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中实施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对骨科外来器械植入物的监控效果。方法采用随访统计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消毒供应室在2015年01月~2015年12月未实施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前(对照组)以及2016年01月~2016年12月实施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后(观察组)两个阶段的骨科外来器械植入物器械清洗情况以及医务人员的服务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的器械清洗达标率(99.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清洗达标率(95.83%),且观察组在器械供给及时度、回收及时度、包装质量、护理质量、服务态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评分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对比的结果差异显著(P<0.01),均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器械植入物管理工作中应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器械清洗的达标率,优化消毒供应室的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医院护理服务的整体水平,因此,应该给予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岗位管理 绩效考核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检测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浆中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浓度变化,探讨其与再发性腹痛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58例再发性腹痛患儿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SP和VIP浓度。再发性腹痛组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应的HP-IgG抗体。结果:再发性腹痛患儿组血浆中S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VI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HP-IgG阳性组血浆中SP亦较HP-IgG阴性组升高(P<0.01)。而VIP浓度在HP-IgG阳性组与HP-IgG阴性组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P可能参与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过程。而VIP与再发性腹痛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腹痛/血液 P物质/血液 血管活性肠肽/血液 人类 儿童
  • 简介:摘要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硝酸甘油型偏头疼模型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及天舒胶囊对其影响,通过研究比较得出天舒胶囊可抑制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大鼠脑血流量增加,抑制血管的过度舒张,调节血管的舒缩平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5-HT、CGRP、PGE2、NO、ET相关血管活性物质表达有关。

  • 标签: 偏头疼 脑血流量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内皮素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应用价值。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符合标准为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时间范围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共纳入病例数为60例。60例患儿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均符合第四届全国小儿急救医学研讨会拟订的小儿重症肺炎诊断标准。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0例患儿分为研究组(PS气管内滴入法,n=30)与对照组(综合疗法,n=30)。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48h、72h,两组氧合指数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重症肺炎 肺表面活性物质 氧合指数
  • 简介:摘要随着三七特性的研究,其药理药效作用已经受到了医药界的共同认可和关注,并且在各种疾病均有应用,该文就三七药理药效作用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 标签: 三七 药效作用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NRDS患儿,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CPAP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S,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pH、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NRDS的治疗中应用PS联合CPAP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简介:阐明写好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论述实验报告的格式设计,强调书写实验报告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关于“问题与讨论”栏对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认为高质量的实验报告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出理论和实验的真正融会贯通。

  • 标签: 实验报告 格式 实验教学 医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住院病历,对其进行详细的回顾与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机械通气,而给予观察组患者在机械通气基础上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统计发现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而对照组为82.5%,相比具有显著差距(P<0.05),而经治疗后观察组PaO2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距显著(P<0.05),以及治疗后PaCO2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差距显著(P<0.05)。结论对于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方法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通气质量得到显著缓解,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 标签: 重症呼吸窘迫 新生儿 机械通气 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iR-137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选取生长正常的54只大鼠为研究对象,A组18例大鼠正常饲养,不给予任何处理。B组为卒中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的方法将18例正常大鼠制作成脑缺血再灌注模型,C组18例正常大鼠在B组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给予慢性温和刺激制作成卒中抑郁模型,C组18只大鼠再分为a2、b2、c2三组,a2组6例大鼠不给予任何治疗,b2组6例大鼠给予脑室注射agomir—NC处理,c2组6例大鼠给予脑室注射agomir-137处理。比较分别选取A、B、a2三组6例大鼠处死后取脑,检查miR-137的表达差异,以及A、a2、b2、c2三组糖水消化和旷野试验。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a2组大鼠脑中miR-137的表达水平<B组<A组,糖水消化实验显示c2组大鼠糖水消耗百分比>b2组>a2组,旷野实验显示c2组大鼠垂直得分>b2组>a2组。结论miR-137参与卒中后抑郁病理生理过程中,增阿基内源性miR-137的含量能有效促进提高miR-137的表达具有降低卒中后抑郁的作用

