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弹性髓内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小儿长管骨折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 12例小儿长管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以下两组:实验组( n=6)与对照组( n=6),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法复位的治疗方式,而实验组则采取弹性髓内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式,随访 3个月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随访 3个月的疗效表明,实验组治疗的优良率为 100.00%,对照组优良率为 50.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长管骨折的患儿,临床治疗中采取弹性髓内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式,可取得较常规手法复位更满意的效果,促进患儿的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 小儿 长管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下肢创伤骨折术后不连患者进行带锁髓内固定疗法,做好效果观察和分析。方法:通过选取下肢创伤骨折患者共计60例,将下肢创伤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人数分别为30例,分别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带锁髓内固定疗法,做好效果观察和分析。结果: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相关恢复指标比对,观察组情况明显改善(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评分分析和比较,经研究表明,对照组、观察组下肢功能差异不大,下肢功能中观察组具有一定效果,二者具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在下肢创伤骨折术后不连患者中,采用带锁髓内固定治疗后,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并促进功能恢复,在加快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同时,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下肢创伤骨折 骨不连 带锁髓内钉固定疗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折患者使用微创撬拔复位空心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中收治的andersⅡ,Ⅲ型跟骨折患者4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21例使用微创撬拔复位空心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皮肤缺血坏死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微创撬拔复位空心内固定方式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 内固定 跟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胫骨骨折接受带锁髓内固定术联合肽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 纳入88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20年5月-2021年6月收治胫骨骨折患者;经掷硬币法均分2组,1组为参照组(n=44,单纯接受带锁髓内固定术治疗),1组为试验组(n=44,接受带锁髓内固定术联合肽注射液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试验组(70.99±22.13min、13.21±2.91d)相比于参照组(68.70±20.71min、13.74±3.90d)无显著差异(P>0.05);在术中出血量方面,试验组(111.25±17.10ml)相比于参照组(246.67±37.99ml)明显较少;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试验组(7.75±1.54、13.50±3.10周)相比于参照组(12.43±3.32、19.77±3.67周)显著较早,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 胫骨骨折接受带锁髓内固定术联合肽注射液治疗疗效确切,可促使患者骨折尽早愈合;建议推广。

  • 标签: 胫骨骨折 带锁髓内钉固定术 骨肽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带锁髓内治疗四肢骨折创伤后不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定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院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创伤后不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对照组采用加压钢板治疗,研究组采用带锁髓内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能力评分、肢体痛感评分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关节活动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数值均呈良性变化,其中,研究组效果更为显著(P

  • 标签: 骨不连 四肢骨折创伤 带锁髓内钉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四肢长管创伤骨折患者应用髓内内固定技术的疗效。方法 在我院收治的76例四肢长管创伤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实验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利用随机、单盲法,分成参照组(38例,常规治疗方法)和实验组(38例,髓内内固定技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7.30%高于参照组有效率81.08%,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在四肢长管创伤骨折患者髓内内固定技术治疗的过程中,具备极佳的治疗效果,可以更好地保证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值得推广。

  • 标签: 治疗效果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伤椎植与不植结合椎弓根棒系统辅助药物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9年12月-2021年05月纳入的90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展开研究,依照伤椎植和不植情况将其分为植组和非植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椎弓根棒系统辅助药物治疗,观察应用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植组疼痛评分低于非植组,治疗有效率较高(P

  • 标签: 伤椎 椎弓根钉棒系统 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交锁髓内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代谢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胫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代谢指标。结果:通过比较比较两组患者代谢指标,观察组患者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予以A组锁定钢板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短节段微创置结合伤椎内植治疗中青年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具体应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中青年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就诊时的病案号随机分为研究组(47例)及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均开展短节段微创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患椎不予置内固定,研究组患者则给予患椎置内固定,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与效果进行评定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天两组患者患椎椎体高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终板角显著减小(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患椎椎体高度显著降低(P<0.05),终板角显著增大,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中青年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给予短节段微创患椎置结合伤椎内植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远期椎体高度丢失、患椎畸形的风险。

  • 标签: 中青年 胸腰椎爆裂骨折 短节段微创置钉 伤椎内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四肢创伤骨折后不连应用带锁髓内内固定法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四肢创伤骨折后不连患者66例分组对照(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分组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采取动力加压钢板、带锁髓内内固定疗法。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带锁髓内内固定疗法对四肢创伤骨折后不连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值得应用。

  • 标签: 四肢创伤骨折 骨不连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距下关节保留的跟矫形术治疗陈旧跟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近年来共治疗陈旧性跟骨折54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6.0岁;按Stephens 分型:I 型6 例,II型34 例,III 型14 例。观察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患肢影像学参数、AOFAS评分以及VAS评分。结果 患者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参数跟Bohler角、Gissane 角、后足力线、丘部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术后AOFAS评分和VA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结论 掌握适当的手术适应症以及恰当的手术干预,陈旧跟骨折采用距下关节重建能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陈旧跟骨骨折 畸形愈合 距下关节保留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 评价Ⅰ期同种异体对锁骨中段严重粉碎骨折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0年 -2019年我院 55例锁骨中段严重粉碎骨折住院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39例单纯解剖钢板固定组,作为对照组,异体加解剖钢板组,作为试验组( 16 例)。结果:随访 8-12个月,试验组术后愈合时间,不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Ⅰ期异体治疗锁骨严重中段粉碎骨折能促进骨折愈合,减少不连的发生率。

  • 标签: 同种异体骨植骨 锁骨中段骨折 1期
  • 简介:摘要:目的:膝关节性关节炎使用个性化截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治疗的效果。方法:2020年12月-2022年12月,确定本院接收的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80例,抽签平分2组,对照组(n=40):胫骨高位截,观察组(n=40):个性化截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膝关节恢复质量、术后应激反应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膝关节功能各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髋膝踝角、胫骨近端内侧角以及K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术后应激反应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S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膝关节性关节炎接受胫骨高位截治疗的患者,加入个性化截导板辅助技术可提升手术质量,改善膝关节功能,控制术后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截骨导板 胫骨高位截骨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