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8 个结果
  • 简介:肺部感染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居各种院内感染之首。据报道,ICU内需机械通气的病人,其肺部感染发病率为20%,病死率为30%~70%。感染及其所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是ICU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我院综合ICU病房于2004年1月~2005年3月共收治机械通气患者116例,发生肺部感染36例,针对发病危险因素制定了护理对策,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机械通气 ICU病房 肺部感染 护理对策 医院获得性感染 多器官功能衰竭
  • 简介:目的建立并维持良好的静脉通路,保证各种药物及时准确输入,确保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抢救及中心静脉压(CVP)的准确监测。方法对120例长期静脉输液及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导管堵塞率、感染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结论良好的护理措施能确保中心静脉置管通畅,保证抢救药物及时准确输入,具有维护简单、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护理 并发症 导管相关性感染 空气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ICU复杂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血液净化治疗模式的选择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1年12月在我院ICU收治的20例ARF患者的血液净化治疗情况。比较不同治疗模式的疗效的并发症。结果:5例接受普通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3例治愈,2例死亡。血尿素氮(BUN)、肌酐(Cr)和血钾透析后均明显下降,但透析间期波动大。补充的液体量受限制。2例透析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并死亡。13例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BUN、Cr和血钾缓慢下降,波动小,并能持续于较低水平。允许补充大量液体和静脉营养。CRRT还能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不加重脑水肿患者的意识障碍。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高乳糜微粒血症的ARF患者接受非选择性血浆置换(PE)加CRRT治疗,胰腺炎得以较快控制,肾功能逐渐恢复。结论:对于ICU的重症ARF患者,选择IHD应慎重。CRRT更适合复杂性ARF的肾替代治疗。血浆置换联合CRRT可能是治疗急性重症腺合并高脂血症的ARF患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血液净化 急性肾功能衰竭 ICU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目的了解ICU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及细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同济医院ICU病房2002年1月~2003年9月所有分离的细菌菌株、真菌菌株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医院内感染仍以革兰氏阴性(G-)菌为主(60.3%),其次为真菌(25.4%),革兰氏阳性(G+)菌(14.3%).G-菌以铜绿假单孢菌为主(占42.5%).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87.2%).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为主(68.2%),金葡菌中耐苯唑青霉素的金葡菌(MRSA)占87.4%,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菌)中耐苯唑青霉素的表葡菌(MRSE)占62.6%.在细菌耐药方面,G-菌对舒普深、头孢他啶及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MRSA对万古霉素仍敏感,无一例耐药.结论ICU感染中仍以G-菌为主,但真菌及G+菌已逐渐成为重要致病菌,应受到重视.获得性感染菌谱的变迁及细菌耐药率升高,使临床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治疗医院感染更加困难,及时掌握病原菌及耐药性的最新动态,指导临床医生正确选用抗生素,意义重大.

  • 标签: ICU 医院感染 病原菌 抗生素 耐药性 防治
  • 简介:背景:在肩袖损伤中,肩胛下肌损伤者较肩袖上部结构损伤者少见。本文的目的是报告单纯肩胛下肌损伤的治疗结果。方法:本文复习手术修复84肩肩胛下肌腱的手术记录,手术时平均年龄53.2岁,发病至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2.5个月。创伤性断裂57肩,退变性断裂27肩。肩胛下肌上1/3断裂23肩,上2/3断裂41肩,完全断裂20肩。伴肱二头肌腱长头脱位或半脱位54肩,肱二头肌腱长头断裂10肩。同时行肩胛下肌腱修复和肱二头肌腱长头固定术48肩,同时行肱二头肌腱长头切断术13肩,同时行肱二头肌腱长头复位4肩。术后平均45个月(范围,24-132个月)对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平均Constant评分由术前55.0分,提高至术后79.5分,75例患者的疗效满意或非常满意。术前伴有轻度的孟肱关节炎4肩:术后有盂肱关节炎27肩,其中轻度25肩,中度2肩。不管肱二头肌腱术前有无病变,在修肩胛下肌的同时均行肱二头肌腱切除或固定术,以提高主观和客观的效果。结论:选择核实的病例行单纯的肩胛下肌断裂修复可较满意地改善肩关节功能。此外,本研究的结果支持在修复肩胛下肌的同时常规进行肱二头肌腱长头的切除和固定手术

  • 标签: 肩胛下肌损伤 手术修复 手术技术 肱二头肌腱 孟肱关节炎 肩袖损伤
  • 简介:目的了解年龄与激素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患者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影响.方法 以2001年8月至2004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ICU收治的388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ICU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情况.针对"ICU患者中老龄和单次使用大剂量激素是否是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提出问题,以主题词"postoperativecognitiveconfusion"和"intensivecare"检索MEDLINE(1968~2004),寻找相关证据.结果 388例患者中术后并发精神障碍10例,占3.1%,其中9例为≥65岁的老年患者,占90%.本组ICU老年患者(≥65岁)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病率为6.6%(9/136),≤65岁的患者为0.4%(1/252),表明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P<0.05).单次使用甲基强的松龙≥1000mg的患者发病率为7.0%(5/71),而单次使用甲基强的松龙<1000mg的患者发病率为1.6%(5/317),提示激素用量大的患者发病率较高(P<0.05).结论 结合文献检索回顾,ICU患者中老龄和单次使用大剂量激素是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精神障碍 重症监护 皮质类固醇 年龄
  • 简介:手术作为外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对需要手术的病人来说是一种心理应激原。病人在手术前及手术中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反应,如恐惧、焦虑、紧张等,如对这些负性心理活动处理不好将会影响病人对手术的配合和手术顺利进行。笔者通过对135例择期手术的病人开展心理护理,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手术室 护士 择期手术 心理护理 护理技术
  • 简介:编辑同志:我的一位战友前不久因病做了手术,医生说要加强术后伤口的护理.请问,怎样护理手术后的伤口?

