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以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为基础的联3d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180例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及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6组,进行联3d疗法。选用雷贝拉唑10mg、奥美拉唑20mg、泮托拉唑40mg,分别配伍克拉霉素500mg、呋喃唑酮100mg(3dRCF组、3dOCF组、3dPCF组)及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3dRAF组、3dOAF组、3dPAF组),均为2次/d口服。用药后30d复查胃镜、^14C呼气试验及病理检查,了解6组H.pylori根除率、药物不良反应及溃疡、糜烂愈合情况。结果:H.pylori根除率:ITT分析及PP分析3dRCF组、3dRAF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组不良反应均少见。6组溃疡及糜烂愈合情况均较好,P〉0.15。结论: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短程3d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确定,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小,是有前途的根除H.pylori的方法。

  • 标签: 螺杆菌 幽门 螺杆菌感染/药物疗法 苯咪唑类/治疗应用 奥美拉唑/治疗应用 亚砜类/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消化性溃疡运用康复新联合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03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联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康复新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6%,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3.92%,较比对照组的5.77%的发生率基本相同,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性溃疡运用康复新联合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康复新 三联抗幽门螺杆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联疗法用于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接治的Hp感染胃溃疡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对个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80例纳入试验序列,对照组40例施用兰索拉唑胶囊治疗,联合组40例行联合用药疗法(兰索拉唑胶囊+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分散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Hp根除率、Hp阴性复燃率、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在溃疡愈合总有效率、Hp根除率、复发率(治疗6个月)及不良反应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联合组患者复发率和治疗6、12个月后联合组患者Hp复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疗法用于Hp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和复燃率,且不良反应风险无增加,可于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选择联疗法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Hp阳性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3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随机数表法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随机分组。A2组(对照组68例)选择埃索美拉咗给予临床治疗;A1组(观察组68例)选择埃索美拉咗(2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250mg)进行治疗;针对两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治疗疗程为7d,对患者完成28d的治疗后,对两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Hp转阴率进行对比。结果A1组与A2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完成治疗后,临床症状表现均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A1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A2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18%,A1组显著高于A2组患者(P<0.05);A1组Hp转阴率为97.06%,A2组Hp转阴率为30.88%,组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选择联疗法给予临床治疗,表现出较好的协同作用,并且表现出用药疗程短、临床疗效高以及Hp根除率高等系列优点,成功凸显联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幽门螺杆菌阳性 十二指肠溃疡 三联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不同联疗法改善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道溃疡患者预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1月—2014年11月的105例Hp阳性消化道溃疡住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确诊Hp阳性消化道溃疡患者进行分组,阿莫西林组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疗法,左氧氟沙星组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联疗法,观察综合疗效、Hp根除率和药物安全性。结果左氧氟沙星组治疗后溃疡愈合有效率92.45%明显高于阿莫西林组78.85%(P<0.05);左氧氟沙星组Hp根除率94.34%高于阿莫西林组80.77%(P<0.05);左氧氟沙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5.66%略高于阿莫西林组13.46%(P>0.05)。结论“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联疗法能够快速促进Hp阳性消化道溃疡患者溃疡面愈合,提高Hp根除率,安全可靠。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奥美拉唑 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 左氧氟沙星 消化道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序贯疗法、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价值。方法对本院2016年8月~2017年9月进行药物治疗的10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新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而言,与联疗法相比,新序贯疗法可以显著地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 标签: 新序贯疗法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萎缩性胃炎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幽门螺杆菌运送基(传统运送基和改良运送基)运送标本的检出率。方法:通过两种不同的幽门螺杆菌运送基运送的胃黏膜标本分别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比较两者的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改良的运送基运送的标本的幽门螺杆菌培养阳性率为44.44%,经普通运送基运送的阳性率为22.67%,对两者进行X_2检验得:X_2=4.083得P<0.05,两者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改良运送基可以提高幽门螺杆菌培养的阳性率。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运送基 尿素 细菌培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施治联合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40例/组。对照组采用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幽门螺杆菌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治联合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对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降低幽门螺杆菌复发率均有良好效果,且安全有效。

