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阴道念珠采取不同检验方法所获取的效果,并将其进行对比,选择合理检验手段。方法收治的阴道念珠者入院检验时间在2015年2月~2016年12月间,共240例,皆采取手工法、显色法、凝聚法及CTB染色法(白带涂片多项检查快速染色技术)加以检验,比较不同检验方法所获取的效果。结果手工法检验出阳性共47例,检出率为19.58%;显色法检验出阳性共82例,检出率为34.17%;凝聚法检验出阳性共147例,检出率为61.25%;CTB染色法检验出阳性共227例,检出率为94.58%。结论对于阴道念珠的检验,采取CTB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手工法、染色法和凝聚法,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检出率高,可优先选择。

  • 标签: 不同检验方法 阴道念珠菌病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口服氟康唑与酮康唑治疗阴道念珠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选取阴道念珠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口服氟康唑治疗和酮康唑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与参考组在临床治疗效果上比较接近,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观察组低于参考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阴道念珠选用口服氟康唑治疗能够达到显著的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氟康唑 酮康唑 阴道念珠菌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选择采用氟康唑联合制毒菌素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本研究所有选择的患者均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病患者,患者治疗时间为2016年4月到2017年6月,本研究选择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制霉菌素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50例患者,采用氟康唑联合制霉菌素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于本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治疗有效率情况进行比较,经过统计学软件检验可以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病患者治疗的时候,为患者选择采用氟康唑联合制霉菌素片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氟康唑 制霉菌素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复发性念珠性阴道炎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95例复发性念珠性阴道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达克宁栓,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康唑,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阴道异常分泌物、瘙痒、白带异常、疼痛以及烧灼感等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更早,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实验组用药后1月、3月、6月、9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氟康唑与达克宁栓联用治疗复发性念珠性阴道炎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远期复发率,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 氟康唑 达克宁栓 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常见致病念珠对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旨在为临床治疗此类菌株引起的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NCCLSM27-A2),测定从临床血液、痰液和尿液等标本中分离的226株常见念珠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最低抑浓度(MIC)。结果:226株受试对氟胞嘧啶100%敏感,MIC90为≤0.125-0.5μg/ml;168株白色念珠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MIC90分别为32μg/ml、1μg/ml和1μg/ml,敏感率分别为90.5%(S88.1%+SDD2.4%)、92.3%(S87.5%+SDD4.8%)和91.7%;31株热带念珠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敏感率分别为96.8%(S93.6%+SDD3.2%)、93.5%(S83.9%+SDD9.6%)和100%;16株近平滑念珠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均敏感;11株光滑念珠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81.8%(S18.2%+SDD63.6%)和72.8%(S36.4%+SDD36.4%),而对两性霉素B100%敏感。在白色念珠、热带念珠和光滑念珠中有3.2%~27.2%菌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等唑类药物耐药。结论:临床常见致病念珠对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最高,对唑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

  • 标签: 念珠菌 抗真菌药物 体外敏感性 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微生物检验法对阴道内念珠感染情况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阴道内念珠感染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凝集法进行检验,参照组患者给予显色法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检验结果及两组患者的念珠分布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32例念珠中,可柔丝念珠3例,白色念珠18例,光滑念珠2例,热带念珠6例,其它念珠3例;参照组患者的16例念珠中,可柔丝念珠1例,白色念珠10例,光滑念珠1例,热带念珠4例,其它念珠2例;研究组患者中检出念珠的阳性检出率为32(71%),参照组患者中检出念珠的阳性检出率为16(36%);研究组患者中检出念珠的阳性检出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4286,p<0.05)。讨论凝集法对阴道内念珠感染情况的临床检验有显著效果,可增加检测率的准确性,为临床医师提供真实的治疗依据,进而对患者采取对症治疗,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不同微生物检验法 阴道内念珠菌感染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克霉唑栓局部应用联合氟康唑口服治疗复发性念珠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诊治的100例复发性念珠性阴道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氟康唑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克霉唑栓联合氟康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阴道症状积分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症状积分相比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积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试验组治疗后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克霉唑栓局部应用联合氟康唑口服治疗复发性念珠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克霉唑栓 氟康唑 念珠菌性阴道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妊娠期念珠性阴道炎应用制霉菌素和克霉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出本院妇产科的84例妊娠期念珠性阴道炎患者,按照不同用药方案将其纳入制霉菌素组和克霉唑组各42例,分别给予制霉菌素和克霉唑(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克霉唑组的总有效率(97.6%)高于制霉菌素组(85.7%),差异显著(P<0.05);克霉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2.4%、4.8%)均低于制霉菌素组(7.1%、16.7%),差异显著(P<0.05)。结论妊娠期念珠性阴道炎应用和克霉唑治疗的效果优于应用制霉菌素治疗,可减少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值得临床推行。

  • 标签: 妊娠期 念珠菌性阴道炎 制霉菌素 克霉唑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微生物检验法对念珠阴道炎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检验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02月--2018年02月,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念珠阴道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镜检法、培养法、凝集法检验,比较三种不同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镜检法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培养法、凝集法,有显著性差异意义(p<0.05);培养法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凝集法,有显著性差异意义(p<0.05)。结论对念珠阴道炎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检验时,镜检法阳性检出率最高,值得临床将其作为首选。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念珠菌阴道炎 检验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Degos又名恶性萎缩性丘疹,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及皮肤中小动脉闭塞性致死性综合征,临床可分为两型系统型,有累及不同器官的多发性血栓性梗塞性损害;皮肤型,有特征性皮肤损害,但无系统累及证据,皮肤型临床少见,下面为我们临床所见三例皮肤型Degos,均用贝复新(又名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成长因子凝胶)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 皮肤型 Degos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法在皮肤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例患者进行分析,3例患者应用中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应用桂枝汤化裁治疗的患者连续服用两周,周身不再起风团,痒也消失,痊愈;行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患者二诊时症状明显好转,继服前方,三诊时,患者基本痊愈,用逍遥散加减治疗的患者服用一个月,皮疹消失,皮肤恢复正常,患者痊愈。结论桂枝汤具有辛温解表、调和营卫,使营卫通调的作用,小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脾胃,和其不和的功效,而逍遥散疏肝解郁,加地骨皮凉血,荆芥祛风止痒常获良效

