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诊治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诊治现状

刘锋&sup1,张希奇&sup2,何志刚&sup1,

1.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湖南郴州423000;2.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幽门杆菌治疗方法,了解诊治现状。方法:查阅与儿童幽门杆菌相关文献及资料,研究总结各种疗效,找出发病原因。结果: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与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有关,而且可能与多种胃肠道疾病如生长迟缓,营养不良,营养缺乏及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关键词: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诊治现状

1资料与方法

1.1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

感染状况目前问题严重,感染者受居住地,年龄,种族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近年来,外国儿童感染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感染率仍高于发达国家:南美洲感染率达48%〜78%,亚洲感染率达37.5%至66.0%,南部非洲感染率87%,欧洲感染率为7%〜33%[1]。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移民也将增加发达国家的感染率。近十年来,尽管感染率普遍下降,但中国儿童快速增长,早期感染率高,20岁以上感染率已高达50%以上。据推测,成人感染通常在儿童期开始,并继续受到感染。国内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5年至2016年间,平均感染率达40%(25%〜59%),年均增长0.5%至1.0%,区域差异显着。沿海发达地区在内陆地区以下)。2007年至2009年北京胃肠不适感染13795例平均感染率为20.34%(13.40%〜35.48%)。[2]2016年烟台麻平区延平地区1036名儿童平均感染率分别为37.69%和25.58%。2015年至2016年,武汉市3368名儿童平均感染率为29.2%。呼和浩特市2016年至2017年学龄儿童平均感染率为31.16%。2015年至2016年,南京10126名儿童平均感染率为49.48%。2017年沉阳1150名学龄儿童平均感染率为13.13%,随着年龄增长。结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高于发达国家。

1.2感染地区分布

在全球人口中,一半以上的人口受到感染,西方感染率为25%〜50%,发展中国家为90%,大多数成年感染是在童年时期获得的。中国的感染率整体仍然很高,成人感染率达到40%〜60%。发达国家感染率较高,发达国家感染率较低;同一国家城乡居民总体感染率也可能存在显着差异。从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的人也将增加发达国家的感染率。与成年人一样,不同地区感染的儿童差异很大,据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欧洲感染率为7%〜33%,南美洲,亚洲为48%〜78%,南亚为37.5%〜66%,非洲高达87%。中国有关调查显示,1990〜2002年间1〜5年组感染率为39.55%,6-10岁组为42.04%,11〜20岁组为65.75%,21〜30岁组为53.38%,达到高峰期,然后维持在较高水平。2016-2017年国内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对儿童腹痛的原因不同。新生儿由于腹痛引起的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胃肠道异位穿孔,先天性肠梗阻(闭锁,狭窄),肠内旋转等。婴幼儿易发生肠套叠,肠痉挛,肠梗阻,胆总管囊肿等疾病。大龄儿童由于多创伤,炎症主要表现为肝脾脾破裂、胃肠道炎症、溃疡、胃肠穿孔、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等。[3]

综上所述,上腹部疼痛是儿童各种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正确客观地了解了患有腹痛的儿童的临床特征和保持对疾病特征的敏感性,从复杂的临床表现到检疫明确原因,实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2结果

学龄儿童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学龄儿童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学龄儿童的感染率

3讨论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也是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其长期感染也与胃腺癌和胃粘膜相关组织淋巴瘤的发生有关。随着不断深入的研究发现:儿童不仅可以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还可能伴有生长迟缓,营养不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儿童感染发病率高,特别是在学龄期更容易感染。世界胃肠病学组织指出,在不同人群中,儿童感染率达10%〜80%,10年前约有50%以上的儿童感染。作为消化医师,有必要了解与儿童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以便在临床实践中促进更多的科学预防和治疗。[4]

3.1学龄儿童现状目前的感染状况

儿童感染状况在全球范围内分布不同。中国是一个高度感染的国家。儿童感染率为10.5%〜46.8%,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的儿童感染率不同。影响感染的因素很多,国内外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感染年龄,家庭健康习惯,父母感染等社会因素与儿童感染有明显相关。结果表明,儿童总感染率为29.2%,其中男女感染率无差异。学前班,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感染的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学习意义感染率高的儿童的父母。结果表明,男女感染率无差异。城市儿童感染率明显低于农村儿童。这可能与农村学童健康状况差,经济状况落后,人均生活小面积等因素有关,另外家庭内交叉感染也是感染的重要原因。

3.2学龄儿童感染的危险因素

近来广泛关注高感染率,使儿童感染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科学协作小组数据显示,儿童感染高风险群体,特别是学龄儿童一旦感染,可能终身感染。因为学龄儿童感染后常常无明显症状,容易被父母和医护人员忽视,因此错过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机,从而增加了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溃疡等成年人癌症等相关疾病。因此,了解该地区学龄儿童感染的相关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外国专家AROpe-kun等797名感染血清学研究者研究儿童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地位是儿童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国内学者麦亚坤研究高龄儿童感染相关因素发现:家庭经济状况、健康状、,父母,胃病史和生活方式因素均为感染的主要原因。在这一组中,问卷调查回归分析显示:感染主要是通过“口-嘴”或“粪便-口”的传播方式传播,存在家庭聚集现象,本组患者具有不算良好的健康习惯,如饭后不洗手,喜欢吃小吃,共享刷杯,吃生蔬菜等,这些不良习惯会对胃粘膜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可引起胃粘膜屏障损伤,这有利于入侵胃粘膜细胞,从而逐渐发展成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家庭经济条件差,人均居住面积小,家庭人口将使家庭成员有更多的机会相互接触,更有可能导致“嘴-嘴”的传播。家庭成员之间的密切联系增加了感染的机会,使感染机会在家庭内增加。

3.3预防措施

保护儿童以免感染,鉴于儿童感染的容易性,甚至感染后相关疾病的易发生,因此重要的是注意预防和治疗儿童感染。[5]据国内外研究显示,感染部起源于童年,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儿童生活习惯,家庭经济状况和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普及感染和胃肠道疾病知识,特别是在幼儿园和学校等儿童聚集的场所,积极改善儿童的生活条件。重点关注儿童的思想意识,改变饮食和健康习惯,减少家庭和学校内的传播,以达到减少感染的目的。如患上消化道症状的儿童,应及时治疗和根除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不能忽视。

参考文献:

[1]孙辉,许三平。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2010,22(6):353-

[2]郝静,严惠敏。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现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2(1):68

[3]徐晓红,姜成鹏,刘东海等。兰州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864例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8):892-893,896。

[4]金花菊,陶然。健康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13,23(13):3188-3189,3192。

[5]余毅,许春迪。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0):9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