  • 标签: 手术伤口 护理 术后伤口 手术后
  • 简介:从15世纪末,LeonadoDaVinci提出立体定向的构想,19世纪末,Dittmen介绍立体定向术原理和动物试验,Zernov制造出极坐标定向仪,到20世纪初Clark和Horsley设计出三维坐标定向系统,直到1947年Spiegel和Wycis完成有史以来第1次人脑立体定向手术,人类在立体定向手术的前期准备花费了4个多世纪的漫长时间。1946年世界上第1台计算机问世,1979年Brown提出定向仪和CT相匹配,不久定向仪与MRI、DSA、PET结合相继有了报道,1986年Robert介绍了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

  • 标签: 立体定向术 手术进展 脑立体定向手术 立体定向系统 19世纪 定向仪
  • 简介:颈部是人体的裸露部位,传统甲状腺手术的颈部疤痕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是近年发展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在治愈疾病的基础上,使手术切口微小化并隐藏,获得美观、微创的手术效果.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腹腔镜 适应证 禁忌证 手术器械 麻醉
  • 简介:2002~2005年有364例患者接受宫腔镜手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报道如下。

  • 标签: 宫腔镜 护理
  • 简介:腰椎管狭窄伴疼痛及功能障碍常影响患者生活习惯.导致他们需要医生的帮助。椎管狭窄的典型症状(神经源性跛行)包括疼痛.麻木和大腿、小腿后外侧的感觉异常。这些症状常向远端放射,在长时间行走或站立时加剧。做腰椎屈曲位活动时,如上山、向前靠在助步器或推车上、骑自行车等,神经源性跛行患者通常感到可耐受在确立椎管狭窄诊断时,需要鉴别神经源性或血管源性的跛行。这一点很重要。血管源性跛行常伴腓肠肌部位疼痛,并可向近端放射。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手术处理 骨科教程 非手术 神经源性 典型症状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肢体动脉缺血经手术切开取栓加置管溶栓和Seldinger技术下动脉穿刺单纯置管溶栓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探讨各自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肢体动脉缺血41例,其中手术组26例利用动脉切开加Forgarty导管取栓和置管溶栓,非手术组15例利用Seldinger技术下动脉穿刺单纯置管溶栓,对两组的住院时间,痊愈率,截肢等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截肢率和痊愈率分别为15.4%,84.6%和13.3%,86.6%,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27.6d和19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治疗和单纯溶栓治疗保肢率和痊愈率相近的情况下,作好急性肢体缺血的术前鉴别诊断,进行个体化治疗,动脉栓塞选用手术治疗,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选用手术溶栓治疗,有望进一步降低截肢率和住院病死率。

  • 标签: 四肢 缺血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脑脓肿的不同手术方式的适应证、优缺点,并结合神经内镜、导航、定向、B超应用的优越性。方法21例脑脓肿病人分别行穿刺引流术和脑脓肿切除术。9例病人行脓肿穿刺引流术,其中2例二期切除,12例病人行脓肿切除术。结果16例有头痛呕吐症状的病例术后均得到缓解,12例有肌力下降的病例均完全恢复,1例视力下降的患者未进一步加重,随访半年,无并发症,本组无死亡。结论脑脓肿手术中要依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结合立体定向、神经导航、神经内镜、术中B超等新技术,使脓肿切除彻底,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

  • 标签: 脑脓肿 手术方式
  • 简介:目的对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的副作用进行比较.方法从2003年6月~2004年6月,80例ICU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地被分为异丙酚组和咪唑安定组,每组各40例,异丙酚组先静注异丙酚1.5mg/kg行镇静诱导,然后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注异丙酚0.5~4mg/kg/h.咪唑安定组,先静注咪唑安定0.06mg/kg行镇静诱导,以0.03~0.2mg/kg/h的剂量,用注射泵持续静脉内泵入.维持理想的镇静深度约2~3级.观察各项镇静指标.结果镇静持续时间异丙酚组为(28.3±5.6)h,咪唑安定组为(26.8±6.4)h.达到满意镇静深度的时间,异丙酚组为(26.3±7.7)s,咪唑安定组为(62.6±12.3)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镇静有效率异丙酚组92%,咪唑安定组为90%.停药后苏醒时间异丙酚组为(21.2±15.7)min,咪唑安定组(114±36)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异丙酚组有6例出现血压下降,发生率为15%,2例出现心率减慢,发生率为5%,l例停药后出现恶心,发生率为2.5%;咪唑安定组有l例出现血压下降,发生率为2.5%,4例停药清醒后再入睡,发生率为10%,5例停药后出现恶心,发生率为12.5%.结论异丙酚和咪唑安定作为ICU的镇静剂安全有效,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异丙酚易引起血压下降,咪唑安定易引起恶心.

  • 标签: 异丙酚 咪唑安定 机械通气 镇静 副作用
  • 简介: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实施脑立体定向手术6例,此手术具有定位准,对脑组织创伤少、反应轻、恢复快,取瘤方便、彻底,并发症少等优点,易为病人接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病人,男2例,女4例,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59岁。右顶叶占位3例,透明隔囊肿1例,右颞硬膜外血肿机

  • 标签: 胸立体定向手术 手术配合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