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中的预防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118名参与研究,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9例,观察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的概率。结果观察组患应激性溃疡发生的概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重型颅脑损伤 应激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护理方案对重症颅脑损伤营养炎性状态的影响。方法于本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中,随机选取72例病人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病人的人数为36人。护理组采用精细化营养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护理组病人的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对照组病人的各项营养指标显著高于护理组病人,护理组病人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结论在护理重症颅脑损伤的过程中,采用精细化的营养护理方法,能够显著改善病人的炎性状态,提升病人的营养指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升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被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营养护理方案 重症颅脑损伤 营养炎性状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病术后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诊治的颅脑外伤患者中选取98例,并按护理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n=49)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n=49)则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结果①护理前,2组患者FMA评分无统计学比较差异(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均大幅度升高(P<0.05),研究组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是(17.72±3.86)d,短于对照组的(25.86±4.49)d(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可借鉴。

  • 标签: 颅脑外伤 常规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1.目的通过2011年-2013期间,我科收治3例烧伤合并泌尿结石病人,均发生在中后期的治疗中,由于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未出现严重的后果。病人均都成功排石,之后创面痊愈出院。2.方法对3例烧伤合并泌尿系结石的病人进行观察、护理、分析。3.结果3例病人并发肾结石症状不典型,处于中后期治疗,都为二级护理病人,由于护理观察认真,仔细,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为确定诊断提供坚实的基础,没有延误治疗。4.讨论3例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找出烧伤后发生泌尿系结石的原因,一旦发现,早诊断,早处理,做好护理,防止进一步的损伤。通过分析得出如果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泌尿系结石的发生,减轻病人的人痛苦和负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外伤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接收的92例脑外伤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根据所采取康复护理不同将其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46例。康复组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对照组和康复组的护理满意度、简易职能精神状况量表(MMSE)以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的变化情况。结果康复组的护理满意度43例(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35例(76.09%),两组护理前的MMSE评分以及ADL评分均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护理后康复组的MMSE评分以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外伤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脑外伤患者 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药涂擦联合冷敷疗法治疗骨伤病早期肿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搜集的92例骨伤病早期肿胀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涂擦联合冷敷疗法)和对照组(46例,应用常规抬高患肢、药物消肿的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骨伤病早期肿胀患者的平均消肿时间、48h患肢肿胀程度有效率、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总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骨伤病早期肿胀患者的平均消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骨伤病早期肿胀患者的患肢肿胀有效率(P<0.05)。结论中药涂擦联合冷敷疗法治疗骨伤病早期肿胀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中药涂擦 冷敷疗法 骨伤病人 早期肿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总结一例大面积液氨冻伤合并吸入性烧伤病早期肺康复的护理经验,通过早期评估与抢救、治疗、护理等,有效地提高此类病人的康复机率。

  • 标签: 液氨冻伤 重度吸入性烧伤 早期肺康复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越来越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气管切开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常用手段,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气管切开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也越来越显著,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但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是十分中重要的。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预防的相关研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下呼吸道感染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部外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胸外科门诊收治的130例胸部外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中男性的构成比远高于女性,高处坠落、锐器扎伤、交通事故、挤压伤和重物砸伤均是常见的发病原因,呼吸困难、胸腔积液、咯血和气管移位均是常见的临床表现,闭合性损伤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开放性损伤,且多伴有外伤性气胸和血胸,多合并有椎骨骨折、颅脑损伤、锁骨骨折和内脏破裂等。经过手术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后,有108例好转出院,有12例病情恶化继续住院治疗,有10例死亡,死亡率为7.69%。结论胸部外伤患者多由于外部创伤所致,临床表现复杂且多伴有合并症,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需要及时实施手术和对症支持治疗。

  • 标签: 胸部外伤 临床特点 手术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闭合性胸部外伤的各种致伤原因、临床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176例闭合性胸部外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剖胸探查24例,其中19例为胸腔镜辅助下完成,肋骨骨折切开复位环抱钛板内固定术9例,胸腹联合伤同时行腹部脏器修补术5例,外伤性膈疝修补术3例,胸骨骨折复位固定术1例,心包血肿清除术1例。结果住院期间死亡1例,所有病例出院后随访1~12个月,治愈175例。结论只要及时诊断,正确处理,闭合性胸部部外伤均能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闭合性胸部外伤 临床 诊治体会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尤其是生活环境的恶劣,越来越多的群众患上了呼吸系统的疾病,胸部CT是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影像科医师的专科局限性,使其做出的影像学诊断存在一定的偏差,因而要求呼吸科医师必须具备独立、良好的胸部CT阅片能力,既要结合CT影像做出准确的临床诊断,又要制定出合理的诊疗方案。正确阅读胸部CT影片是呼吸科临床专业硕士必须掌握的一项临床技能,而现今的胸部CT影像学专著内容广泛、繁杂,无法达到快速、有效地提高阅片水平的目的。建立一个呼吸科临床专业硕士的胸部CT阅片训练及考核系统,从而提供给他们一种快速、有效地提高胸部CT阅片水平的方法。

