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与局部注药在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86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局部应用敏感抗菌药物,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83.72%、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4%、9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氧分压明显高于治疗前,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的血氧分压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与局部注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能够更有效的控制感染,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 局部注药 支气管扩张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与局部注药在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综合内科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86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局部应用敏感抗菌药物,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83.72%、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4%、9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氧分压明显高于治疗前,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的血氧分压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与局部注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能够更有效的控制感染,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 局部注药 支气管扩张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疗联合化疗治疗肺癌局部复发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间我院收取的48例肺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的患者,按照入院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联合化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CR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8.33%,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年生存率70.83%明显高于对照组54.17%,,两组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肺癌局部复发近期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局部的控制率、耐受良好,对延长生存的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水平的意义尤为重要。

  • 标签: 肺癌局部复发 三维适形放疗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封闭疗法治疗外耳炎性病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外耳炎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接受以局部封闭为主的非手术疗法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接受治疗的次数、治疗前后的恢复情况和病情复发情况。结果经局部封闭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治疗总显效率为97.72%,复发率为1.13%,与以往的常规治疗手段相比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小、恢复时间更短且复发率较低。结论采用局部封闭疗法治疗外耳炎性病变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局部封闭 外耳炎性病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书写痉挛症以长期从事手部书写动作为易发人群,书写困难是其主要表现,而用该患手完成其他动作不受影响,属肌张力障碍疾病。针刺在改善由书写引起的手和前臂痉挛有很好疗效,局部推拿不仅可以缓解局部肌肉痉挛,还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针刺配合局部推拿治疗书写痉挛症11例,总有效率91%,疗效显著。

  • 标签: 书写痉挛症 针刺 推拿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下局部治疗气管结核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8至2016.4经电子管镜确诊为气管结核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下局部注射抗结核药物,对比两组患者接受1年治疗之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9%明显高于对照组68.8%(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下局部治疗气管结核疗效对比常规的全身给药方法效果更优。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 局部治疗 气管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局部皮瓣在修复面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面部皮肤缺损患者50例,按照面部缺损情况,根据切除后皮肤缺损位置和大小,合理设计局部推进和旋转等皮瓣修复创面。结果经过修复后,50例患者的皮瓣均成活,没有1例出现坏死或并发症。患者治疗前MESS评分为(14.52±3.25)分,治疗后MESE评分为(8.63±1.36)分,患者治疗前、后ME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面部皮肤缺损治疗,切除面部病损,选择合适局部皮瓣,对皮肤缺损创面进行修复,可防止皮片移植、直接缝合出现的畸形或瘢痕,手术后瘢痕不显著,未发生收缩变形,具有良好美容效果。

  • 标签: 局部皮瓣 面部皮肤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感染措施。方法将100例急诊外科收治的急性创伤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回顾性分析其存在的高危因素,以及做出预防感染措施。结果60岁以上,手术时间3小时以上,BMI24kg/m2以上、手术切口Ⅱ类、Ⅲ类以及伴有糖尿病的男性患者为急诊外科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急诊外科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切口感染相关高危因素,并给予高危患者及时有效预防感染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及预后。

  • 标签: 急诊外科 切口感染 高危因素 预防感染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根治手术治疗局部巨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局部巨大晚期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对40例患者均实施根治手术,在手术中进行预防消毒,观察根治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伤口愈合效果显著,患者的伤口并未出现皮瓣坏死、伤口开裂及感染等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患者在术后进行系统化疗有六次,对患者进行追踪观察一至三年,并没有出现复发的现象。结论根治手术治疗局部巨大晚期乳腺癌病症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的质量,减少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痛苦,是选择手术治疗的可行方法。

  • 标签: 根治手术 局部巨大晚期乳腺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局部皮瓣一期修复颌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局部皮瓣一期修复颌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其中推进皮瓣10例,枢轴皮瓣8例。结果18例均一期愈合,无感染,伤口愈合后瘢痕不明显,外形满意。结论局部皮瓣一期修复颌面部创伤皮肤缺损是可行的,方法简便实用,效果满意。

