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WNT1诱导信号通路蛋白1 (Wnt1 inducible signaling pathway protein 1,WISP1) 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蛋白质,属于CCN 蛋白家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WISP1在各种人类恶性肿瘤中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新的研究证据显示WISP1蛋白与胃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描述了WISP1蛋白在胃癌中的生理功能以及其如何参与胃癌发生进展过程。此外,我们讨论了WISP1有望成为胃癌的诊断标志物和/或治疗新靶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 细胞衰老是指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细胞的增殖能力、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衰弱的过程,是生命体内普遍存在的现象。于单细胞而言,细胞衰老意味着走向死亡,而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并不只是一种损害性变化,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性作用,细胞衰老是多细胞生物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过程。细胞衰老的调控机较为复杂多样,在癌症研究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现阶段对细胞衰老的信号调控通路(p53-p21途径,p16-pRB途径及PTEN-p27途径)的研究进行简要介绍,为今后有关细胞衰老及癌症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细胞衰老 信号调控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15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只,任取1组为正常组,剩余2组构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大鼠模型,分别为模型组与雷帕霉素组。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抗米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水平;计算卵巢指数;RT-qPCR法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mRNA表达。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E2、AMH水平下降,FSH、LH水平上升,卵巢指数降低,PI3K、AKT、mTOR、Beclin-1、LC3I/LC3II、P62的mRNA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雷帕霉素组大鼠血清E2、AMH水平上升,FSH、LH水平下降,卵巢指数增加,雷帕霉素组PI3K、AKT、mTOR、Beclin-1、LC3I/LC3II、P62的mRNA表达降低(P<0.05)。 结论 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能够改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大鼠激素水平,提高其卵巢指数,这为临床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靶向融合肽IL-4Rα-lytic对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阳性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PEL)细胞的体内外杀伤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应用MTT法检测IL-4Rα-lytic对KSHV阳性PEL细胞BCBL-1和BCP-1的杀伤能力。建立BCBL-1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连续3周(3次/周)腹腔注射IL-4Rα-lytic后,通过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评估IL-4Rα-lytic对小鼠体内BCBL-1细胞移植瘤的抑制效果,并通过H-E染色和全血分析法检测其毒副作用。结果:靶向融合肽IL-4Rα-lytic在体外对两种KSHV阳性PEL细胞BCBL-1和BCP-1均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均P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致病信号 靶向药物
  • 简介:【摘要】百草枯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对病人造成严重的损伤,为病人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文章对近十年研究较多的通路进行了分析,选取了其中的三条通路,即P38/MAPK通路、Nrf2/Are通路及AMPK通路,描述了三条通路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百草枯中毒中起到的作用,分析了作用于该通路且在动物实验或人体实验中可用的药物,为治疗百草枯中毒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百草枯中毒 P38 Nrf2 AMPK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K-2细胞,并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同型半胱氨酸干预组(Hcy组);TGF-β1干预组(TGF-β1组);同型半胱氨酸+TGF-β1干预组(Hcy+TGF-β1组)。ELISA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素(E-cadherin)、纤连蛋白(FN)、Smad3、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 在三个干预组中vimentin、α-SMA、FN、Smad3、MCP-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慢性肾脏病 转分化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K-2细胞,并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同型半胱氨酸干预组(Hcy组);TGF-β1干预组(TGF-β1组);同型半胱氨酸+TGF-β1干预组(Hcy+TGF-β1组)。ELISA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素(E-cadherin)、纤连蛋白(FN)、Smad3、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 在三个干预组中vimentin、α-SMA、FN、Smad3、MCP-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慢性肾脏病 转分化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降糖调脂灵对T2DM大鼠大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以及oxLDL/LOX1和NF-kB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选择50只健康的雄性大鼠,将其分为两组,一组名为对照组,一组名为观察组,对两组大叔都使用高糖高脂的饲料进行喂养,诱发糖尿病之后继续喂养高糖高脂的饲料,治疗时对对照组大叔使用常规的二甲双胍进行灌胃,对观察组的大叔使用降糖调脂灵进行灌胃,观察两个月后两组大鼠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血脂、 三酰甘油,高低密度脂蛋白,观察oxLDL/LOX1和NF-kB信号通路的关系。结果:经过研究结果的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血脂有了明显的下降,且相较于对照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高低密度脂蛋白当中,观察组大鼠的恢复更好,相较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oxLDL/LOX1和NF-kB信号通路的关系中,糖尿病大鼠在患病前期主动脉血管壁出现LOX-1、NF-kb基因的过度表达,主要是基于性血管舒张功能,呈正相关,NF-KB信号通路会参与oxLDL/LOX1的内皮损伤过程,尽早的进行干预可以调控oxLDL/LOX1和NF-kB信号通路的关系。结论:降糖调脂灵对T2DM大鼠大血管病变具有保护作用,与大鼠的新陈代谢有关,能够反映出oxLDL/LOX1和NF-kB信号通路的关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降糖调脂灵 糖尿病2型 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对其血管通路维护的影响。方法:抽选于2021年1月-2022年3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00例,随机划分组别,即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普通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整体护理干预。评价及对比两组的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透析充分性指标、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的血栓率、感染率、狭窄率、功能不良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氮下降率(URR)均高于对照组,β2-微球蛋白(β2-MG)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血管通路维护效果理想,且患者透析充分性良好,可有效提高透析质量,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高。

