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气管支气管结核疾病采取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的具体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改良后护理管理模式,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接受改良后护理管理模式之后,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针对接受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的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在其护理工作中应用改良后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气管及支气管结核 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应用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52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采用双盲法将52例患者平均分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6例患者应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26例患者应用支气管镜灌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7.69%,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46%,在疗效比较上观察组患者具有显著优势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应用支气管镜灌洗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优势显著,不仅疗效可观而且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于临床。

  • 标签: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 治疗效果 支气管镜灌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下局部治疗气管结核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8至2016.4经电子管镜确诊为气管结核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下局部注射抗结核药物,对比两组患者接受1年治疗之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9%明显高于对照组68.8%(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下局部治疗气管结核疗效对比常规的全身给药方法效果更优。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 局部治疗 气管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吸痰治疗,观察组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痊愈时间、住院时间及再就诊次数、并发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痊愈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再就诊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效果较好,能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并发较少,值得推广。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肺泡灌洗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护理方法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并发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于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40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不同护理方案下小儿支气管肺炎并发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食欲不振现象,并发发病率为5.0%,对照组患者2例哭闹不安,2例食欲不振,2例转变为心衰,并发的发病率为15.0%。两组患者并发发病率差异显著;另外,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案具有不同的疗效,因此需要选择效果更好的护理方案,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的发生,提高治疗疗效。

  • 标签: 不同护理方案 小儿支气管肺炎 并发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镜(FOB)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检查对痰涂片阴性肺结核(PTB)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94例痰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痰培养并接受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通过对获取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涂片和培养,确定FOB下行BAL检查对痰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诊断的有效性。结果;294例痰涂片阴性的PTB患者中,77例(26.19%)痰培养阳性。BAL标本进行抗酸染色和罗氏培养显示,180例(61.22%)抗酸染色阳性,其中116例(39.45%)培养阳性,64例(21.77%)培养阴性;114例(38.78%)抗酸染色阴性,其中16例(5.44%)培养阳性,98例(33.33%)培养阴性。所有患者的支气管镜和BAL标本的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中,273例(92.85%)为炎症反应,结论FOB下行BAL检查是诊断痰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的可靠的、有效的的诊断方法。

  • 标签: 支气管镜 支气管肺泡灌洗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实施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中采用局部麻醉支气管镜与经喉罩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80例实施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按照患者诊断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局部麻醉支气管镜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喉罩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比两组患者DBP、SBP、HR、脉搏氧饱和度、手术舒适度等指标。结果①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DBP、SBP、HR等各项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②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脉搏氧饱和度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③观察组患者手术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实施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中采用经喉罩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可有效提高检查质量,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支气管镜检查 局部麻醉支气管镜 经喉罩无痛电子支气管镜 检查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治疗支气管结核所致大气道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侧主支气管支气管狭窄患者198例,常规给予全身抗结核治疗措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对结核性支气管气道狭窄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气道直径以及气促指数分析,FEV1、并发以及远期疗效。结果198例临床效果中有效者166例,无效者32例,有效率83.84%;198例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气道内直径、气促指数评分以及FEV1测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更具优势,差异显著(P<0.05);术后手术创面存在少量渗血者176例(88.89%),轻微胸痛55例(27.78%),粘膜轻度撕裂38例(19.20%);随访6-12个月,再次狭窄者29例(14.64%),大出血(单次术中出血量>100ml)0例,气胸0例,纵隔气肿0例,死亡0例。结论在支气管结合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呼吸道狭窄情况,具有临床效果较好,而且安全性较好等优点。

  • 标签: 支气管镜 球囊扩张 支气管结核 气道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易误诊的纵膈支气管源性囊肿的影像特点,为我们日常工作中针对不典型纵膈支气管囊肿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5年9月间1例通过手术和病理确诊的纵膈支气管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情况、影像特点、病理学资料,再综合中外文献讨论。结果①男性,年龄51岁,.②临床资料偶有咳嗽症状外,无其他明显临床症状。③影像学特点发生在纵膈,且在后下纵膈,密度均匀,边缘光整,无周围浸润,密度呈软组织样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④病理学资料单一囊,内容物呈巧克力样。结论①纵膈支气管囊肿为先天性疾病,少发,发生及病程长短不一。②纵膈支气管囊肿主要以咳嗽来检,多数为意外发现。③影像学常见的水样密度影易于诊断,但是后纵膈内接近实性或软组织样密度肿块的支气管囊肿极其容易误诊纵膈肿瘤。④病理学示囊肿壁内覆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壁成熟软骨、支气管平滑肌、腺体细胞等。⑤通过手术治疗预后好。

