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足踝部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自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足踝部组织缺损患者中选取9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胫后动脉后踝上穿支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腓动脉外踝上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手术指标情况,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各项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治疗中效果明显,能够提升手术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并且降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

  • 标签: 胫后动脉后踝上穿支术 腓动脉外踝上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 足踝部创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腔修复使用不同修复材料的抗摩擦性能差异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牙齿修复患者来分析,共有108颗需要修复治疗的牙齿,共分成3组,均有36例患者,分别为患者使用金属材料进行修复、采陶瓷组用陶瓷材料修复、树脂组采用树脂材料修复。对比分析三组的牙齿修复效果。结果经过修复治疗6个月后,金属和树脂组的成功率是94.4%,陶瓷组的成功率是91.7%,修复治疗12个月后,树脂组的成功率是91.7%,金属组和陶瓷组的成功率是88.9%,三组的成功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金属、树脂、陶瓷三种口腔修复材料的抗摩擦性能无显著差异性,均可以应用于口腔修复治疗,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可视情况选择使用。

  • 标签: 口腔修复 修复材料 抗摩擦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和隐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需进行膝部以下手术的患者6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阻滞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的方式,实验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的方式,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在操作时间方面,实验组手术时间稍长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起效时间(5.64±1.7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3.29±2.99)min;比较两组镇痛效果满意情况,实验组满意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8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和隐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简单、镇痛起效快、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优势,对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有积极意义,作为一种更好的麻醉选择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 腘窝坐骨神经 股神经和隐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种植修复、常规修复对牙列缺失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修复,观察组用口腔种植修复;将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使用功能性高、临床治疗效果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牙列缺失患者接受口腔种植修复的效果显著,其咀嚼功能、语言功能以及美观度均可得以改善,并具有极佳的固定度。

  • 标签: 口腔种植修复 常规修复 牙列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口腔修复中不同修复材料的抗摩擦性能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的108颗需要修复的牙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3组,每组36例,金属组采用金属材料进行修复;采陶瓷组用陶瓷材料修复;树脂组采用树脂材料修复。对3组牙齿的修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修复6个月之后,金属组和树脂组的成功率均为94.4%,大于陶瓷组的91.7%,在修复12个月之后,树脂组的成功率为91.7%,大于金属组和陶瓷组的88.9%,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口腔修复材料的抗摩擦性能没有明显差异,在口腔修复过程中均可得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口腔修复 修复材料 抗摩擦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评价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效果。方法选取我处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处牙科门诊收治的牙列缺失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修复治疗方案,对比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舒适度、美观性等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修复治疗而言,应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失,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普及。

  • 标签: 牙列缺失 口腔种植 修复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在人体结构中,口腔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口腔内牙齿的美观性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和需求,牙齿美观程度不仅能够直接展现出来,美观的牙齿会为人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因此,口腔美学修复治疗愈加受到关注和重视。在口腔美学修复的过程中,过渡性修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属于整个过程中的中间部分,医患对其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渐加深。过渡性修复能够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良好的过渡性修复可以减缓病人的压力和痛感,是口腔科医生在进行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另外,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促使在口腔美学修复中的过渡性修复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临床治疗也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

  • 标签: 过渡性修复 口腔 美学修复 作用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种植修复和固定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牙列缺损的患者选取4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固定义齿修复,实验组采用种植修复,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修复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高,而且功能修复评分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果符合P<0.05的要求。结论对牙列缺损的修复治疗采用种植修复的办法可以有效的提高修复效果,而且还有助于患者的义齿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种植修复 固定义齿修复 牙列缺损
  • 简介:摘要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是一种病程缓慢,以单侧皮肤、皮下组织及骨结构萎缩为特征命名的疾病。患者主要有软组织、骨骼、神经系统及眼部改变。本文旨在探讨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的修复方法。