  • 标签: 中医辨证施治 三联疗法,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改善。方法将在我院2010-2016年间212例在肝胆外科挂号治疗的肝病幽门螺杆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通过胃镜检查和胃窦黏膜活检试纸法对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进行检测,对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监测。结果在我院212例慢性肝病患者之中,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后,阴性97例,比例为45.7%;阳性为115例,占据54.3%,我院对两者的阳性率进行统计,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慢性肝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及时清除对于改善患者的肝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对于患者康复疗效明显。对于肝病的疗效控制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肝病 幽门螺杆菌 感染 临床探析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率居世界恶性肿瘤的第位,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基因突变、环境以及炎症有关。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在结直肠癌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关于幽门螺杆菌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已有诸多报道,本文就幽门螺杆菌与结直肠癌的关系进行梳理总结,同时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的研究理清思路。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结直肠癌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胃溃疡临床治疗中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溃疡临床治疗中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极大程度改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根除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方法,评价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48例HP阳性的溃疡病人,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20~63岁,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24例给予口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14d;对照组患者24例,仅给予口服奥美拉唑治疗14d,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及HP。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溃疡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停止治疗后0.5年和1年溃疡的累积复发率对照组高于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0.5年和1年的HP根除率分别为58.3%(14/24)和33.3%(8/24),而对照组除2例外其余HP检查始终阳性,HP根除率为12.5%(3/24)。结论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在临床上具有副作用小、疗效高、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十二指肠溃疡 疗效
  • 简介:现将我院收治微量用于氟尿嘧啶持续人化疗的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04-2007年消化道恶性肿瘤155例,食道癌31例、胃癌61例、结肠癌63例,其中男99例,女56例,年龄33~77岁,一次连续使用72h,均选择手臂粗直的静脉并采用外周留置套管针输注。5-FU2.0/m^2注入一次性微量内,

  • 标签: 输注泵 氟尿嘧啶/治疗应用 肿瘤/药物疗法 肿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的治疗及临床效果评定。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患者8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阿莫西林、雷贝拉唑、克拉霉素等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胃黏膜保护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幽门螺杆菌转阴时间、溃疡愈合时间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治疗后生活质量和炎症因子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采取胃黏膜保护剂的治疗手段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和炎症水平,促进胃溃疡的愈合时间,促进幽门螺杆菌转阴的时间,对促进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治疗效果 炎症水平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55例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均采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囊、雷贝拉唑,连续治疗1个月。统计55例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治疗效果、HP根除率、不良反应,对比治疗前后嗳气、腹胀、反酸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经治疗后,55例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52/55),HP根除率为90.91%(50/55);(2)55例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治疗后腹胀、反酸、嗳气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5例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出现1例味觉障碍,3例头晕,1例腹部不适,上述不良反应均在服药期间或停药后未经处理自行消失。结论雷贝拉唑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具有疗效佳、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 标签: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 雷贝拉唑 克拉霉素胶囊 阿莫西林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幽门杆菌治疗方法,了解诊治现状。方法查阅与儿童幽门杆菌相关文献及资料,研究总结各种疗效,找出发病原因。结果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与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有关,而且可能与多种胃肠道疾病如生长迟缓,营养不良,营养缺乏及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 标签: 儿童幽门螺杆菌 感染 流行病学 诊治现状
  • 简介: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使抑癌基因p53水平下降,细胞因子IL-8,IL-18,TNF-а水平升高,导致胃上皮细胞持续存在DNA损伤,从而失去对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凋亡基因Bax的正常调控,影响Bcl-2基因和Bax基因表达的平衡,阻滞胃上皮细胞的凋亡,促使胃癌的发生。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癌 P53 BCL-2/BAX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十二指肠溃疡应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6月~12月接收治疗的8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随机地分为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对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胶囊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应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并发症较少、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更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十二指肠溃疡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