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目前临床上许多种疾病都需要采用CT增强扫描来做出诊断。检查前的准备、检查中的观察护理,检查后的宣教随访工作都要坚持有序进行。强调工作要有预见性是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急危重症、可预防的工作,成为我们工作中的重点。这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增强检查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检查前的准备,检查中过敏反应的处理及检查后的注意事项。方法:对1159例CT增强扫描患者中出现副反应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检查前的准备、检查中及检查后的护理,副反应的处理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有轻、中度不良反应者79例,重度反应1例,无1例死亡。结论:虽然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应用大大减少CT增强扫描时副反应的发生,检查前严格做好准备工作,检查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正确对症处理,密切配合医生,确保检查安全顺利的完成。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CT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0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经手术病理确诊,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n=35)和乙组(n=35),甲组采用CT诊断,乙组采用增强CT诊断,对两组患者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乙组,乙组最小种植病灶及其宽度、长度高于甲组(P<0.05)。结论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临床诊断中,增强CT诊断准确率较CT诊断更高,定性更准确,可有效诊断出微小种植灶。

  • 标签: 腹部肿瘤 腹腔转移 CT CT增强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确诊为肝脏疾病的患者80例,采用多层螺旋CT对所有患者行双期或三期增强扫描,观察扫描结果。结果80例患者中诊断为肝癌24例,肝血管瘤20例,脂肪肝13例,肝囊肿10例,肝脓肿13例。所有患者影像显示均较满意,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显示满意率分别为66.0%、100.0%、100.0%。结论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在肝癌诊断中检出疾病率较高,并能完成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全肝扫描,可为肝癌患者提供明确诊断,值的临床推荐。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肝脏增强扫描技术 肝脏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增强检查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到2015年7月期间放射科性CT增强检查的患者共1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舒适护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一次性成功率及图像治疗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较,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检查应用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CT检查的一次性成功率,同时能够让图像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对于准确掌握患者病情有很大帮助。同时,舒适护理在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院发展有重要意义,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CT增强检查 舒适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增强扫描中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护理方式不同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每组51例。对比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探究组实施舒适护理,对比两组CT图像质量,并通过问卷掌握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探究组CT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8.0%,护理满意度为98.5%,均分别高于对比组的88.2%、87.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CT增强扫描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保证患者舒适性,有效提高检查图像质量,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舒适护理 CT增强扫描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肾癌鉴别诊断中应用螺旋CT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4月至2017年8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肾癌的80例患者选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螺旋CT增强扫描,之后参照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癌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肾癌Ⅰ期41例,符合率为87.5%(28/32);Ⅱ期31例,符合率为62.5%(25/40);Ⅲ期5例,符合率为100.0%(5/5);Ⅳ期3例,符合率为100.0%(3/3),总符合率为76.3%(61/80)。透明细胞癌动脉期、实质期、排泄期扫描CT值显著高于同期嫌色细胞癌、乳头状癌的CT值(P<0.05),而乳头状癌平扫期CT值显著高于同期透明细胞癌、嫌色细胞癌的CT值(P<0.05)。结论在肾癌鉴别诊断中应用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清晰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形态及范围,同时还可以对肿瘤密度、分型予以确定,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普及。

  • 标签: 肾癌 鉴别诊断 螺旋CT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腹部CT增强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5月我院90例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基础干预,实验组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效果。结果实验组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满意率、SAS指标、SDS指标、腹部CT增强扫描耗时、腹部CT增强扫描的依从性、躁动不安、对比剂中毒等不良事件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体现出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在腹部CT增强扫描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

  • 标签: 护理干预 腹部CT 增强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扫描中的心理护理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CT扫描患者200例,对其宣传一些相关的知识,并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果经过宣教的200例患者良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完成了检查,也顺利完成了CT增强扫描,结果很让人满意,其中有5例是急重症患者,他们没有经过宣教,他们对检查中的造影剂产生的热感非常不适应,所以产生了强烈的不适反应,焦虑紧张甚至自身的疾病不适症状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加重。

  • 标签: CT 扫描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CT增强CT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2月至2015年11月间已经被我院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腹腔肿瘤腹腔转移患者10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CT增强CT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增强CT组诊断符合率为94.3%,显著高于CT组的60.4%(P<0.05),同时其最小种植灶、种植灶宽、种植灶长均显著优于CT组(P<0.05)。结论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灶方面,增强CTCT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其不但诊断准确率更高,而且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尤其是对小种植病灶的诊断,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腹部肿瘤 转移灶 增强CT
  • 简介:对我院1999-08~2004-02肝肿瘤误诊为动脉期无强化的21例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男16例,女5例,年龄43~72岁,平均56岁.本组肝肿瘤均在CT平扫基础上,确切显示病灶形态,大小,密度,边缘情况.然后施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分别采集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图像.其中肝癌15例,包括巨块型肝癌4例,单发结节型(病灶40~50mm)8例,多发结节型2例.

