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与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发生的患者采用经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融合术(PLIF)效果展开对比。方法选择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与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发生的患者10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TLIF治疗(A组,n=50)与PLIF治疗(B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相较B组,A组操作过程中出血量、手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均呈更少显示(P<0.05)。两组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无差异(P<0.05)。A组仅1例感染,并发症率为2%;B组感染2例,硬膜囊破裂3例,神经根损伤1例,并发症率为12%,具统计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与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发生的患者,采用经融合术治疗,相较经后路融合术,可缩短病程,提高临床安全性。

  • 标签: 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老年 退行性腰椎滑脱 腰椎管狭窄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快速 康复外科 (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指导下的 腰椎 融合内固定术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 rbody Fusion, TLIF)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研究 。 方法:研究阶段为2018 年 5月 1日到 2019年 5月 1日,共纳入研究对象 100例,均为 TLIF手术患者 ,按照1:1比例进行均匀分组,所有患者均接受 TLIF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 ERAS理念,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护理前NRS评分差异不显著, P> 0.05;经不同护理方案,观察组 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0%( 8/50)明显高于观察组 2.0%( 1/50),差异显著, P< 0.05。 两组护理前QOL评分差异不显著, P> 0.05;护理后,观察组 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观察组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要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针对接受TLIF手术的患者采用 ERAS理念可缓解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及节约住院费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ERAS TLIF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孔手术中硬膜外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到2016年7月期收治的行孔手术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局部麻醉,试验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时间,并对两组患者T0、T1、T2、T3和T4各时点的麻醉药物用量和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试验组患者需静脉辅助舒芬太尼用量较少,并且患者的痛觉反应更好,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孔手术中硬膜外麻醉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并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椎间孔手术 硬膜外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孔镜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期诊治的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85例作研究对象,予以孔镜手术治疗,评估本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就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感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本组患者手术优良率是96.5%;②手术前,本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是(7.1±1.2)分,高于手术后的(3.2±1.1)分(P<0.05)。结论孔镜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明显,不但能最大限度改善腰椎功能,还可消除疼痛感,值得借鉴。

  • 标签: 椎间孔镜 青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实施术后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自2015年9月-2017年7月的45例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后给予相应的护理,分析其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前、术后的疼痛评分。结果护理后,45例患者均在术后3-7d下床活动,8-12d出院,无并发症的发生,且术后患者的疼痛感评分明显低于术前,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在术后给予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椎间孔镜下 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局麻在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需择期行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局麻(Y组)和单纯局麻组(C组),每组40例。C组常规术前给予1%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Y组术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μ/kg,注药时间10min,再给予1%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术中右美托咪定以0.5μg/(kg·h)泵入维持。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后30min(T2)、手术结束时(T3)、手术结束后10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患者手术时间、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结果Y组患者术中镇静、镇痛效果优于C组,各时间点MAP和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02均无明显下降。结论右美托咪定在孔镜手术中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及降压作用,对呼吸影响小,患者感觉较舒适,手术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椎间孔镜 镇痛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孔镜治疗向下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8例向下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孔镜治疗,后随访1年。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疼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情况优于治疗前,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孔镜治疗向下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效果,预后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椎间孔镜 向下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孔镜(PTED)与单纯板开窗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以我院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的例数是40例。采用板开窗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孔镜治疗观察组患者,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更高的优良率,效果较为显著,适合在日后的临床有关治疗中作为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 椎板开窗术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孔镜技术的效果。方法将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计算机随机分成2组(属于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照组27例,接受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28例,应用经皮孔镜技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疼痛情况以及功能状况。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7.48±0.05毫米)更短,术中出血量(20.26±3.25mL)更少,术后一天、三天的疼痛评分(3.51±1.08分、1.31±0.54分)更低,术后一个月、六个月的功能障碍指数(11.25±1.28、5.36±1.05)更小(p<0.05)。结论经皮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可观。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共(86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日至2016年2月10日,将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43例患者-实施经皮孔镜技术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实施常规手术。结果观察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时间(50.15±1.21)min、术中出血量(120.15±2.01)ml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孔镜技术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孔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对行孔镜下微创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全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和半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病患84例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Ⅰ组行半板切除减压术治疗,Ⅱ组行全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比两组病患治疗效果。结果Ⅰ组术中出血量比Ⅱ组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Ⅱ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优良率为90.5%,Ⅱ组为83.3%,两组病患治疗优良率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患治疗前VAS评分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Ⅰ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显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推广价值高。

  • 标签: 半椎板切除减压术 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孔镜下行脊柱系统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我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患者,分别予以显微内镜下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和经皮孔镜下行脊柱系统技术治疗,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治疗优良率(76.47%)低于观察组(94.12%),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2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疼痛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疼痛评分更低,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孔镜下行脊柱系统技术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微创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可以在临床上予以推广使用。

  • 标签: 椎间孔镜 脊柱系统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经皮孔镜技术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我院收治的76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表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研究组采用经皮孔镜术,在此过程中,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具体比较内容为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状况的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手术前有所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与传统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比较,经皮孔镜技术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可减轻患者疼痛状况,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及手术时间,可以被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9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参照组应用全板减压法进行操作。观察组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78%高于参照组的77.78%(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100%高于参照组的91.11%(P<0.05)。结论针对腰椎滑脱症患者实施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植骨进行治疗,不仅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确保整体治疗效果,还可获得患者治疗满意度,方法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椎间植骨 椎弓根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孔镜下脊柱系统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将其按照电脑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例。研究组患者进行经皮孔镜下脊柱系统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显微镜下后路腰椎键盘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3%,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经皮孔镜下脊柱系统技术治疗,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缓解疼痛,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脊柱系统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对老年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腰椎滑脱患者中,研究样本需求量为60例,采用随机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活动时间、术后感染率、植骨融合率、止痛药使用率等指标作为对比依据。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止痛药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植骨融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研究证明,对老年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创伤,改善患者预后,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推广。

  • 标签: 老年腰椎滑脱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 椎体间融合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孔镜技术的效果。方法将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计算机随机分成2组(属于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照组27例,接受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28例,应用经皮孔镜技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疼痛情况以及功能状况。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7.48±0.05毫米)更短,术中出血量(20.26±3.25mL)更少,术后一天、三天的疼痛评分(3.51±1.08分、1.31±0.54分)更低,术后一个月、六个月的功能障碍指数(11.25±1.28、5.36±1.05)更小(p<0.05)。结论经皮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可观。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孔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对行孔镜下微创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经皮孔镜技术组(n=20)和单纯板开窗术组(n=2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Lehmann评分、术中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皮孔镜技术组患者的优良率90.0%(18/20)显著高于单纯板开窗术组65.0%(13/20)(P<0.05),VAS评分、Oswestry评分均显著低于单纯锥板开窗术组(P<0.05),Lehmann评分显著高于单纯锥板开窗术组(P<0.05),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单纯锥板开窗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单纯锥板开窗术组(P<0.05),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单纯锥板开窗术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5.0%(1/20)、0均显著低于单纯锥板开窗术组20.0%(4/20)、15.0%(3/20)(P<0.05)。结论经皮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较单纯锥板开窗术显著。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