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D-聚体浓度变化对胸痛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入院时胸痛患者100例,分为主动脉夹层胸痛患者29例,急性心机梗死胸痛患者30例,其他胸痛患者41例。另外选取正常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比较各组患者D-聚体的含量。结果主动脉夹层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高于其他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D-聚体的浓度变化有助于鉴别诊断胸痛疾病。

  • 标签: 胸痛 主动脉夹层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血浆D-聚体检测近年来已日益受到临床医生们的重视,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中。血浆D-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特异性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物之一,多种疾病均可引起D-的升高,报道如下。

  • 标签: D-二聚体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肺血栓 肿瘤
  • 简介:摘要D-聚体是由交联纤维蛋白经过降解后得到的特殊物质,它可作为反应体内高凝状的指标,同时在诊断DIC及用于排除静脉血栓性疾病中有重要意义;妊娠期血浆D-聚体水平较非孕期有所增高,但目前尚缺少有关孕期女性血浆D-聚体水平的参考区间及用于诊断血栓性疾病的界定值,故其在诊断孕产妇DIC、血栓性疾病中受到很大限制。非孕期女性血浆中的D-聚体值在健康人群参考区间范围内;妊娠期间,DD值随着孕周的增长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晚孕期其值到达最高。

  • 标签: 妊娠,D-二聚体水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
  • 简介: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抗凝系统,它对保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维持血液的流动状态和组织修复起着重要作用。纤血浆D聚体测定是了解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一个试验,其增高或阳性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

  • 标签: D-二聚体 实验室检测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 D- 聚体 (D-D)的检测,在肝硬化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 109例对照组与 346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浆 D-D,并分析血浆 D-D变化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肝功能损害程度等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浆 D-D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肝硬化死亡组血浆 D-D显著高于存活组 (P< 0.01);肝硬化肝功能 B级组血浆 D-D显著高于肝功能 A级组 (P< 0.05), 肝功能 C级组血浆 D-D显著高于肝功能 A级组 (P< 0.01)与 B级组 (P< 0.01);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组血浆 D-D显著高于未并发肝性脑病组 (P< 0.05)。结论 肝硬化病人血浆 D-D明显升高,并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是否并发肝性脑病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血浆 D-D 肝硬化 预后 肝功能损害程度 肝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脓毒症治疗中监测降钙素原,D-聚体D-乳酸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脓毒症患儿45例做为研究对象,将其命名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健康儿童45名做为对象,将其命名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进行血清降钙素原、D-聚体D-乳酸的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儿童的血清降钙素原、D-聚体D-乳酸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脓毒症患儿在诊治中联合检测其血清降钙素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台血凝仪在D-聚体检测方面各自的优势与差异。方法选择一天内的标本30份,先后在两台仪器上进行D-聚体检测,前后时间不超过60分钟。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结果一致率为93.3%。一例CP-2000阳性而STAGO阴性,一例STAGO阳性而CP-2000阴性。

  • 标签: D-二聚体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94-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血浆D-聚体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40例,根据胰腺CT分级,将其分为B、C、D、E四个等级,每组10例。比较各级研究对象血浆D-聚体水平。结果各级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血浆D-聚体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脂症胰腺炎患者血浆D-聚体水平明显上升,而且随着病情加剧,D-聚体水平会相应上升。

  • 标签: 高脂血症 胰腺炎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肝硬化患者临床检验中进行D-聚体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 实验患者共80例,均在2021年9月~2023年8与在我院进行肝硬化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D-聚体检查,对比不同情况肝硬化患者的D-聚体水平,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D-聚体水平。结果 分析数据可知,门静脉栓、有腹水患者的D-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无静脉栓、无腹水患者,治疗后,患者的D-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对比有意义(P<0.05),可进行实验对比。结论 在肝硬化患者临床检验中进行D-聚体检验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有无并发症问题,能够辅助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诊断,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隐患,改善患者的治疗预后。

  • 标签: D-二聚体 肝硬化患者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肝硬化患者临床检验中,应用D-聚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将其伴腹水组和未伴腹水组,每组各30例患者,同时选择同期的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所有人员进行D-聚体检验,并对其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伴腹水组和未伴腹水组患者的D-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伴腹水组患者数值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检验中,D-聚体检验具有重要价值,其水平与患者的腹水情况具有了重要联系。

  • 标签: D-二聚体 肝硬化患者 临床检验
  • 简介:目的评价血浆D-聚体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9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入ICU即刻和24h血浆D-聚体水平、24hAPACHEⅡ评分、ICU时间、住院总时间、胰腺感染率、外科手术率等.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D-聚体和APACHEⅡ评分预后评价的准确性,分析入ICU24h血浆D-聚体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入ICU时CRP、IAH、24hAPACHEⅡ评分及住ICU时间、住院总时间、胰腺感染率、外科手术率均高于存活组患者(t分别=6.57、7.34、4.38、11.56、9.61,χ2分别=7.36、8.21,P均〈0.05).死亡组患者入ICU即刻的血浆D-聚体水平及入ICU24h的血浆D-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t分别=7.86、9.37,P均〈0.05).入ICU即刻血浆D-聚体、入ICU24h血浆D-聚体水平及24hAPACHEⅡ评分预后评价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5、0.86和0.92.入ICU24h血浆D-聚体水平与24hAPACHEⅡ评分成正相关性(r=0.78,P〈0.05).结论动态监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聚体水平,可以作为预后评价的指标之一;入ICU24h血浆D-聚体水平可以更好地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 标签: D-二聚体 重症急性胰腺炎 预后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判断脓毒症患儿行D-聚体、降钙素原检验的价值。方法:纳入33例脓毒症患儿及同期33例正常儿童,各样本在研究中被设置成实践组和正常组,均行生化检验,检验时间为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需观察D-聚体、降钙素原变化情况,还需观察各指标获得的脓毒症检出率。结果:入院0.5h以及入院6h时均需检测各样本的D-聚体以及降钙素原,获得的数据在实践组均比正常组高,P

  • 标签: 降钙素原 临床分析 诊断价值 脓毒症 检出率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NT-proBNP、D聚体、FIB检测数据对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来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20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有无并发症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单纯糖尿病组55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84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50例。采用SPSS25.0软件比较三组NT-proBNP、D聚体、FIB值;分析NT-proBNP、D聚体、FIB在2型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对比显示NT-proBNP: 糖尿病合并大血管VS单纯糖尿病 P

  • 标签: NT-proBNP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2型糖尿病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