  • 标签: 血液透析 整体护理 血管通路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首次血液透析(HD)患者血管通路选择方式的现状,分析影响其血管通路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血液净化治疗的82例首次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HD患者血管通路选择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82例HD患者中以中心静脉导管为血管通路共50例占60.97%,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共32例占39.02%。将两组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教育程度、有无肾脏专科随访、付费方式、对血管通路的认知、医生建议建瘘到开始透析的间期及诊断出肾病到开始透析的间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对血管通路的认知、付费方式、有无肾脏专科随访及医生建议建瘘到开始透析的间期是影响HD患者血管通路选择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MHD患者采用AVF通路透析对体内微炎症状态、营养状况及贫血影响较小。临床应将AVF作为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首要选择”,在此基础之上兼顾“个体化”选择。

  • 标签: 首次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选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时,选择强化血管护理应用与患者血管通路护理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调选76名慢性肾衰竭,接受血液净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实验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时段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内设置38名患者本次研究选择对照实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强化血管护理。在护理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进行记录,分析护理质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慢性肾衰血液进化患者的血液管通路护理时,选择强化血管护理,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并最大限度的避免患者在接受护理时出现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血管通路护理 治疗方案 肾脏疾病 血液透析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这种治疗方式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腹膜或血液透析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一般用来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提升患者的生存几率。而在持续性血液透析的过程中,需要维持良好的血管通路才可以保证血液透析的效果,从而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本文就当前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期间血管通路的护理进展进行分析和综述,内容如下。

  • 标签: 持续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互联网背景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居家护理模式的构建,并进行实证研究。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40例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实施院内常规护理的同时,建立基于互联网的PICC导管居家护理模式进行联合干预;干预3个月后,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干预期间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者返院维护费用及护理支出费用;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ICC导管自我管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0%vs22.50%,P<0.05);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87.50%vs65.00%,P<0.05)。结论互联网背景下PICC导管维护居家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实证研究有助于改善肿瘤患者PICC置管安全性,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导管维护相关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且实施该护理模式不会增加护理支出费用。

  • 标签: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互联网 居家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血管通路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效果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2月-2022年3月收治的4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20)和研究组(n=20),常规组利用聚四氟乙烯移植血管和长期留置皮下隧道涤纶套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研究组利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对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为(10.50±2.16)mg/L、尿素清除量/体积为(1.50±0.16)、尿素氮下降率为(72.60±9.63)%、白蛋白水平为(37.58±5.23),常规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为(12.54±2.63)mg/L、尿素清除量/体积为(1.25±0.14)、尿素氮下降率为(65.20±9.64)%、白蛋白水平为(32.49±4.69),研究组患者相关指标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相关指标,且很少出现并发症,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不同血管通路 慢性肾衰竭患者 血液透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跟踪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联合全程跟踪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护理期间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后APTT(37.17±1.21)s、PT(15.15±1.34)s均长于对照组,P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全程跟踪护理 血管通路 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