髓源性抑制细胞及IgE在过敏性鼻炎(AR)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AR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行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中CD14+HLA-DR-髓源性抑制细胞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及IgE水平,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CD14+HLA-DR-髓源性抑制细胞及血清IgE水平在AR患者表达显著升高(P<0.05);Pe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AR患者外周血CD14+HLA-DR-髓源性抑制细胞水平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及血清IgE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AR患者外周血CD14+HLA-DR-髓源性抑制细胞水平高,提示髓源性抑制胞可能参与AR的免疫调节过程。

  • 标签: CD14+HLA-DR过敏性鼻炎 嗜酸性粒细胞 IgE
  • 简介: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膜液淋巴细胞CD25、HLA—DR的表达,探讨其在RA致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膜液淋巴细胞CD25、HLA—DR的表达,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RA患者外周血表达CD25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多(P<0.01);关节滑膜液表达CD25的B淋巴细胞和表达HLA—DR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亦明显增多(P<0.01)。结论:外周血和关节滑膜液淋巴细胞CD25、HLA—DR的表达增高,在RA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关节滑膜液 CD25 HLA 外周血 关节炎患者 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