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HBVS基因与HCV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融合基因免疫与联合基因免疫的效果,为HBV和HCV融合基因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同时含HBVS基因与HCVC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SCpcDNA3.1、含HBVS基因真核表达质粒SpcDNA3.1、含HCV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CpcDNA3.1分别免疫小鼠;将SpcDNA3.1+CpcDNA3.1联合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抗HBs和抗HCV。结果无论是抗HBs和抗HCV阳转出现的时间、阳转率和体液免疫应答强度,融合基因免疫都优于联合基因免疫:融合基因免疫的抗HBs的应答强度低于SpcDNA3.1质粒的免疫,抗HBc的应答强度高于CpcDNA3.1质粒的免疫。结论HCVC基因或其表达产物对HBVS基因或抗原的表达和提呈有抑制作用;HCVC基因与HBVS基因相融合,更有利于HCV核心蛋白的提呈。

  • 标签: 融合基因免疫 联合基因免疫 C基因 效果研究 pcDNA3.1 真核表达质粒
  • 简介:随着微创腔镜技术的发展,CO2气腹的应用也日渐广泛,通过向腹腔内充入CO2,可为术者操作提供一个良好的手术术野。然而由于机体对CO2的吸收,导致了血内的CO2浓度上升,又会对机体产生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尤其是CO2极易通过血脑屏障,使脑内H+浓度升高,改变脑血流[1]。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CO2气腹时因为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升高而引起的脑动脉血流的变化。

  • 标签: CO2气腹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脑动脉血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和基因共同表达网络鉴定乳腺癌的关键基因。方法: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寻找乳腺癌的关键基因,并使用免疫组化或PCR对其进行验证,从而鉴定出该癌症新的生物标志物或潜在的治疗靶点。结果:从WGCNA中,我们发现了53个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基因。其中,ACTB和DDX5基因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中表现出高表达,而DDX5在TCGA伴转移的乳腺癌样本中也有高表达。结论:ACTB和DDX5基因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中表现出高表达,可能为乳腺癌的关键基因

  • 标签: 肿瘤基因组图谱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乳腺肿瘤 数据挖掘 生物学肿瘤标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和基因共同表达网络鉴定乳腺癌的关键基因。方法: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寻找乳腺癌的关键基因,并使用免疫组化或PCR对其进行验证,从而鉴定出该癌症新的生物标志物或潜在的治疗靶点。结果:从WGCNA中,我们发现了53个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基因。其中,ACTB和DDX5基因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中表现出高表达,而DDX5在TCGA伴转移的乳腺癌样本中也有高表达。结论:ACTB和DDX5基因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中表现出高表达,可能为乳腺癌的关键基因

  • 标签: 肿瘤基因组图谱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乳腺肿瘤 数据挖掘 生物学肿瘤标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急性重症 CO中毒病人在医院治疗过程中应用高压氧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按照便利抽样原则,将 86例接受高压氧治疗的 CO中毒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经过精心护理, 86例中治愈 53例,好转 30例,出现后遗症 8例,死亡 3例,自动出院 1例。结论:高压氧能迅速纠正组织缺氧、改善有氧代谢,促进功能恢复。高压氧能迅速纠正组织缺氧、改善有氧代谢,促进功能恢复。但要早期足程,否则会降低治疗效果。护理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要针对不同特点和不同的治疗阶段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及时总结治疗及护理经验,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高压氧 急性重症 CO中毒
  • 简介:[摘要] 目的:在基因建档中检出DYS449基因座多带型。方法:提取送检样本DNA,经两种扩增试剂盒检测及DNA测序分析。结果:送检样本在DYS449基因座检测出双等位、三等位基因分型,阴阳性对照分型结果准确。结论:多拷贝RM Y-STR基因座异常分型发生率较高,在法医学的实际应用中应予以注意。

  • 标签: []法医遗传学 Y 染色体 Y-STR 多等位基因分型
  • 简介:本科于1992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CO2激光机治疗痔疮,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十余来年收治的1497例患者的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97例,男845例,女652例;年龄以20-50岁最多,最小的15岁,最大的85岁;病程以1~10年最多,共1205例,病史最长者达40余年。

  • 标签: CO2激光 痔疮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相关基因群的表达和初步功能.方法按一步法抽提人直肠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组织的RNA,将2000条人类基因PCR产物按微矩阵排列于化学涂层的载玻片上,制成基因芯片;将等量的直肠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组织总RNA分别逆转录合成荧光分子掺入的cDNA-链做探针,混合后与上述基因芯片杂交,经严格洗片后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计算机分析后比较两种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在2000条基因中,直肠癌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共43条(2.1%),其中上调11条(0.5%),下调32条(1.6%).表达异常的基因与细胞周期调节、细胞骨架与运动、细胞凋亡、细胞内信号传递、DNA的合成与修复、DNA的结合与转录、蛋白质的翻译合成及免疫功能相关.结论微矩阵基因芯片在筛选直肠癌转移时,相关基因的改变具有快速、高通量、高敏度等特点,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差异表达谱的分析为预防和控制直肠癌的转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线索.

