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急诊接收12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时间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依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三磷酸腺苷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普罗帕酮治疗。对照两组患者取得的临床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心率转复44例,观察组患者心律转复51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心律转复差异明显(P<0.05);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心律转复时间与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优势明显(P<0.05)。结论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与三磷酸腺苷对比,使用普罗帕酮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促进患者康复,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急诊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射频消融(RFCA)治疗老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C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l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心动过速患者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后均行心电图检查并经心腔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快速性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功能下降,在三维标测系统(Ensite)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观测患者电生理检查与射频消融结果,治疗前后心脏超声指标变化与并发症。结果6例患者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显示1例为持续性右侧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3例为持续性右心房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上述4例患者术中即刻转为窦性心律;另2例为起搏器术后患者,1例出现持续性心房颤动,1例出现持续性心房扑动,药物治疗不能控制心室率,因患者高龄,心功能差,不能耐受长时间房扑、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故给予房室结消融,术后为起搏心律。随访3个月,6例患者LVEDD、LVESD、LAD均有显著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有显著上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诊断成立;6例患者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无病例复发。结论心动过速可以诱发心肌病,老年患者尚易与其他心肌病混淆。如果及时采取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结构和功能可以完全或部分恢复,可使预后明显改善。

  • 标签: 老年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射频消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缩唇腹式呼吸对窦性心动过速(ST)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ST患者共58例,并随机进行分组观察,对照组采取去除诱因、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缩唇腹式呼吸。比较两组患者心率下降程度及对疾病的焦虑程度。结果干预组心率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焦虑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缩唇腹式呼吸能有效降低ST患者的心率,消除患者对疾病的焦虑与担忧,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 标签: 缩唇腹式呼吸 窦性心动过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诊断中运用食道心房调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那年3月期间收治的65例PSVT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IEPS)和食道心房调搏(TEAP)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本组的65例患者中,3例为AT,占4.62%,1例为O-AVRT(双旁道),占1.54%,8例为O-AVRT(右侧旁道),占12.31%,25例为O-AVRT(左侧旁道),占38.46%,1例为AVNRT(F-S),占1.54%,27例为AVNRT(S-F),占41.54%;与IEPS相比,TEAP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65例患者中,6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成功率为92.31%,但是两种检查方法的房室结不应期、诱发频率以及诱发窗口等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PSVT患者TEAP诊断具有较高的确诊率,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经食道心房调搏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缩唇腹式呼吸对窦性心动过速(ST)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ST患者共58例,并随机进行分组观察,对照组采取去除诱因、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缩唇腹式呼吸。比较两组患者心率下降程度及对疾病的焦虑程度。结果干预组心率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焦虑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缩唇腹式呼吸能有效降低ST患者的心率,消除患者对疾病的焦虑与担忧,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 标签: 缩唇腹式呼吸 窦性心动过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炙甘草汤治疗心肌炎心动过速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心肌炎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使用炙甘草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心肌酶谱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71.88%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后,两组心肌酶谱指标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心肌炎心动过速患者中,应用炙甘草汤治疗方法可获得显著临床疗效,且安全性也较高,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炙甘草汤 心肌炎 心动过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发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8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给予平均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经普罗帕酮开展治疗,实验组通过胺碘酮实施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治疗有效率93.0%,稍优于对照组的90.7%(P>0.05),但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平均转复时间为31.3±9.9分钟,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2.1±8.1分钟(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9%(P<0.05)。结论普罗帕酮以及胺碘酮均能在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发挥较好疗效,但是普罗帕酮在起效时间上更短,而胺碘酮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普罗帕酮 胺碘酮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用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选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共计存在100例,2017年3月~2017年10月是此次研究的时间段落,并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分组,前入院50例患者归为研究组,并予以胺碘酮治疗;后入院5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并予以普罗帕酮治疗;分析组间患者的总有效率、复律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患者的总有效率、复律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且均以研究组上述指标更有优势性,P值均<0.05.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律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普罗帕酮 胺碘酮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在小儿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小儿骨折病人2400例为研究对象,常规组采用常规教育模式护理,干预组应用互动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对比2组患儿不同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干预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0.76±4.66)分,满意度为93.5%%,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在小儿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互动健康教育模式 小儿骨折 应用效果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中应用互动达标理论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行治疗的6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观察,将99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33例,常规组接受精神科常规性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互动达标理论护理。结果实验组在出院时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互动达标理论在双相感情障碍患者临床护理中具有很高的应用意义。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互动达标理论 药物依从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对药学专业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加,也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医院药学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教学方法优化完善是不可轻视的一大关键点。互动式案例教学法优势作用明显,教师要将其巧妙应用到医院药学教学中,实现有效药学教学,在衔接药学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

