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疼痛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骨科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除按医嘱采取镇痛措施外,在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护理干预,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1~3d疼痛程度比较,干预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效缓解骨科术后患者的疼痛,促进健康。

  • 标签: 骨折/外科学 疼痛 手术后/护理
  • 简介: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不断完善,静脉留置针是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它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钢针。优点是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为输血和输液提供方便,

  • 标签: 导管 留置/护理
  • 简介:随着医疗信息的蓬勃发展,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开展,PDA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减轻了护士的工作,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在护理工作中我们使用的PDA只限与查询患者的基本信息、患者的报告、根据各种医嘱做相应的治疗及执行情况等,PDA的应用是真正的真实记录,

  • 标签: 护理工作
  • 简介:目的:分析6例肾集合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复习行外科手术治疗的6例肾集合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6例肾集合管癌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30-69岁,平均51岁;肿瘤直径4.0-13.5cm。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以呈管状、乳头状结构为主,部分表现为片状生长,肿瘤细胞表现为靴钉样改变,其中特征性变化为间质纤维增生及多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集合管上皮的异型增生;免疫标记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K19、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34βE12、CK7、Ksp-cadherin和P504S,而均缺乏CK20、CD10、TFE3、CEA、Villin及CD117表达。结论:肾集合管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肾上皮性肿瘤,患者预后差;其诊断时应与乳头状肾细胞癌、肾髓质癌等鉴别,而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鉴别诊断。

  • 标签: 肾集合管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预后
  • 简介:重型肝炎是由于广泛范围的肝细胞死亡或急剧严重的肝功能破坏而致凶险的临床综合征。重型肝炎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达70%。正确及良好的护理干预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改善病情预后,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现将近年来我们护理的58例重型肝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肝炎/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东亚希森美康公司提供的CA7000全自动血凝对270例常见的疾病:脑梗死(30例)、肺栓塞(30例)、肝硬化(30例)、糖尿病(30例)、肾病综合征(30例)、妊娠(30例)(早孕、中孕和晚孕)、胆石症(45例)、普通高血压(45例)进行D二聚体检测。结果分3组:第1组为脑梗死、肺栓塞和肾病综合征组,其D二聚体均明显升高,在3000μg/L以上,第2组为妊娠、肝硬化和糖尿病,D二聚体结果在300~3000μg/L之间,第3组为普通高血压和非手术的胆石症,D二聚体结果在300μg/L之内。结论D二聚体结果符合临床第1组者可确定诊断,第2组提示诊断并应注意连续监测,第3组可排除与凝血纤溶激活的相关并发症。

  • 标签: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肾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例原发性肾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改变及随访情况。结果:2例肾滑膜肉瘤患者分别为25岁女性和27岁男性,临床表现为腹痛,肿瘤平均长径为8cm,呈灰白色均质状肿块伴出血、坏死;显微镜下,肿瘤组织由相对一致的梭形和圆形上皮样细胞呈交错状、片状分布构成,并可见血管外皮瘤样区域,显示为疏密相间的梭形细胞伴分支状薄壁血管。瘤细胞间边界不清,细胞质少至中等,细胞核呈空泡状,伴有小核仁,核分裂象易见。1例可见似肾母细胞瘤中的始基样成分,为边界较清、结节状排列、圆至卵圆形细胞团。免疫组化表达上皮膜抗原(EMA)、CK、CD99、BCL-2、波形蛋白(vimentin),不表达CD34、S-100、SMA、MyoD-1、WT-1、CD10、HMB45。原位荧光杂交SYT双色分离探针标记均见SYT基因重排阳性。随访结果显示,1例患者于术后23个月腹腔内肿瘤复发,另1例患者术后10个月仍无瘤生存。结论:原发性肾滑膜肉瘤罕见,易发生于年轻成人,形态表现与一些肾脏儿科肿瘤、间叶性肿瘤和肾细胞癌有交错;充分取材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融合基因检测可作出明确诊断。

  • 标签: 滑膜肉瘤 组织学 融合基因
  • 简介:压疮是临床护理的常见病种之一,它是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局部软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代谢而发生变性、坏死的病理过程,从病理,生理学上称为压力性溃疡或压疮[1]。由于我国护理资源不足等原因,

  • 标签: 褥疮/预防和控制/护理 人类
  • 简介:为促进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检验医学的发展,提高《临床检验仪器学》课程的教学水平,按照全国高等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校际会议上的相关决定,定于2012年7月20日~7月25日,在包头市北方宾馆举办全国高校临床检验仪器学专业学组校际会,本次会议由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承办。

  • 标签: 检验仪器学 临床 内蒙古科技大学 高等医学院校 医学检验专业 校际会议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对乳腺小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Bard可调式自动活检枪,18G切割活检针,实时彩色超声监视,每个病灶取材2~3次。结果:132例患者共70例获手术病理,其中1例穿刺失败,病理证实乳腺癌18例、叶状囊肉瘤1例、良性病变50例,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诊断小乳腺癌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100%和89.5%。结论: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是一种特异度和灵敏度均较高的乳腺小肿块术前诊断方法。