  • 标签: miR-137 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CPAP)预防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B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80例早产儿,入院时间为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随机分为对照组(n=90,予以PS)与观察组(n=90,予以PS联合CPAP),对治疗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观察组患者需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要短(P<0.05)。结论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改善NRDS患儿的氧合指数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鼻塞持续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患儿仅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患儿28例,有效患儿12例,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5.12%和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88%和72.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进行比较,两组患儿的PaO2、PaCO2、PaO2/FiO2以及pH值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PaO2、PaO2/FiO2水平和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肺换气和通气功能。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上使用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出现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症的患儿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使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使用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病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要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生发病率也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推拿整脊配合针刺通臂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浆P物质的影响。方法抽选共9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参照组推拿整脊联合针刺治疗,研究组实施推拿整脊联合针刺通臂穴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田中靖久评分不存在较大差距(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田中靖久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参照组的78.7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P物质浓度不存在较差差距(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浆P物质浓度与参照组患者的血浆P物质浓度对比,有一定差距(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推拿整脊配合针刺通臂穴治疗效果理想,即可调整颈椎内外的平衡,还可改善神经根卡压情况,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推拿整脊 针刺通臂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物质联合治疗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依照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单纯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肺表面物质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儿使用呼吸机时间以及氧疗时间。结果2组患儿接受治疗后,对照组使用呼吸机时间、氧疗时间均长于观察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物质治疗更能提高治疗效率,从而减少患儿使用呼吸机及其氧疗时间,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肺表面物质 胎粪吸入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疾病指标的影响程度。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将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组)50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组)50例,然后将两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呼吸系统指标及Th1/Th2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早产儿及足月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呼吸系统指标及Th1/Th2指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对疾病指标也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因此其在此类患儿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应用效果 疾病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结节中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入院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0例,采用奇偶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CT检查法,实验组行超声检查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检出率。结果实验组诊断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结论在甲状腺结节临床诊断的过程中,采用超声检查法能够提升检出率与准确性。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诊断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以进行性、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肺部疾病1,是一种世界性的多发病,其患病率和病死率是引起肺部疾病的主要原因,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预计至2020年该病将位居疾病死亡原因的第3位2,居我国疾病负担的首位3。由此可见,在患者住院期间,有效的控制患者疾病的发展,降低患者的病情恶化程度是治疗COPD的首要目标。而待患者出院后,有效的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COPD的认知,提高自我照顾能力对预防COPD的复发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目前,由于我国COPD患者对疾病认知能力普遍较低,导致大多数已出院且处于稳定期的患者疾病复发次数增加,发病程度增高,且带动着发生了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COPD的复发率就必须对出院的COPD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服务,其作用不明而喻。现将延续护理服务对COPD出院患者的作用综述如下。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续护理服务,出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效果,为强化临床处方分析提供科学指导。方法抽选2014年8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560例中药使用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80例,对照组未进行处方分析,观察组则由年资丰富的中药师遵循医院处方分析路径对280份中药处方进行分析,观察两组中药处方错误,记录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各项处方错误包括用药重复(3.2%)、书写不规范(4.6%)、配伍禁忌(3.9%)、用量错误(3.6%)、用法错误(2.5%)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不良事件发生频次明显低于对照组(4.30±2.13vs9.40±2.45)(P<0.05)。结论在中药调剂中应用处方分析能够减少处方错误,提高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推动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中药调剂 处方分析 作用效果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笔者从对细菌耐药的影响入手,研究马齿苋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滤纸片法、平板稀释法、质粒法等常见研究方法。结果:马齿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毛霉、铜绿假单胞菌等有抑制作用,对志贺菌属有杀灭作用,并具有保健作用。结论:马齿苋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因临床耐药菌株不断出现,耐药菌株为多重耐药,使抗生素应用受限。而从中药中筛选出天然的抗菌药物马齿苋,既能杀菌,也可能清除R质粒,缓解耐药性的产生,又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条件致病菌的侵袭,对临床抗菌治疗具有极其广阔的前景和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马齿苋 抗菌作用研究 金黄色葡萄球菌 增强机体免疫力 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耐药菌株
  • 简介:随着卫生部规划教材出版.相应的习题集便随着出版。习题集是教学的辅助教材,有益于教学抓重点,拓宽思路.帮助教学。但也有其局限性,促使学生为考试而围绕习题集学习,老师授课也时有受习题集影响,存在一些利与弊。试提出几点讨论.以提高对习题集的正确认识与应用。

  • 标签: 习题集 教学 考试 试卷 辅助作用 教材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