  • 标签: 胸部CT 阅片能力 加强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胸部肿块穿刺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6年8月到2018年6月CT引导下穿刺切割活检病例82例,其中肺内肿块70例,纵膈内肿块12例,均作组织病理和细胞涂片检查。结果本组82例中活检取材全部成功,病理确诊率95.12%,细胞涂片阳性率60.97%,组织病理学阳性率92.68%,并发症为气胸9.76%,肺出血12.20%,少量咯血7.32%。结论CT引导经皮胸部肿块穿刺切割活检安全有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综合细胞学及组织病理学,可提高术区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肿块 计算机体层成像 定位 穿刺
  • 简介:摘要双能量CT(DualEnergyCT,DECT)是采取具备两种能谱的CT对解剖及病变予以呈现并对组织成分进行鉴别的CT技术。本文主要从双能量CT的基本原理、双能量CT在胸部疾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展望三方面予以综述,分析双能量CT在胸部的应用情况和研究进展。

  • 标签: 双能量CT 胸部 应用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肺癌诊断中的胸部X线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疑似肺癌患者予以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临床病理、胸部X线、螺旋CT检查,对胸部X线与螺旋CT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胸部X线检查的准确性为76.25%,特异性为46.67%,敏感性为83.08%;螺旋CT检查的准确性为95.00%,特異性为86.67%,敏感性为96.92%,二者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肺癌早期筛查中,胸部X线是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之后可给予螺旋CT进一步检查,从而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 标签: 肺癌 胸部X线 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重症胸部创伤患者的诊疗方法,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8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患者86例,根据AIS-ISS评分,ISS》16,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86例中,治愈85例,死亡1例,死亡1例为连枷胸伴创伤性膈疝,术后出现肾衰,继而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对于重症胸部创伤患者,快速准确的做出诊断是关键,应当适当的放宽手术适应症,积极的手术治疗往往可以使患者获益。

  • 标签: 重症胸部创伤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胸部创伤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电视胸腔镜治疗胸部创伤的26例作为电视胸腔镜组,并选择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为传统开胸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比较无差异(P>0.05);但电视胸腔镜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胸管引流总量、术中平均出血量指标明显优于传统开胸组(P<0.05),但在手术时间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技术在胸部创伤中应用效果较好,且可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量等指标,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胸部创伤 电视胸腔镜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严重胸部外伤和复合性外伤的救治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有严重胸部外伤以及复合性外伤的病患。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对病患进行临床抢救,待其情况稳定后,需要根据病患的创伤部位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相关治疗,在完成手术后,需要对病患进行常规的术后护理治疗,对病患术后出现的治疗情况进行相关记录。该实验选取了李文灿、董介芍、张秀卿的有关研究结果作为对照组,分别即为甲组、乙组、丙组,与该实验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将该次实验的病患记为实验组。结果在治愈率方面,实验组为91.67%,死亡率为8.33%,和乙组、丙组相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组相比,治愈率要比甲组高,死亡率比甲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该实验治疗的病患中有50例病患治疗后可以正常生活(90.91%),有3例病患为中度残疾(5.45%),有2例病患为重度残疾(3.64%)。结论该实验选取的治疗方法对严重胸部外伤和复合性外伤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实际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严重胸部外伤 复合性外伤 救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微创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胸部微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对比发生者和未发生者一般资料,为制定胸部微创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结果本组患者中,肺部感染率为17.00%,其中发生者中年龄>60岁、吸烟、合并慢性病、手术时间>4h、术中出血量>700ml和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者构成比均远高于未发生者,两样本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部微创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需要针对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才能控制肺部感染率。

  • 标签: 胸部创伤 微创手术 肺部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对胸部外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88例胸部外伤拟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受试者,随机分为胸腔镜组和开放组,分别实施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以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开放组,且前者手术持续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后者,前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者,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胸部外伤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胸部外伤 手术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