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猝死是心律失常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本文报道的16例均于夜间睡眠中突然死亡.现就16例猝死的尸解及猝死有关问题加以分析,探讨如下.

  • 标签: 心脏猝死 诊断 发病特征
  • 简介:我院1998~2005年根据感染部位、感染原因的不同,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同时,应用三种液体灌洗治疗严重的骨与关节感染1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骨髓炎/治疗 关节炎 感染性/治疗 灌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和相关的疗效。方法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16例,患者选择采用PCI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的16例患者经过治疗以后不存在有死亡的病例,所有患者均得到了较好的恢复。本研究所有的患者在三个月之内恢复出院,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所以患者治疗之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治疗之前,前后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为患者采用PCI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时,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同时这种治疗方法可以避免因为抢救不及时,导致患者死亡情况发生,它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临床效果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提高临床对应激性心肌病的认识,以防误诊。方法对16例误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均在应激情况下发病,临床辅助检查与急性心肌梗死不相符,而符合应激性心肌病特点,诊断为应激性心肌病。结论对拟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应激性心肌病的可能。

  • 标签: 心肌病/诊断 误诊 心肌梗塞/诊断
  • 简介:我院从1991年至今共收治因臀部肌注位置不当或药物剂量过大,造成小儿胫腓肌神经损伤16例,均采用药物酒火疗法加针灸治疗屡获良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胫神经/损伤 腓神经/损伤 酒剂 针灸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后各种导管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深圳市坪山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06-02-2009-0316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后的各种导管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无一例因导管护理不当而出现并发症,术后6个月均能从尿道正常排尿,每次尿量均达到200ml以上。结论加强术后各种导管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及促进患者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膀胱切除术 回肠/外科学 手术后医护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为所有患者分别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将数字减影血管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对两种方法的诊断效率进行对比。结果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比数字减影的大脑前动脉瘤患者诊断例数多1例,两种方式对其他病情的诊断例数相同,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使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并且安全无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16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AVM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先行16层螺旋CT扫描,在行CT血管成像(CTA),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三维重建成像(3D)与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本组40例AVM患者,经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诊断出AVM38例,未见血管异常患者1例,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1例,诊断符合率为95.00%(38/40)。经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出的38例AVM患者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AVM患者具有较高诊断符合率,且能准确判断AVM疾病分级,可为临床治疗AVM患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标签: 16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脑动静脉畸形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6排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4月至次年4月期间确诊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患者病床号的单双进行分组并为其采取不同诊断方法,其中床号为单号的4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采取X线平片检查;床号为双号的4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采取16排螺旋CT检查。观察两组的影像学表现,对比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5%,高于对照组75%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X线平片相比,16排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更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16排螺旋CT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准确率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16例病例,总结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优点。方法:在超声定位引导下经皮肝穿刺,通过引流、局部抗生素冲洗、全身抗生素应用等综合治疗。结果:肝穿刺引流、局部抗生素冲洗及全身抗生素治疗可提高治愈率。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操作简单,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带来的并发症,也降低了治疗代价。

  • 标签: 肝脓肿/超声检查 肝脓肿/治疗 引流术
  • 简介:摘要总结和归纳建立便秘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并分析各方法的特点。目前小鼠和大鼠为便秘模型的动物对象,建立便秘模型的方法很多,但是其制作模型和指标的观察还需结合现代医学的技术在生物、细胞和分子水平继续进一步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寻找便秘的发生机制,使建立模型的方法思路与临床患者的便秘病机相一致,最终促进治疗便秘药物的研发和发展。