  • 标签: 和法 皮肤病 验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光子嫩肤技术治疗面部色素性皮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7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面部色素性皮肤,以入院时间先后为依据,54例/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液氮冷冻技、光子嫩肤技术治疗,对比治疗结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9%(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光子嫩肤技术治疗面部色素性皮肤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不会留疤,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光子嫩肤技术 面部色素性皮肤病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布鲁氏菌的流行学特征以及临床特征予以观察。方法随机从某市2016年以来到2018年4月期间报告的患者当中择取50份因布鲁而入院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结果经过观察,男性患者的数量显著多于女性患者的数量,且21岁-50岁之间的青壮年概率最高;和畜以及附属产品的接触概率相对较高的人员感染率比较高;最共同且最多见的临床表现就是发热且多汗、肢体乏力以及关节疼痛、头晕等。结论布鲁氏菌属于人畜共患的传染疾病,但是可以通过加强相关的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动物检疫监测制度、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来予以前期控制。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验证和评价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TB-PCR)和临床-病理-影像综合评分系统在结节阴性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B-PCR检测和临床-病理-影像综合评分,分析鉴别病理活检报告为“结节或增殖性结核”的91例患者.并通过随访验证诊断准确率,评价2种鉴别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①TB-PCR检测结果,91例患者中77例结核分枝杆菌DNA为阴性,14例阳性,阳性率为15.4%。而这77例TB-PCR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中.随访后仍维持诊断为结节者74例,结核2例,无法确定诊断者1例;14例TB-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中,随访后仍维持诊断结核3例,结节8例,无法确定诊断3例。TB-PCR检测结果与随访后诊断一致的病例共77例(结核3例、结节74例),诊断明确率为84.6%(77/91),而诊断结节的准确率达93.9%(77/82)。②临床。病理.影像综合评分结果,91例患者中经评分诊断为结节者80例。诊断为结核者11例。80例评分诊断为结节的患者中,随访后仍维持结节诊断者75例.结核1例,无法确定诊断者4例。在11例评分诊断为结核的患者中.随访后诊断仍维持结核诊断者4例,结节7例。评分结果与随访后诊断一致的病例共79例(结核4例、结节75例),诊断明确率为86.8%(79/91),诊断结节的准确率达97.56%(80/82)。结论:TB-PCR检测和临床.病理.影像综合评分系统对于结节阴性结核间的鉴别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明确率和准确率。

  • 标签: 结节病 菌阴性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评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艾滋合并肺孢子肺炎临床特征,识别重症患者和降低病死率。方法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诊断艾滋合并肺孢子肺炎11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CD4+细胞计数均<50cells/ul,患者临床表现特点为症状重、体征轻、病情进展快,易并发呼吸衰竭。116例患者中,好转100例(86.2%),死亡16例(13.8%)。结论尽早抗肺孢子治疗,出现呼吸频率增快、氧合下降,及时给予呼吸支持,是降低病死率关键。

  • 标签: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 病情特点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见儿童真菌性皮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常见儿童真菌性皮肤病患者一共10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5年2月10日-2016年2月1日),对患者患病的皮肤细胞实施真菌培养,观察真菌种类,实施针对性治疗。结果本次研究中所发现主要真菌具有1.头部链状孢子、鹿角菌丝、关节孢子;2足部白色念珠、红色毛癣、须癣毛癣、同心毛癣等,3手部须癣毛癣、红色毛癣、絮状表皮癣等,4体股部位同心毛癣、须癣毛癣、红色毛癣等,5.甲部为曲霉、絮状表皮癣、红色毛癣等;其中体癣患者、头癣患者、股癣患者经过治疗后,只有一例体癣患者好转未愈,其余患者全部治愈,其治愈率为99.00%。结论头癣患者、股癣患者患者的治愈率较高,通过对儿童真菌性皮肤病患者实施真菌培养,能为患者用药提供有利依据,保障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 标签: 儿童真菌性皮肤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特殊环境下部队指战员常见皮肤预防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部队2017.1-2018.1间参与训练的部队指战学员102名,按照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51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观察组采用清洁皮肤预包处理。指导两组学员于高温强度集训下进行训练,对比组间皮肤破损及抑情况。结果观察组学员出现发红、湿疹、破损的患者分别有7例、4例、1例,比对照组少,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抑效果好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清洁皮肤包处理可有效预防皮肤,减少特殊环境对皮肤的损伤。

  • 标签: 特殊环境 部队指战员 常见皮肤病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3月——2017年9月114例DM皮肤瘙痒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中、西医分组治疗,比较不同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西医组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采取中医治疗DM合并皮肤瘙痒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也证明中医经多年治疗DM皮肤瘙痒症经验积累,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皮肤瘙痒 中医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2型糖尿在近年来的发生率不断提高,而肥胖人群也日益增多,肥胖与2型糖尿之间存在越发显著的互相影响联系性;2型糖尿属于发生率极高的代谢性病症,会受到遗传基因和生活环境的因素影响而改变其机体作用机制,肠道群可以反作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本文主要就肠道群与2型糖尿相关性的进展研究方面展开了综述形式的阐述。

  • 标签: 肠道菌群 2型糖尿病 相关性 临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