  • 标签: 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腔修复疗法在先天性缺牙患者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修复治疗的先天性缺牙患者中随机选取8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口腔修复疗法,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咀嚼和语言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成功修复82例,其成功率为93.18%。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咀嚼功能评分和语言功能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先天性缺牙修复中,对口腔修复疗法进行使用,能够对患者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进行明显改善,取得良好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口腔修复疗法 先天性缺牙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研究口腔修复疗法在先天性缺牙患者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修复治疗的先天性缺牙患者中随机选取8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口腔修复疗法,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咀嚼和语言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成功修复82例,其成功率为93.18%。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咀嚼功能评分和语言功能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先天性缺牙修复中,对口腔修复疗法进行使用,能够对患者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进行明显改善,取得良好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口腔修复疗法 先天性缺牙 应用
  • 简介:摘要 : 目的:分析 B 超联合神经刺激仪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 效果,以期为相关工作或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以我院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9 月选取的 83 例实施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照、实验两组,分别运用 B 超引导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利用 B 超联合神经刺激仪开展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临床有关时间指标。 结果:实验组麻醉总有效率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较高 ( P < 0.05 ) ;实验组阻 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疼痛消失时间、麻醉操作时间与参照组相比,显著较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价值 ( P< 0.05)。 结论:在开展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中 B 超联合神经刺激仪 的实践效果较为斐然,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 B 超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的发展为临床相关口腔问题的处理提供了有效方法。实现了对临床常见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等口腔问题的高效处理,当代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的发展克服了传统口腔修复技术存在的不足,保证了现代口腔修复效果。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就当代口腔种植修复技术新进展进行分析。

  • 标签: 口腔种植 修复技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需要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麻醉方式,研究组采用B超定位下的麻醉方式,比较两组麻醉方式下患者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镇痛的维持时间均明显少于参照组,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为优所占比例为67.5%,参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为优者所占比例为47.5%,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为97.5%,参照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为80.0%,对比P<0.05。结论采用B超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更佳,明显提高了患者的阻滞效果,对其手术期间的管理也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B超定位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
  • 简介:摘要目的神经内科护理中往往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问题,需要采用合理的安全措施管理办法,准确的分析实际防止意外发生的方案,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入院治疗的200例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的发病率水平,其中100例为第一年的神经内科患者,另外100例为第二年的神经内科患者。第一年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的护理。第二年的患者采用安全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意外事故发生率和满意度水平。结果第二年的神经内科患者的意外事故发生率相比第一年明显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有明显的提升。结论经过有效的科学安全护理,逐步降低神经内科患者的意外发生率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综合满意度效果。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神经外科中应用护理常规对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我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神经外科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控制情况,并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护理质量明显劣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压、心率降低较显著(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患者中施行护理常规,能显著提高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常规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肌电图检查应用于腰骶神经根病变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我院选取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接收的80例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来分析研究,有20例疑诊L4,5椎间盘突出,有60例疑诊外周神经病变,为这些患者提供肌电图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例腰骶神经根性病变疑诊患者有18例符合,符合率是90.0%,2例因周围神经嵌压误诊,漏诊率10.0%。60例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疑诊患者有55例符合,符合率是91.7%,5例神经根病变筛查出,占8.3%。结论腰骶神经根病变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采用肌电图检查,可为明确疾病类型提供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腰骶神经根病变 下肢周围神经病变 肌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对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2月在该院乳腺科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7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传统的乳腺癌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观察一年内两组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肿瘤复发情况、上臂的运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肿瘤转移率(14.61%、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9%、3.37%);观察患者术后出现上肢水肿、上肢感觉障碍、腋窝疼痛等并发症情况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率为4.49%,对照组患者中14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率为1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不会增加肿瘤复发的机率,而且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治疗,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胸前神经 肋间臂神经 乳腺癌 手术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疗当中,患者同时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仪与针灸治疗对其残余尿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一整年内收治的42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案不同均分成常规组与配合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与神经肌肉电刺激仪配合针灸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膀胱残余尿量以及膀胱内压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数据对比无差异存在,配合组患者治疗后的膀胱残余尿量明显减少,且膀胱内压力增加,两组患者治疗后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疗而言,患者接受电刺激仪配合针灸治疗的效果较好,其残余尿症状可得到较好改善,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针灸 残余尿 肌肉 电刺激仪 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引导完全上肢神经阻滞臂丛神经入路麻醉的临床效果探究。方法选取我院66例上肢闭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单一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复合选择性腋窝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操作时间、感觉、运动阻滞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臂丛神经复合选择性腋窝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缩短操作时间,达到完全上肢神经阻滞的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上肢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 麻醉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