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情况及效果,为提高艾滋病检测率寻找新途径。方法选取2016.4~2017.5间于本疾控中心实施艾滋病检测咨询的人员共104名,将其设定为观察组,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同期选取自愿进行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共104名,将其设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艾滋病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即(92.31%)>(46.15%),(P<0.05)。此外,观察组HIV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即(16.67%)>(2.08%),(P<0.05)。结论疾控中心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能够有效提高艾滋病检出率,为疾病尽早干预治疗提供保障作用。

  • 标签: 疾控中心 艾滋病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情况及效果,为提高艾滋病检测率寻找新途径。方法选取2016.4~2017.5间于本疾控中心实施艾滋病检测咨询的人员共104名,将其设定为观察组,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同期选取自愿进行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共104名,将其设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艾滋病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即(92.31%)>(46.15%),(P<0.05)。此外,观察组HIV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即(16.67%)>(2.08%),(P<0.05)。结论疾控中心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能够有效提高艾滋病检出率,为疾病尽早干预治疗提供保障作用。

  • 标签: 疾控中心 艾滋病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哈尔滨市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愿咨询检测(VCT)求询者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梅毒检测结果,为掌握当地艾滋病梅毒流行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阿城区2012—2016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点上报的HIV感染者梅毒阳性信息,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5年共有自愿咨询VCT者423人接受了咨询检测,共检出HIV抗体阳性15例(3.5%),梅毒TP抗体阳性40例(9.46%),梅毒TRUST抗体阳性32例(80%)梅毒抗体阳性咨询者的HIV感染率(9.37%,3/32),高于梅毒抗体阴性者(7.42%29/391)感染率。结论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自愿咨询者中,性接触为主要的高危行为,需重点加强预防控制性途径传播艾滋病梅毒的措施。同时VCT自愿咨询有利于早期发现HIV感染者艾滋病人及梅毒感染状况,应进一步加强规范自愿咨询检测服务。

  • 标签: VCT自愿咨询 HIV 梅毒
  • 简介:摘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日常工作量较大,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才招聘情况,其新入职的员工以高等院校毕业生为主,这些学生的思想活跃且具备很强的自主意识,因此需要加强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其能尽快适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日常运行。本文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常规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分析新入职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 标签: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新入职人员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控制预防方法,为减少呼吸内科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我院共收治的80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讨论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一般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抗菌药物进行综合治疗,对比观察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将对照组的一般治疗方法与观察组的抗菌药物综合治疗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3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患者有效治疗3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比较特殊,正确的治疗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艾滋病患者预防保健疾病控制中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疾控中心报告的91例艾滋病患者,将其具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指导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为87.0(40/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8%(2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教育满意度为89.1%(41/46),明显高于对照組的66.7%(3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预防保健疾病控制中健康教育的作用突出,值得推广。

  • 标签: 艾滋病 预防保健 疾病控制 健康教育
  • 简介:血液透析中心感染成为世界关注的问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接受治疗时频繁的体外循环、反复输血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成为肝炎尤其是非甲非乙型肝炎感染的高危人群。据报道,国内血液透析单位丙肝感染率7.2%~84%,乙肝感染率16%~28%。除反复输血外,透析机共用、透析机复用器械操作等均可成为感染的途径。

  • 标签: 肾透析 感染控制 交叉感染/预防和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为冠心病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后对疾病控制效果。方法时间段2016年10月-2018年2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2例,按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46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常规教育,实验组社区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遵医嘱行为、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遵医嘱行为、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后对疾病控制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社区健康教育 冠心病 预防保健 疾病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预防传染性疾病控制对策。方法在本院儿科门诊住院部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间接收的所有患病儿童中挑选出210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通过家长抽签法把210名儿童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划分到对照组的105名儿童要接受护理人员为其提供的基础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的105名儿童则进行预防传染性疾病管理。然后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所有患病孩子在接受儿科医生治疗期间所出现的传染性疾病在医院内部感染的实际情况并展开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分析,观察组孩子在住院期间所产生的医院内部感染发病率要比对照组低很多P<0.05。结论患儿在医院儿科门诊住院部接受治疗期间,护理工作人员应对其展开预防疾病感染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传染性疾病在医院内部感染的发病几率。

  • 标签: 儿科 预防控制对策 传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对医疗检测技术的发展需求更加强烈,所以卫生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在日常卫生检验中,卫生理化检验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降低疫病流行,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文章主要分析卫生理化检验技术的发展,并阐述其具体的检测任务以及其在疫病控制中的作用,旨在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效率。