  • 标签: 医院药学教学 互动式案例教学法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互动式健康教育干预在小儿脑性瘫痪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脑瘫患儿,将入选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试验组(25例)患儿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互动式健康教育干预观察两种护理方法,并比较两组患儿取得的临床疗效、生活能力和智力变化结果。结果试验组患儿取得的护理总有效率以及患者临床生活能力评分和智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且试验阻组取得的结果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结果相比较存在相对比较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互动式健康教育干预运用小儿脑性瘫痪护理工作中,可显著提高患儿的生活能力及智力评分,使促进患儿康复,同时治疗总有效率也较为理想,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脑瘫 互动式 健康教育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药学本科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针对三届临床药学专业学生,2012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13级学生为实验组、2014级学生为验证组,均采用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比较并验证教学效果。结果三组的基础理论成绩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和验证组案例分析和自主学习能力优于对照组并呈递增状态,学生对互动教学的满意度较高。结论互动式案例式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及综合分析问题能力1。

  • 标签: 互动 医院药学 品管圈 比较 讨论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分血制备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展开分析探讨。方法将我站2017年6月-2018年3月期间发生的58例差错按照差错发生性质进行统计分类,对差错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58例差错以没有遵守标准操作规程和不完整及时记录为主,主要因为工作人员不强的责任心和淡薄的质量意识,交接科室配合不顺利造成。结论针对本次实验的58例差错采取预防纠正措施并跟踪验证措施的落实整改情况,使工作人员的质量也是提高,差错发生的关键控制点及时了解,提前进行有效预防。

  • 标签: 成分血制备 差错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产房助产过程中的运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17年期间,我院收治的13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征求产妇同意后,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实施常规产房助产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产程时间和自然分娩率。结果研究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房助产过程中,给予产妇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是理想的护理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产房助产 心理护理 产程 自然分娩率
  • 简介:该文引用ISO9000族质量管理原则过程方法,对实验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阐述实验教学质量控制是为了达到实验教学质量要求所进行的一系列专业技术的活动。充分运用专业技术和开展实验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活动,纠正或预防教学过程可能发生的不符合教学质量要求的因素,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满足教学计划大纲规定的教学质量要求,以更高效地达到期望的教学质量目标。

  • 标签: ISO9000族标准 过程方法 实验教学 质量控制
  • 简介:为了规范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实施、管理,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提高学生毕业论文水平。作者通过加强毕业论文的前期训练,举行毕业论文讲座,认真筛选学生的实习基地和指导教师,规范毕业论文选題、撰写和答辩方式等措施进行,使学生能较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这有利于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和教学相长。

  • 标签: 毕业论文 医学检验 本科生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上,研究对乳腺癌患者患者采取互动式护理的实施方案后,对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和癌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乳腺癌患者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7月到2016年8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互动式护理,记录并对两组数据的生活质量和癌性疲乏。结果观察组在经过互动式护理方案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有所改善,癌性疲乏程度也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互动式护理对乳腺癌患者而言,不仅让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还减轻了她们的癌性疲乏程度,让她们得以更积极地面对生活。

  • 标签: 乳腺癌患者 互动式护理 生活质量 癌性疲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乳腺癌实施互动式护理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癌性疲乏程度影响。方法:对本科室 80例对乳腺癌患者( 2016年 1月到 2018年 3月间收治)进行观察研究,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 n=40)和互动式组( n=40),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互动式组实施互动式护理,分析总结不同护理方案对患者负面情绪、癌性疲乏程度、生活质量、上肢功能的影响。结果:互动式组护理后 SAS、 SDS、癌性疲乏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互动式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患肢后伸、外展、前屈角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5)。结论:互动式护理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癌性疲乏。

  • 标签: 互动式护理 乳腺癌 术后 生活质量 癌性疲乏程度 上肢功能
  • 简介:DNA常受到内源性细胞代谢产物、外源性化学物质和辐射等损伤。不同修复途径可修复各种损伤的DNA,从而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预防基因突变。近年发现,MUS81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与生物的DNA修复息息相关,在DNA重组修复中起极重要的作用。由于MUS81被发现较晚,目前人们对其研究尚处起步阶段。本文结合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 标签: MUS81 核酸内切酶 DNA重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