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聚体异常结果的临床疾病分布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日本SYSMEXCORPORATION公司生产的CA-55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浆D-聚体,>256ug/L判定为异常结果。结果血浆D-聚体异常患者的疾病分布为,冠心病22.5%,脑梗死15.0%,高血压8.9%,DM7.4%,急慢性支气管炎7.2%,肺部感染6.2%,动脉供血不足6.0%,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5.0%,肺炎3.5%,恶性肿瘤3.3%,脑出血1.7%。结论D-聚体水平的动态检测对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治、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D-二聚体 检测 疾病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D-聚体联合FDP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0例DIC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利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D-聚体以及FDP水平。结果观察组D-聚体以及FD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聚体以及FDP可有效诊断DIC,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避免了病情的延误,同时也缓和了医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D-二聚体 FDP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聚体联合CRP在冠心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心功能以及冠脉病变的程度进行分组,分析各组间d-聚体、CRP水平。结果AMI组的CRP、d-聚体高于UAP组,UAP组的CRP、d-聚体高于SAP组,心功能Ⅳ级组的CRP、d-聚体高于Ⅲ级组,Ⅲ级组的CRP、d-聚体高于Ⅱ级组,冠脉病变重度组的CRP、d-聚体高于中度组,中度组的CRP、d-聚体高于轻度组,两两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聚体联合CRP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可用于早期诊断和临床分型。

  • 标签: d-二聚体 CRP 冠心病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聚体和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联合检测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36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D聚体含量和FDP含量。结果观察组D聚体和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聚体和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联合检测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D-二聚体 FDP DIC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肺炎患儿中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和D-聚体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受检儿童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4ml,观察血小板参数和D-聚体数值变化。结果(1)血小板参数变化中,肺炎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除MPV外其他血小板参数,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2)D-聚体数值变化中,肺炎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和D-聚体数值的数据变化显示肺炎患儿存在血液粘度增高。

  • 标签: 肺炎患儿 血小板参数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三七粉预防血栓形成调节凝血紊乱的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行TKA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进行研究。研究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单位皮下注射1/日,并于术前1天至术后7天应用三七粉3g口服2/日。对照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单位皮下注射1/日,并于术前1天至术后7天应用三七粉及淀粉(按119)混合物作为安慰剂3g口服2/日。术后第3天检查D-聚体,分别对两组病例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D-聚体阳性率为22.1%明显低于对照组47.4,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七粉口服在TKA术后应用可以降低D-聚体阳性率,为其减少术后血栓形成及对凝血功能的稳定、调节作用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三七粉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止血 抗栓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聚体的定量测定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338例及健康体检者150例,用希森美康CA-1500型全自动血液凝固仪测定血中D-D浓度。结果心血管疾病组(冠心病和心绞痛)、脑血管疾病(脑出血和脑梗死)组血浆D-D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定量检测是了解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一个试验,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高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心脑血管疾病、溶栓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对诊断继发性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重要依据,患者溶栓治疗后D-聚体的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1。

  • 标签: D-二聚体 冠心病 心绞痛 脑出血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α-L一岩藻糖苷酶(AFU)、同型半胱氨酸(Hcy)和D-聚体(D-Dimer,D-D)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分析120例原发性肝癌、80例肝良性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AFP、AFU、Hcy和DD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Hcy和DD水平明显高于肝良性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统计学意义;AFP、AFU、Hcy和DD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与单项检测比较均有所提高。结论联合检测AFP、AFU、Hcy和D-D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AFP AFU Hcy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检测D-对无转移性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南通市肿瘤医院住院的6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病例资料,分析术前D-聚体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2.5个月(5~78月)。D-聚体升高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D-聚体组(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D-聚体水平、T分期及N分期、Dukes分期与患者预后相关,COX回归显示,年龄、D-聚体水平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D-聚体升高提示非转移性大肠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时间较短,术前检测D-聚体对患者术后生存预测有一定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和分析肺栓塞患者D-D聚体的含量的变化,明确D-D聚体对于肺栓塞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分别选择大面积PTE患者(46例)、小面积PTE患者(50例)、其他肺部疾病患者(157例)和空白对照(181例)分为4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治疗前所有患者D-D聚体水平和PTE患者治疗后4d、7dD-D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前四组患者血浆D-D聚体水平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PTE组D-D聚体水平高于小面积P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d,小面积PTE患者D-D聚体水平基本恢复正常,且明显低于大面积P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两组PTE患者D-D聚体水平均基本恢复正常,两组D-D聚体水平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D-D聚体可作为诊断PTE的一项敏感的辅助诊断指标,同时也可以作为PTE患者治疗效果的指标。

  • 标签: 肺栓塞 D-D二聚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DP、D聚体、血凝四项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妊娠期、肝病、DIC、心脏病、血友病患者以及正常人的血凝四项、FDP、D聚体用沃芬CAL-700全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妊娠期、肝病、DIC、心脏病、血友病患者PT<0.05,APTT<0.05,FDP<0.05,D聚体<0.05都有统计学差异,肝病、DIC的患者TTP<0.05有统计学差异,妊娠期、心脏病、血友病患者TTP>0.05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FDP、D聚体、血凝四项在妊娠期、肝病、DIC、心脏病、血友病的临床应用中很有价值。

