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通过弹性髓内治疗小儿长干骨折的疗效。方法1例股骨中段骨折、1例肱骨中段骨折、1例胫骨中段骨折都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治疗,评价临床疗效。绪果术后3例随访6~10个月,平均8个月。3例全部获得性愈合,性愈合时间平均6个月。根据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等进行评定,优2例.良1例。结论弹性髓内是治疗小儿长干骨折的一种理想,可靠的内固定方法,其疗效满意。

  • 标签: 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髓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髓内治疗胫骨不连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髓内治疗胫骨不连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通过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的HAMA和HAMD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护理措施而言,系统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极大地提升胫骨不连病患的临床治疗成效,并且使得患者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能够减小患者疼痛感。

  • 标签: 系统护理干预 髓内钉 胫骨骨不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撬拔空心固定与“L”型切口治疗跟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择84例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跟骨折患者按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L”型切口治疗;观察组开展经皮撬拔空心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跟骨折康复效果;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关节面复位丢失、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治疗前后Bohler和Cissens角、跟宽度和高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跟骨折康复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关节面复位丢失、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前Bohler和Cissens角、跟宽度和高度相似,P>0.05。干预后观察组Bohler和Cissens角、跟宽度和高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撬拔空心固定治疗跟骨折临床效果确切,可加速骨折愈合,恢复跟宽度、高度和相关角度,减少并发症,改善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撬拔空心钉固定 &ldquo L&rdquo 型切口 跟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锁髓内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固定,对照组行钢板内固定,随访1年比较两组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性愈合率明显较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折相比,交锁髓内固定法治疗效果更好,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率高,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利于患者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交锁髓内钉固定法 钢板内固定 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应用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9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参照组应用全椎板减压法进行操作。观察组应用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78%高于参照组的77.78%(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100%高于参照组的91.11%(P<0.05)。结论针对腰椎滑脱症患者实施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植进行治疗,不仅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确保整体治疗效果,还可获得患者治疗满意度,方法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椎间植骨 椎弓根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附加侧方钢板手术治疗下肢骨折行髓内内固定术后不连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行髓内内固定术后不连的患者中抽选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采用更换髓内重新固定的治疗方式;观察组41例,实施保留髓内附加侧方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治疗优良率明显更高,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附加侧方钢板手术治疗下肢骨折行髓内内固定术后不连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侧方钢板 下肢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术 骨不连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对老年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植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腰椎滑脱患者中,研究样本需求量为60例,采用随机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活动时间、术后感染率、植融合率、止痛药使用率等指标作为对比依据。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止痛药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植融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研究证明,对老年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植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创伤,改善患者预后,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推广。

  • 标签: 老年腰椎滑脱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 椎体间融合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折应用“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与经皮撬拔空心固定术治疗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跟骨折患者8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经皮撬拔空心固定术治疗(A组,n=40)与采用“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B组,n=40)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率展开对比。结果两组踝关节恢复优良率无差异(P>0.05),A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折应用“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经皮撬拔空心固定术治疗,均可促踝关节功能恢复,但经皮手术具更高安全性,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跟骨骨折 &ldquo L&rdquo 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经皮撬拔空心钉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撬拔空心固定与“L”型切口治疗跟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跟骨折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L”型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撬拔空心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跟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损伤出血量;手术前后患者跟结节高度和宽度;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跟骨折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损伤出血量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跟结节高度和宽度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跟结节高度和宽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骨折患者行经皮撬拔空心固定疗效肯定,可更好恢复跟结节高度和宽度,减轻手术创伤和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经皮撬拔空心钉固定 &ldquo L&rdquo 型切口 跟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阻挡技术结合外固定器辅助髓内闭合治疗胫骨骨折,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1月到2016年9月,采用阻挡技术结合外固定器辅助髓内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31例胫骨骨折患者。结果本组31例患者术中无血管及神经损伤,术后无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骨折无旋转移位、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时间35~75(42.5±3.4)min。所有患者骨折术后均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时间12~16(13.2±0.8)周,术后功能采用Johner-Wruh评分评定疗效优27例,良4例。结论采用阻挡技术结合外固定器辅助髓内闭合治疗胫骨骨折,扩大髓内手术适应范围,术后骨折复位及固定满意,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胫骨 骨折 髓内钉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外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9例采用经皮椎弓根外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植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疗效进行总结。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8例D级患者于术后3周~3个月均恢复为E级,无压疮发生;术后随访,无断道感染病例;确认植融合完成后拆除外固定支架并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1个月后,胸腰背部疼痛症状均基本消失,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随访时VAS评分及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外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疗效、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环节之一。