  • 标签: 便秘 动物模型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16层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拟诊肺动脉栓塞患者40例,均行多层螺旋CT16层检查,统计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及CT征象表现。结果多层螺旋CT16层对肺动脉栓塞诊断准确率为95.00%(38/40)、灵敏度为96.67%(29/30)、特异度为90.00%(9/10)、误诊率为10.00%(1/10)、漏诊率为3.33%(1/30);CT征象以中心性、偏心性、附壁性及完全梗阻为主,共63处,其中中心性21处(33.33%)、偏心性27处(42.86%)、附壁性8处(12.70%)完全梗阻7处(11.11%)。结论多层螺旋CT16层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高,可作为早期诊治肺动脉栓塞的依据,降低漏诊误诊率。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多层螺旋CT16层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17例胸部外伤患者,对其实施16层螺旋CT扫描,并将原始数据传输工作站做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等三维重建技术检查,观察肋骨损伤情况,并统计多层螺旋CT对肋骨损伤诊断的准确性。结果617例患者合计检出1380处肋骨骨折,骨折多位于4-10肋,其中5-7肋发生率最高;骨折类型包括粉碎性骨折、错位骨折、线性骨折、凹陷骨折及肋软骨骨折5种。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直观的观察患者肋骨及肋软骨的受损情况,临床应合理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对胸部外伤患者进行诊断,这有助于提高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螺旋CT 三维重建 肋骨损伤
  • 简介:摘要如今血液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无偿献血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创造性地将市场营销领域的AISAS模型应用到无偿献血招募的研究中来,应用该模型分析无偿献血招募工作中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有利于促进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 标签: 无偿献血 AISAS模型 献血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RTCC模型在眼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ORTCC模型对2015年度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各环节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结果ORTCC模型的精细化管理应用于眼科病房管理中,在临床、教学、科研方面均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结论运用精细化管理的ORTCC模型,促进了各环节以严格执行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的细节管理,全面提高了眼科病房管理质量水平,充分调动了广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不仅改善了患者就医感受,还不断提升了护理服务水平与质量,实现了护理科学化、专业化,并为逐步迈向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了临床、教学、科研“三驾马车”的稳步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ORTCC 眼科病房 精细化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疹愈灵软膏对豚鼠湿疹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豚鼠背部涂抹6%DNCB200μl连续4周建立湿疹模型,各组分别涂抹不同剂量的疹愈灵软膏(0.5g/只、0.25g/只、0.125g/只)连续20天,末次给药后观察动物皮肤症状及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计算皮肤真皮内炎性细胞计数。结果疹愈灵软膏低、中、高剂量能明显降低豚鼠皮肤红斑颜色,水肿,抓痕和血痂的症状表现(P<0.01)。疹愈灵软膏中、高剂量能明显减少湿疹皮肤真皮内炎性细胞计数(P<0.01),并能明显改善豚鼠湿疹模型皮肤病理组织变化。结论疹愈灵软膏对湿疹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 标签: 疹愈灵软膏 湿疹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与DR胸片在筛查早期肺癌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0例肺癌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与DR胸片进行检查,并对两组患者的结节检出数目以及疾病检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的结节检出数目以及疾病检出结果均明显优于DR胸片检查,P<0.05。结论在肺癌高危患者当中应用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的检查效果明显优于DR胸片检查,有利于提高疾病早期筛查的准确率,促使患者尽早治疗,在早期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肺癌 疾病筛查 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 DR胸片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三组模型的特点,探讨海水及其成份对肺直接损伤机制,为治疗提供研究平台。方法为了排除低氧血症和酸中毒等因素对海水直接肺损伤机理研究的影响,随机选择普通级健康杂种犬18只分为三组(n=6),即全肺海水灌注组(A组),右肺海水灌注组(R组),有隔叶海水灌注组即海水直接肺损伤组(D组);对比观察三组血流动力学和血气酸碱及电解质等指标变化、肺组织细胞学改变。结果A组、R组PaO2、PaCO2、PH、AB、BE、Vt、RR值与D组组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A组、R组各时段PaO2、PaCO2、PH、AB、BE、Vt、RR值与海水灌注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D组血流动力学和血气酸碱及电解质等指标与海水灌注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模型海水灌注区肺组织损伤均明显。4小时内海水末灌注区肺组织形态学结构无异常发现。结论三组模型海水灌注区肺组织均发生损伤性改变;低氧血症和酸中毒的发生及其严重性与海水灌注区范围呈正相关;D组模型在排除了低氧血症和酸中毒等因素的作用后肺损伤明显。因此,海水淹溺后海水可导致直接肺损伤,是海水淹溺后急性肺损伤的原发性因素。

  • 标签: 海水淹溺 肺损伤 动物模型 全肺海水灌注 右肺海水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眼科护士胜任特征模型,为眼科专科护士的选拔、培训、考核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23名眼科护理专家进行2轮问卷函询,建立眼科护士胜任特征模型。结果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权威程度满足德尔菲法研究标准;构建的眼科护士胜任特征模型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在内的4项一级指标和19项胜任特征及64项行为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论构建的眼科护士胜任特征模型结果可靠,可作为眼科专科护士选拔、培训、考核的标准。

  • 标签: 眼科 专科护士 胜任特征模型 德尔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