  • 标签: 动脉期 误诊 CT增强扫描 肝脏肿瘤 肝肿瘤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脑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在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垂体微腺瘤患者,回顾分析所有患者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相关资料。结果脑垂体微腺瘤患者常规MRI检查,在T1WI模式下主要表现为低信号和等信号,在T2WI模式下表现为高信号和等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后,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低信号,个别患者在延迟扫描中存在强化现象。结论脑垂体微腺瘤患者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可进一步明确疾病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率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垂体微腺瘤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准确率应用肝脏增强CT和MRI诊断的对比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5至2017-5就诊患者,通过肝胆彩色B超筛选确认肝脏部位有病变46例。常规组对患者实施增强CT检查。观察组实施增强MRI检查。结果常规组影像学检查病灶密度较高,门脉期病灶出现等密度情况,延迟期为低密度。观察组通过动态扫描中,患者的病症为富血供肿瘤,动脉期明显强化,为高信号。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1.30%比常规组的78.26%要高(P<0.05)。观察组在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方面比常规组有所优势(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实施肝脏增强CT和MRI诊断均有一定准确率,但是MRI准确率更高,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信息,有着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肝脏增强CT 肝癌准确率 MRI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7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肝部占位性病变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例患者为原发性肝癌,15例患者为肝血管瘤,10例患者为肝转移癌,5例患者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结果本组50例原发肝癌患者均进行螺旋CT平扫和三期扫描,其中巨块型34例,单发右叶占位20例,左叶9例,左右同时累及5例,弥漫型7例,多发性结节5例,单发性结节4例,2例有肝门及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增大,4例肝门静脉内见癌性栓子,腹水14例。结论原发性肝癌予以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为临床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螺旋CT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个体化护理在增强CT造影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方法在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CT增强造影检查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结果个性化护理不仅要保证患者可以顺利完成CT造影的相关检查,还要尽量满足患者身体以及心理上的需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保持和谐的护患关系。结论对于CT增强造影检查患者而言,对其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及诊断的准确率,为患者提供一个和谐、舒适、轻松的医疗环境,树立良好的医务工作者形象,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CT增强造影 个体性护理 主动脉夹层 肺血管栓塞 脑血管意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后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与教学实践。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4月接受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14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0,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70,行优质护理),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安全性,值得借鉴和教学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7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肝癌患者中选取4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肝脏增强CT检查以及肝脏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肝脏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肝脏CT检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脏MRI与肝脏增强CT在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MRI相比起CT而言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肝癌 肝脏MRI 肝脏增强CT 诊断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在急诊CT增强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注意的事项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接收的36例进行急诊CT增强检查的患者,对所有患者使用非离子造影剂作为增强药剂。结果全部36例患者中,有1例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抢救无效后死亡;有5例昏迷的患者在严格的监控下完成了检查;有6例在排除了造影剂渗漏情况后完成检查;有6例患者造影剂过敏,经抢救治疗后症状消失;有8例患者精神紧张,经过耐心劝导并给予少量镇静药物后完成检查;有10例患者在充足的准备下顺利完成检查。结论对患者实施CT增强检查过程中,应该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急诊 CT增强检查 问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选取所在科室的100例不典型肝脓肿患者进行有效的分析,对所有患者采用平扫与动态增强的方法对各阶段的CT特征展开扫描,分析所有患者的扫描结果。结果患者的肝脓肿病变部位,左叶42例,右叶48例,同时在肝左、右两叶发生的有10例;增强扫描动脉期有33例,门静脉期出现团块状强化有18例,晕征16例,蜂窝征或网格征33例。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检测不典型肝脓肿的三期具有十分明显的特征表现,可对不典型肝脓肿病理过程的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可积极的提高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 不典型肝脓肿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增强CT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诊治结核性脑膜炎的患儿120例,将其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头颅增强CT检查、MRI检查和CSF检查。结果利用头颅增强CT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进行检查,具有较高的有效率,且对患儿的病情及病理有了全面掌握,具有典型性和可比性(P<0.05);利用MRI检查对病变范围显示较好,但对钙化的显示不及CT检查,而运用CSF虽然能够全面掌握患儿病情,但在典型性上还有所欠缺。结论通过增强CT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能够对患儿的病情进行有效掌握,应与原有的检查方式相配合,从而确保临床诊断的客观全面性,为患儿的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增强CT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诊断 价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