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比较桡动脉介入和股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0例,依据不同的介入途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桡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股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及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1.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5.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桡动脉介入治疗比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理想,而且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桡动脉 股动脉 介入治疗 老年冠心病
  • 简介:摘要微创医学和生物医学是医学发展的两大趋势和热点,微创治疗精确定位、精确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痛苦轻,疗效确切。继以全身水平的生物基因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通过肿瘤宿主防御机制或生物制剂的作用以调节机体自身的生物学反应,抑制或消除肿瘤,减少了肿瘤的复发,改善了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微创的介入治疗技术因为其微创、影像引导等优势,具有创伤小、效果好、费用低的特点,已经越来越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甚至解决了以往药物和手术不能解决的出血、血栓危急病症及肿瘤并发症等疑难杂症,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

  • 标签: 微创介入 老年肿瘤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诊的80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所有接诊患者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患者40例,采用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出现了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38例,对照组改善30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5例,而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5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发挥更快,可以更快地改善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提高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其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西酞普兰 抑郁症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老年患者实施早期介入治疗后发生癫痫的原因及机制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所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4例,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癫痫发作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癫痫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实施早期介入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癫痫的发病率,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介入治疗 癫痫 发病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介入护理干预用于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实践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研究组(35例,介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以及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8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0,P<0.05)。结论介入护理干预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患者焦虑、抑郁改善好,并发症低,值得广泛在护理中应用。

  • 标签: 介入护理干预 脑血管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拉克索治疗老年帕金森伴发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帕金森伴发抑郁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美多芭+普拉克索治疗,对照组采用美多芭+吡贝地尔缓释片治疗。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UP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治疗后观察组的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7%(P<0.05)。结论对于老年帕金森伴发抑郁患者采用普拉克索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尽管其抗运动症状效果稍差,但抗抑郁效果突出。

  • 标签: 普拉克索 老年帕金森 抑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抑郁症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选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组患者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后抑郁评分、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老年抑郁症 舒适护理干预 抑郁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介入治疗老年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MI)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AMI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45例,Ⅰ组行PCI治疗,Ⅱ组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ST段抬高总和和住院天数。结果Ⅰ组患者30d内病死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44%、8.89%)均明显低于Ⅱ组(17.78%、24.44%)(P<0.05),梗死相关动脉血管再通率(93.33%)明显高于Ⅱ组(57.78%)(P<0.05);Ⅰ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ST段抬高总和和住院天数明显小于Ⅱ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老年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能够有效提高降低30d内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再通率,挽救濒死心肌,预后效果显著。

  • 标签: 急诊介入 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血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症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200例老年慢性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100例。分别进行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并对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和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护理前及护理后半、一年护理干预组患者GDS评分分别为(15.9±4.1)、(9.3±1.1)、(7.7±1.0)分;常规护理组分别为(16.6±3.9)、(12.6±2.1)、(10.3±1.1)分;两组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半、一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慢性病 老年人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血管介入治疗后优质化护理的作用。方法以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90例老年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为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服务,实验组应用优质化护理。比较效果。结果实验组老年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满意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服务环境、护士服务态度和技术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睡眠质量情况、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伤口疼痛、便秘等老年心血管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化护理在老年心血管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

  • 标签: 老年患者 心血管介入治疗 优质化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5月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6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5d护理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6min步行距离、LVE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5d6min步行距离、LV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5d治疗、按时用药、定期复查、饮食及遵医锻炼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用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 老年冠心病 心功能水平 护理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为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S、LVEF、心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介入治疗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提高例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介入治疗 老年冠心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危机管理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门诊部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另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为观察组(危机管理),分析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后门诊投诉率和就诊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投诉率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门诊护理工作中采用危机管理技巧,可降低门诊投诉率,提高就诊工作满意率,值得广泛应用到实践中。

  • 标签: 危机管理 门诊护理 投诉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老年心血管疾病伴随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老年心血管疾病伴随抑郁症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汉密顿抑郁量表对100例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为患者实施干预,干预之后再次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调查,对比干预之前以及干预之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结果,将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接受护理干预之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干预之前,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针对老年心血管疾病伴随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抑郁情绪,促进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老年心血管疾病 抑郁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老年手术病人伴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手术患者伴焦虑抑郁症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观察组老年患者接受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状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DS评分、SAS评分,经治疗后观察组48例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手术伴焦虑抑郁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消除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手术病人 全程优质护理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及其对于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16例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10%>84.49%)及其对于护理的满意率(91.38%>77.59%)相对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照相仿(P>0.05)。结论在老年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当中,配合以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复。

  • 标签: 老年周围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内科收治103例脑卒中后不良情绪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西酞普兰组,51例)和对照组(阿普唑仑组,52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措施上给予西酞普兰治疗,而对照组则给予阿普唑仑治疗,出院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差异。结果两组入院时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均有一定改善,观察组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31%及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酞普兰对老年脑卒中后的疗效及不良情绪改善更具有优势,安全性良好,临床推荐使用。

  • 标签: 脑卒中 西酞普兰 情绪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支持性心理疗法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期间心身医学科住院治疗的83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研究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以此为基础,研究组加以施行支持性心理疗法,分析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施行支持性心理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尤为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抑郁症 支持性心理疗法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褪黑素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住院治疗的7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9,褪黑素1-3mg/d和度洛西汀60-90mg/d)及对照组(n=39,度洛西汀60-90mg/d)。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末评定其临床疗效,并在治疗6周末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7.18%和8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1、2周末,观察组HAMD-17总评分及睡眠障碍因子、焦虑、躯体化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6周后,两组TESS评估分别为(2.91±2.21)分和(3.33±2.2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褪黑素联合度洛西汀对伴有明显睡眠障碍、焦虑、躯体化的老年抑郁症的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褪黑素 度洛西汀 老年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期间采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在介入治疗期间不使用替罗非班,直接给予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介入治疗期间增加替罗非班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胸痛2例,无复流6例,再次血运重建1例;对照组患者中胸痛11例,无复流17例,再次血运重建8例;观察组各临床症状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期间增加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高危病变患者的病情恶化以及引发相关缺血性心脏病事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替罗非班 介入治疗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