  • 标签: FDP D二聚体 血凝四项 临床诊断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D-聚体(D-D)的检测对鉴别狼疮肺和狼疮并发细菌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部炎症表现的患者进行双抗荧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CT)和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D-聚体(D-D),同时作支纤镜深部痰培养。结果痰培养阳性组(31例)PCT阳性率和D-D水平明显高于痰培养阴性组(14例)(P<0.01),而PCT梯度与D-D水平有正相关性。结论降钙素原和D-聚体可作为细菌性感染危重程度的监控。检测结果对鉴别狼疮肺和狼疮并发细菌性肺炎具有快速方便的优势,从而合理指导抗生素治疗。

  • 标签: 降钙素原(PCT) D-二聚体(D-D)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肺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聚体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病情及母婴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150例,将其当做研究组,之后选取同期入院的健康孕妇150例,将其当做参照组,对两组孕妇实施D-聚体和凝血指标的检查,最后对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并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情况和母婴预后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比对两组孕妇的D-聚体、FIB、PLT、PT和APTT等指标,研究组与参照组比对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妊娠期高血压重度患者和中度、轻度患者的D-聚体、FIB、PLT、PT和APTT等指标,前者低于后者,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D-聚体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存在相关性,因此可作为孕妇病情和母婴预后的判定指标。

  • 标签: D-二聚体 妊娠期高血压 病情 母婴预后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B型利钠肽联合D-聚体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经研究决定医院选取了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心肌梗死的面积大小分为实验1、2、3组,作为此次治疗观察的对象。结果在此次治疗观察结果中显示,实验1组、2组、3组的血浆B型利钠肽的含量值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而D-聚体的含量值,在患者治疗中的前2-3天时出现了最高值,实验1组和2组均在15天后回归正常范围内的水平,而3组在23天后才恢复正常,说明心肌梗死的面积越大,治疗的时间越长,其结果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此次治疗结果显示,血浆B型利钠肽与患者心肌梗死的面积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而D-聚体的测定显示,患者心肌梗死的面积越大,治疗时间越长。

  • 标签: 血浆B型利钠肽 D-二聚体测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B-型尿钠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联合D-聚体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ewYorkHeartAssociation,NYHA)方案对CHF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及心功能分级。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以及免疫比浊法测定120例CHF患者及120名同年龄段健康对照组血浆BNP及D-聚体水平。结果CHF患者组的血浆BNP及D-聚体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实验室常用的参考值时BNP、D-聚体阳性率分别为85.7%、10.3%,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HF患者NYHA心功能I级到Ⅳ级血浆BNP及D-聚体含量逐渐升高,不同分级组之间BNP、D-聚体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与D-聚体联合检测不仅可以提高CHF诊断准确性,而且还可作为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CHF的客观指标。

  • 标签: B型钠尿肽 D-二聚体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及纤维s蛋白原(FBG)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8例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ACI患者(ACI组)和6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者及Act组不同梗死面积患者血清Hcy、DD及FBG水平的差异,分析ACI组患者血浆Hcy、DD及FBG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CI组患者Hcy、DD、FBG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O.05、P<O.0I);ACI大梗死面积组患者(病灶直径>5cm)血清Hcy、DD及FBG水平均显著高于小梗死面积(病灶直径<5cm)组(P<O.05、P<0.01);ACI患者血清Hcy水平与DD、FBG水平均呈正相关(r=0.564、0.516,P<O.05)。结论血清Hcy、DD、及FBG水平与ACI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并判断梗死面积,指导ACI的诊断及治疗。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D一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产妇生理条件下凝血4项及D-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96例健康非妊娠育龄女性为对照组,另同期选取行孕期体检的96例临产妇为观察组,检测两组D-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分析所得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TT、APTT及PT均值相比于对照组,均低于后者(P<0.05);观察组D-dimer、FIB均值较之对照组,均高于后者(P<0.05)。结论临产妇血液相比于健康非妊娠育龄女性,乃为高凝态,对其实施D-dimer及凝血4项检测,对防治临产妇异常出血及血栓形成等,均具有十分突出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临产妇 凝血4项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D-聚体D-Dimer)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进行血浆D-聚体的临床检测,并对比结果。结果急性心梗患者血浆D-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观察血浆D-聚体的实验指标,可为急性心梗患者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实验数据。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D-二聚体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D-聚体、纤维蛋白原及IL-6、补体C3、C4在急性期过程中的变化。方法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患者100例,健康儿童100例,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L-6水平,血凝分析仪测定血清D-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清中补体C3、C4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过敏症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清D-聚体、纤维蛋白原、补体C3及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过敏症紫癜患儿急性期IL-6、补体C3水平升高提示补体C3、IL-6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生,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液呈高凝状态,适当抗凝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肌钙蛋白T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对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接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共141例(有效改善患者90例,死亡51例),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患者的凝血功能、心功能及炎性指标,判断D-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肌钙蛋白T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对患者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的价值效果。结果死亡组患者的D-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肌钙蛋白T及降钙素原的指标数值均显著高于生存组患者(P<0.05),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联合采用D-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肌钙蛋白T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的方法能够有效帮助医生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判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判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检测中大力推广。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D-二聚体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肌钙蛋白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