  • 标签: 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 乳腺小肿块 组织学诊断
  • 简介:为培训全省输血科(血库)业务技术岗位人员,提高临床血液的安全性,依据临床检验、输血相关法制法规和技术要求,分别编写10个方面课件,经过反复修改审核,定稿后刻录成光盘;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考核,对构建的临床输血教学课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 标签: 临床输血 课件 构建 应用
  • 简介:目的:评价医学检验专业5年制本科和3年制专升本《临床检验基础》同样授课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方法:61名本科学生和59名专升本学生使用同样的普通本科《临床检验基础》教材,由同样的教师进行相同内容授课,学期授课结束后进行相同内容考核和评估。结果:普通本科学生综合案例分析、理论试卷主观试题和期终总成绩明显高于专升本学生(P〈O.05~0.01),而2组的实验考核、实验报告和理论试卷客观试题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理论考核不同成绩段的人数在普本学生中呈现正态分布,而在专升本同学中不呈正态分布。结论:专升本同学与普本同学具有相似的识记能力、动手能力,但前者的综合理解与应用能力较差。

  • 标签: 本科 专升本 临床检验基础 考试成绩 教学方法
  • 简介:为了使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能够在尽早时间内恢复满意功能,避免再植成活后,手的功能恢复不佳,形同废手的不良后果。我科从2009-06-2011-06对380例断指再植术后的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教育和护理,获得了良好效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80例,男220例,女160例,年龄17~

  • 标签: 指损伤/外科学 再植术 手术后护理 康复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与医疗技能的提高,因膳食原因引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营养学作为现代临床医学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康复及转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相关专业尚未独立开设《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卫生学》或《预防医学》中设置的有关营养学部分授课时数仅4~12学时,这就使得临床医(学)生营养学知识相对匮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阶段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因此,医学院校应重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改革,使在校学生能较系统地获取营养学知识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营养治疗水平。

  • 标签: 医学教育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人才培养 营养学
  • 简介:医学虚拟实验是基于虚拟现实基础之上的21世纪新型教学方式。医学仪器虚拟实验室通过将多媒体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与医学仪器设备性能相结合,在电脑屏幕上创造出模拟的仪器性能及实验结果,从而达到真实实验的效果[1]。本文主要对医学仪器虚拟实验教学的开发及其在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中的初步应用作一介绍,分析医,

  • 标签: 血液学 检验课程 虚拟实验教学
  • 简介:临床生化实验课被列为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主干科目。为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当代医学教育的需要,关键是设计综合性实验,重视实验教学的各环节。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

  • 标签: 临床生物化学 综合性实验 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喉乳头状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28例喉乳头状瘤患儿及家长行术前心理干预,术后气管切开患儿气道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结果28例患儿中,气管切开患儿11例在院内拔管出院,3例戴气管套管出院,其余患儿呼吸均通畅无憋气,预后效果好。结论通过护理人员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减轻了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延长了再次手术的时间。

  • 标签: 喉镜检查 喉肿瘤/治疗/护理 乳头状瘤/治疗/护理
  • 简介:目的加强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落实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方法根据我科患者所需护理情况,自行设计基础护理执行表格,内容包括胃管护理、引流管护理、导尿管护理、洗头、口腔护理、肛周护理等,并应用于不同护理级别患者。结果使用基础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执行表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质量以及健康教育质量达标率显著优于使用前,连续3个季度被护理部评选为:优质护理流动红旗。结论基础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执行表的制作与应用,强化了护理人员的对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认识,降低了护理风险,提高了住院患者满意度,有助于专科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值得应用。

  • 标签: 护理学 健康教育
  • 简介:近几年来我院采用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强的松)治疗狼疮性肾炎(LN),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01-2010-12本院收治的LN患者59例,男3例,女56例,年龄22~37岁,LN病史8个月~5a。所有患者均经肾活检证实为LN。病理:Ⅳ型48例,

  • 标签: 狼疮肾炎/药物疗法 异恶唑类/治疗应用 糖皮质激素类/治疗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小剂量吗啡对产妇的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及吗啡用于鞘内注射的最佳剂量,并观察穴位贴敷三阴交穴对其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产妇180例行剖宫产手术,随机分成6组(各30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CSEA)。对照组(A组)用0.5%的布比卡因2.0ml(10.0mg)+50%葡萄糖溶液0.2ml,B、C、D、E组为吗啡处理组,分别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吗啡0.1、0.3、0.6和0.9mg,F组在C组基础上使用穴位贴敷方法。评价新生儿情况、术后VAS评分及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各组新生儿1min和5min时Apgar评分在正常范围(P〉0.05)。与对照组比较,鞘内加人吗啡可使术后无痛时限明显延长(P〈0.05)。术后各吗啡组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与剂量相关,D组和E组病例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组与C组相比镇痛效果显著(P〈0.05),能减少吗啡的使用量,并能显著减少使用吗啡后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吗啡鞘内注射能有效延长剖宫产术后镇痛时间,对新生儿无影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白芥子膏三阴交敷贴能减少吗啡的使用量,同样能达到镇痛效果,并能显著减少使用吗啡后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注射 脊髓 吗啡/投药和剂量 穴位贴敷法 剖宫产术 疼痛 手术后/药物疗法 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