  • 标签: 局部皮瓣 颌面部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一期修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呼吸内科患者的感染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进行有效改善。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所收取的165例呼吸内科感染病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分析呼吸内科患者受的感染因素主要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呼吸道侵袭性操作的感染、患者自身因素、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等有关。结论对呼吸内科患者受感染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进行改善,有利于帮助病患预防和控制病情,改善症状,使得身体得到快速恢复,从而有效提升防治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呼吸内科 医院感染 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Hpv单一感染与多重感染对宫颈病变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患者例数为100例,在2015年3月~2016年11月期间来院检查,实施宫颈自动采集制备液基细胞学检查,根据HPV感染分为4组,单一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一共40例,多重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为19例,单一高危型和低危型HPV感染患者为26例,多重高危型和低危型HPV感染患者为15例。结果20~50岁的发病人数较多,其年龄的增长,感染率逐渐降低。低危型HPV感染会引发生殖道、肛周以及外生殖器出现湿疣病变,很少会引发宫颈恶性病变,因此其引发病变程度不高,而在低危型和高危型混合感染中,引发宫颈病变,均为高危型HPV感染引发的,因此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HPV感染对宫颈影响无统一性的定论,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探讨。

  • 标签: Hpv单一感染 多重HPV感染 宫颈病变影响
  • 简介:摘要目前,呼吸道传染疾病的制止和预防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组织和现代医学所面临的首要问题1。对呼吸感染患者进行隔离防,已成为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手段。对于水痘、麻疹、真菌孢子、结核等呼吸道感染疾病,多数国家已经开始进行此类疾病的控制与预防,对感染因素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和规范2。为了有效阻断呼吸感染疾病的传播,我国对呼吸道传染病的研究上也给予了大量物力和人力支持,着重入手于呼吸感染疾病的灭菌、隔离、无菌操作、消毒等方面,有效预防了呼吸感染疾病在医院的感染,并取得显著进展3。

  • 标签: 呼吸感染患者 隔离保护 预防医院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中骨转移癌患者接受唑来膦酸同局部放疗共同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2014年5月到2016年5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骨转移癌患者当中随机择取50名,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对参照组行以单纯放疗,对实验组则行以唑来膦酸同局部放疗联合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活动能力改善情况以及是否出现严重放射反应以及药物毒性反应等。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的疼痛缓解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活动能力的改善有效率上二者没有差异,但是实验组稍微高于参照组;两组均没有出现明显的放射反应和药物毒性反应。结论在临床中,局部放疗同唑来膦酸联合的治疗方案对骨转移癌患者来说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副反应比较轻微,患者的耐受比较理想。

  • 标签: 骨转移癌 局部放疗 唑来膦酸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已成为当今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医院要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护士正确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能力,充分发挥护理部门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医院还要对感染的控制进行监控,把控制感染的工作当做评定医疗质量的一项标准。护理人员自觉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医院感染管理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纳入护理管理的全过程。加强护理工作,完善护理制度,健全监管体系,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有极大作用,可明显提升护理效率,提高护理水平,同时还能提高满意度,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控制感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控制感染护理,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次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控制感染护理,可有效降低二次感染发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控制感染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术联合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牙周炎患者80例,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进行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用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牙周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的较高;与对照组的SBI、MD、PLI以及PD比较,研究组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术联合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取得的疗效显著,患者的牙周情况显著改善,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龈下刮治 根面平整术 局部用药 牙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膝关节镜手术中局部麻醉和颈椎麻醉的临床反应进行对比。方法将2015年9月-2017年3月仍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需要进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人,对照组100人。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对照组患者进行脊椎麻醉,随后将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数、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还有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局部麻醉组患者和脊椎麻醉患者术后并发症分析,两组间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5),局部麻醉组明显低于脊椎麻醉组(P<0.05);针对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视觉模拟比较上来说局部麻醉组患者恢复效果高于脊椎麻醉组患者,两组间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膝关节镜手术进行局部麻醉和脊椎麻醉的效果都十分显著,特别是局部麻醉的运用产生的术后不良反应较少,患者满意程度和生存质量都有所提升,可以用于临床借鉴。

  • 标签: 膝关节镜 局部麻醉 脊椎麻醉 临床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挑针配合远端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方法本次涉及的参组人员一共为100例,所有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在2016年9月~2017年4月之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为传统针刺,观察组的治疗方式则为局部挑针配合远端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颈部疼痛分值差异极小,p>0.05,但是治疗后的观察组数据明显比对照组低,同时在一个月随访得出的NPQ量表分值方面,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局部挑针联合远端针刺的方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临床效果较高,可以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疼痛感,同时安全性较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局部挑针 远端针刺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掌跖脓疱病患者中应用口服药物联合局部封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笔者医院进掌跖脓疱病治疗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实验的方法。实验组30例患者应用口服药物联合局部封包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应用口服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两组比较,(P<0.05)。结论口服药物联合局部封包治疗掌跖脓疱病的效果显著,并且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性能高的治疗手段。

  • 标签: 掌跖脓疱病 口服药物 局部封包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