  • 标签: 纵膈支气管囊肿,影像学诊断,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与局部注药在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86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局部应用敏感抗菌药物,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83.72%、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4%、9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氧分压明显高于治疗前,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的血氧分压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与局部注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能够更有效的控制感染,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 局部注药 支气管扩张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与局部注药在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综合内科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86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局部应用敏感抗菌药物,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83.72%、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4%、9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氧分压明显高于治疗前,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的血氧分压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与局部注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能够更有效的控制感染,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 局部注药 支气管扩张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经放射影像技术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6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放射影像技术在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诊断中的检出率。结果65例患儿经气管内镜确诊有异物71处,经螺旋CT检查出异物71处,检出率为100%,其中69处异物为直接征象,2处异物为间接征象。结论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检出率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诊断方式。

  • 标签: 放射影像技术 气管 支气管异物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27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均为我院呼吸内科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分析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临床诊断情况,并依据病情按轻度组112例,中度组88例,重度组70例划分,分别采用相应的方案治疗。结果轻度老年支气管哮喘组患者病情均好转,总有效率经统计为100%;中度组好转82例,总有效率为93.2%;重度组好转58例,总有效率为82.9%,三组间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病例,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化、个体化的方案治疗,可获得理想成效,使呼吸功能得以改善,减少哮喘发作,达治愈目标。

  • 标签: 老年 支气管哮喘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行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给予延续护理;对比两组生命质量、哮喘控制情况以及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行为、运动锻炼依从行为比对照组好(P<0.05);护理前两组哮喘控制测试得分、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护理后哮喘控制测试得分、生活质量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延续护理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延续护理 支气管哮喘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健康教育达标率、半年内出现复发的患者人数、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健康教育达标率、半年内出现复发的患者人数等指标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措施的基础上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巩固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临床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治疗有效方法。方法抽取2014年2月~2017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00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实施对比调查,探究针对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治疗方法。结果实验组所有患儿均达到治疗效果,对照组患儿中有5例患儿没有达到治疗效果,后经由治疗方案调整康复出院,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组间进行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8.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由本次调查同时结合相关研究结果来看,针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采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方法有助于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控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期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实施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中采用局部麻醉支气管镜与经喉罩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80例实施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局部麻醉支气管镜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喉罩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比两组患者DBP、SBP、HR、脉搏氧饱和度、手术舒适度、粘膜活检、肺活检成功率等指标。结果①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DBP、SBP、HR等各项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②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脉搏氧饱和度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③观察组患者手术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④观察组患者活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实施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中采用经喉罩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可有效提高检查质量,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支气管镜检查 局部麻醉支气管镜 经喉罩无痛电子支气管镜 检查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咯血患者异位支气管动脉造影的影像学表现,评估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21位咯血患者行选择性BAE。术中行系统的胸主动脉造影及锁骨下动脉造影,观察异位支气管动脉的影像学表现及来源,并对双侧支气管动脉(BA)及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责任血管行选择性栓塞术。术后随访6个月~4年。结果发现21例患者存在异位支气管动脉,起源于胸廓内动脉11例,锁骨下动脉9例,椎动脉1例。术后18例咯血立即停止,3例仍有少量咯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2例出现不同程度胸痛,1例出现发热,均经处理后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其他严重的栓塞后并发。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内无再次咯血,1例术后3个月咯血复发,经再次介入栓塞后好转。结论超选择性BAE治疗大咯血是安全、有效的,存在异位支气管动脉患者,进行超选择插管栓塞,是首选的一线治疗手段。

  • 标签: 咯血 栓塞 支气管动脉 异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疗法在支气管扩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12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别设置对照组和中医组,前者经大环内酯类等药物进行西医治疗,后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中医组最终总治疗有效率为93.6%,大大高于对照组80.0%(P<0.05),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对比上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辩证疗法能够在支气管扩张患者中发挥良好应用效果,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中医辩证治疗 支气管扩张 西医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把它们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8人,我们对其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48人,我们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发作次数、复发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发病次数,降低患者的复发概率,提高患者对于医院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