  • 标签: 外固定 椎体植骨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湘潭地区体检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湘潭地区7411例成年人进行右跟骨密度检测,检测结果以35岁、50岁、70岁为界分为4个年龄组,分析每组量减少率的变化。结果总体人群中量减少的检出率31.4%。50岁后年龄组人群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组(X2=205.570,P<0.01)。男性人群中量减少检出率为24.9%,女性为40.6%,差异有显著(P<0.01)。不同性别人群中量减少比例均随年龄増高呈上升趋势,50岁前各年龄段,男性量减少比例高于女性(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量减少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1)。总体人群中50岁以上年龄段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段(X2=412.833,P<0.01)。男性51-69岁年龄段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36-50岁年龄段(X2=4.395,P<0.01),70岁后年龄段人群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1-69岁年龄段(X2=62.916,P<0.01)。女性51-69岁以上年龄段量减少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前年龄段,差异有显著性(X2=191.651,P<0.01)。不同年龄段量减少人群中男女性别构成有一定差异,50岁以下各年龄段男性比例高,50岁以后量减少人群中女性比例迅速升高。结论年龄是骨质疏松重要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应分别从40岁和50岁开始加强骨密度监测,早期发现,积极干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与跨伤椎万向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对象是我院2017.03-2018.03接收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跨伤椎置4固定治疗,观察组进行经伤椎置6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椎管占位以及Cobb角显著优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4例、13例、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5例、17例、8例,总有效率为80.0%,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置6固定治疗可有助于脊柱稳定性的增强,降低伤椎高度的丢失,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伤椎 跨伤椎 万向钉置钉 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湘潭地区体检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湘潭地区7411例成年人进行右跟骨密度检测,检测结果以35岁、50岁、70岁为界分为4个年龄组,分析每组量减少率的变化。结果总体人群中量减少的检出率31.4%。50岁后年龄组人群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组(X2=205.570,P<0.01)。男性人群中量减少检出率为24.9%,女性为40.6%,差异有显著(P<0.01)。不同性别人群中量减少比例均随年龄増高呈上升趋势,50岁前各年龄段,男性量减少比例高于女性(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量减少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1)。总体人群中50岁以上年龄段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段(X2=412.833,P<0.01)。男性51-69岁年龄段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36-50岁年龄段(X2=4.395,P<0.01),70岁后年龄段人群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1-69岁年龄段(X2=62.916,P<0.01)。女性51-69岁以上年龄段量减少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前年龄段,差异有显著性(X2=191.651,P<0.01)。不同年龄段量减少人群中男女性别构成有一定差异,50岁以下各年龄段男性比例高,50岁以后量减少人群中女性比例迅速升高。结论年龄是骨质疏松重要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应分别从40岁和50岁开始加强骨密度监测,早期发现,积极干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踝关节镜下自体软骨移植术和微骨折手术治疗距软骨损伤(OLT)的临床疗效,寻找更加理想的治疗手段。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68例OLT患者,随机分为甲组(采取自体软骨移植术治疗)和乙组(微骨折手术),均在踝关节镜下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踝关节疼痛改善及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术后3个月、6个月踝关节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且显著低于乙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乙组的82.35%,两组各指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镜下自体软骨移植术和微骨折手术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前者在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减轻踝关节疼痛程度方面优势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距骨骨软骨损伤 踝关节镜 自体骨软骨移植术 微骨折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缺损采取搬移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采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缺损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2人。对照组采用移植术,观察组采用搬移术,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对比2组手术疗效。结果本组随访64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个月。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但切口长度、出血量和修复长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针道感染、愈合不良、疼痛和患肢缩短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搬移技术在治疗胫骨缺损的过程中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效果良好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胫骨骨折 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 骨搬移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骨髓炎缺损患者应用游离皮瓣移植结合段滑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胫骨骨髓炎缺损患者选为研究目标,依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各组患者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段滑移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游离皮瓣移植结合段滑移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分别为95.9%、81.6%,对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2.0%,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胫骨骨髓炎缺损患者应用游离皮瓣移植结合段滑移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胫骨骨髓炎骨缺损 游离皮瓣移植 骨段滑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规瓣与标准外伤大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根据“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将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组,前一组采取常规瓣术治疗,后一组实施标准外伤大瓣治疗。将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比常规瓣术更加安全有效。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常规骨瓣 标准外伤大骨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带锁髓内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长骨骨折患者52例,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以及参照组,两组患者均为26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钢板固定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带锁髓内内固定法进行治疗,依据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数据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患者的骨骼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钢板固定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医学中的进一步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带锁髓内钉 钢板固定 下肢长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带锁髓内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制定相应处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带锁髓内治疗进行分组;观察组47例,采取带锁髓内治疗;对照组45例,采取传统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早期阶段、成熟阶段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作秩和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1.49%,大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锁髓内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并发症以屈膝受限、远端锁钉失败、延迟愈合、骨折端劈裂、断主不连为主,且术后成熟阶段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术后早期阶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愈合效果显著,且并发症以屈膝受限、远端锁钉失败、延迟愈合最为常见,应合理选、严格规范操作、提高术后康复水平,对于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带锁髓内钉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