  • 标签: 卫生检验 理化检验技术 疾病预防控制 效果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疾病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份我院干部科接诊的70例呼吸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医院感染率为2.86%,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呼吸疾病的患者,通过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对于患者的病情康复有积极意义,需引起重视。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老年患者 医院感染 临床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戒烟护理干预对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有效性。收集我院戒烟门诊2017年1月至9月65例吸烟者的基本信息、吸烟史既往戒烟行为,填写“戒烟门诊登记表”,并对其戒烟意向,尼古丁依赖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为自愿戒烟的吸烟者实施综合指导戒烟技巧护理干预措施,帮助其确定戒烟开始日期、心理治疗护理干预、制定戒烟计划、电话随访戒烟健康宣教等,帮助戒烟者克服心理恐惧,轻松告别烟瘾,为戒烟者创造一个健康的无烟环境,让其回归健康正常的生活。结果经过半年的戒烟护理干预后,吸烟者对烟草危害、戒烟好处、戒烟技巧等相关知识的认知显著提高,对戒烟治疗早期护理干预依从性增加,最终有36名吸烟者成功戒烟。结论有研究证实,只要方法得当,任何人都可以戒除烟瘾。

  • 标签: 戒烟技巧 综合护理干预 预防疾病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实行护理质量控制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对消毒供应中心实行护理质量控制。统计分析院内感染情况,并将此结果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消毒供应中心未实施质量控制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比结果发现,消毒供应中心实行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后,院内感染发生率要显著低于未实施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质量控制,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对预防院内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院内感染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我国卫生防疫疾病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网络检索、理论分析、重大灾害事故回顾等方式对我国卫生防疫疾病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目前我国在卫生防疫以及疾病控制方面都还存在人们对卫生防疫与疾病控制的认识不高、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平衡、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结论虽然建国以来我国在卫生防疫疾病控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疾病谱的改变,我国的卫生防疫疾病控制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 标签: 卫生防疫 疾病控制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基础护理在预防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50家医疗机构2013~2016年室内空气、护士手、消毒剂使用、物体表面、一次性医疗用品等的采样监测合格情况及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引起院内感染发生的常见原因并总结有效的基础护理方法。结果2013~2016年院内感染发生率依次为2.07%、1.44%、1.39%、0.97%,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2016年室内空气、护士手、消毒剂使用、物体表面、一次性医疗用品监测合格率基本呈逐年升高趋势。结论全面搞好基础护理,强化无菌技术与监测制度,能达到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与意义。

  • 标签: 基础护理 院内感染 无菌技术 隔离预防
  • 简介:摘要全面建立、运行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使疾病预防控制(以下简称疾控)各项工作逐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为履行好疾控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等职能提供科学依据保障。确保达到服务客户、规范检测、科学预防、促进健康的质量方针。本文阐述了国内很多疾控机构目前的体系运行困难及结合实际提出的工作思考,推动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

  • 标签: 疾病预防控制 实验室 质量管理 体系运行
  • 简介:摘要目的对社区护理在慢性疾病控制恢复中的应用效果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我社区卫生服务站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诊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并另外选取60例慢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社区服务措施,对比分析两组病情恢复情况。结果经过一年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病疾病患者,采取社区护理措施,有助于控制病情,促进恢复,从而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社区护理 慢性病疾病 控制和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的预防控制患者的管理。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8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3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控制管理、针对性预防控制管理,观察患者的血糖指标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管理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两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预防控制管理用于糖尿病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指标,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指标 胰岛素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控制中相应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在2017年6月-2018年2月期间诊治的160例患者,依据患者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其中予以对照组常规感染的监控管理,观察则在此基础上予以感染制度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的监控指标。结果经不同的方式予以感染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为3.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0%;同时观察组的反渗水及透析液质量却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于在血液净化中心临床感染现象的控制,可应用制度化的管理方式将其感染现象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对其做好全程的有效管理,从而使每一个执行环节的感染风险降至最低程度,对于血液透析的安全性与患者医疗费用的节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液净化 感染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笔者所在机构收集的80例尿路感染患者样本,段尿培养分离到80株大肠埃希氏菌,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株。实验组,采用微生物检验,对照组,无任何处理措施,对比两组数据在预防疾病中的效果。结果基于一段时间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感染情况,实验组感染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是控制疾病感染的有效措施,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疾病预防 应用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