  • 标签: 基因表达谱芯片 筛选 直肠癌 转移相关基因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比较三种含HBVS基因与HCVC基因嵌合真核表达质粒的免疫效果;为HBV和HCV嵌合基因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同时含HBVpreS1+preS2+S、preS2+S或S基因与HCVC区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S1S2SCpcDNA3.1、S2SCpcDNA3、1、SCpcDNA3.1分别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抗HBs和抗HCV。结果两次免疫后,全部小鼠均产生了抗HBs和抗HCV,且抗HCV的产生水平高于抗HBs;S1S2SCpcDNA3.1和S2SCpcDNA3.1质粒免疫小鼠,产生抗HBs的水平低于SCpcDNA3.1,S2SCpcDNA3.1和SCpcDNA3.1质粒免疫的小鼠,产生的抗HCV水平高于S1S2SCpcDNA3.1。结论preS基因对抗HBs的产生、preS1基因对抗HCV的产生有负调控作用,说明不同长度的HBV表面抗原基因可以影响抗HBs和抗HCV的产生。

  • 标签: 抗HCV PCDNA3 HBV S基因 真核表达质粒 C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母血游离胎儿DNA检测在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产前早筛的可靠性及其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B超异常孕妇外周血样本120例,利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技术进行出生缺陷的筛查。结果:通过NIPT 检查120例发现,,109例正常,,11例异常,占比9.1%,21三体6例,18三体3例,13三体2例。结论NIPT在21-三体综合征的检测中灵敏度高于 18和13-三体综合征及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可以作为21三体综合征的协助诊断方法。

  • 标签: 胎儿基因组病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需要经历染色质结构活化、DNA复制、转录起始及转录、翻译及翻译后加工等过程,这些过程同时也成为基因表达的调控点。本文在染色质、DNA、RNA三个层面阐述了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以及其在基因水平防治肾脏疾病方面的意义。

  • 标签: 真核基因调控 染色质结构 DNA RNA
  • 简介:  俄罗斯遗传学专家雷奇科夫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后发现,血缘关系越远的婚姻所生的孩子越聪明,近亲结婚后患无穷,会使后代的智力或身体有严重的缺陷。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是非洲人的后裔,莱蒙托夫有苏格兰的血统,俄罗斯著名诗人茹科夫斯基的母亲是土耳其人。而普希金由于近亲结婚,其子女没有一个成器的。  雷奇科夫指出,决定一个人眼睛颜色或身高及是否易感染某些疾病的所有基因都是成对的,它们分别来自自己的父亲和母亲,而真正起作用的只有一种基因。黑人父亲和白人母亲生的孩子或像父亲一样皮肤黝黑,或像母亲一样皮肤白皙,但绝不会是黑白相间。带有疾病因素的不健全基因往往不起作用。但如果父母的血缘关系近,双方都带有不健全的基因,孩子就不可避免会有缺陷或疾病。  ……

  • 标签: 应注意 择偶应 注意基因
  • 简介:目前认为,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研究这些基因.不仅能提高我们对胃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确定性.并为临床上进一步提高基因或靶向治疗等手段的疗效提供理论基础。与其他消化道肿瘤的发生一样,多次基因突变结果的累积,导致癌基因的过度表达、抑癌基因的失活、DNA错配修复功能缺失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分子基础。

  • 标签: 基因研究进展 胃癌发生 DNA错配修复 消化道肿瘤 病理过程 靶向治疗
  • 简介:基因作为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人类已经开始利用它来生产蔬菜、制造家畜,而不受季节的影响。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基因已经触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还将使人类的本质发生根本改变。研究证实,不同的食物在体内引起的化学变化是不同的,其根源就是基因。如果你...

  • 标签: 肥胖基因 造福人类 金微粒 科学家 无性繁殖 基因工程技术
  • 简介:目的:通过对先天性巨结肠(HD)病变段层粘连蛋白(LN)转录表达的研究,探讨肠壁微环境改变对HD的形成作用以及与RET基因学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RT-PCR技术对HD病儿层粘连蛋白Mrna在无神经节细胞段、有神经节细胞段、正常段的表达进行检测,美国alpha9900凝胶图像分析系统判定表达强度,SPSS软件统计分析,推断LN的作用,同时检测RET基因的表达,用直线相关关系研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LN基因在无神经节细胞段异常高表达(P<0.05),无神经节细胞段<有神经节细胞段<正常段;而RET基因的表达正好相反,无神节细胞段<有神经节细胞段<正常段,在无神经节细胞段明显减少,两者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HD无神经节细胞段LN的增高是内在的,LN增高引起肠神经细胞过早分化、定居导致无神经节细胞症的发生,可能与RET基因有一定内在联系.

  • 标签: HIRSCHSPRUNG病 基因 层粘连蛋白 基因 RET 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构建一种实用稳定的CO2人工气腹动物模型,模拟新生儿腹腔镜手术环境。方法32只健康新西兰幼兔(3周龄,体重0.8~1kg),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单纯腹腔麻醉;开腹组,麻醉后行开腹手术暴露腹腔;低压气腹组,腹腔气腹压力维持于6mmHg;高压气腹组:腹腔气腹压力维持于12mmHg。采用10%水合氯醛3ml/kg腹腔麻醉,追加采用4%水合氯醛1ml/kg。麻醉时间持续4h。气腹组采用精密电子压力计控制CO2输入的方法维持目标气腹压力。结果应用精密电子压力计可以维持理想的气腹压力。各组幼兔围手术期心率、呼吸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h内进食量恢复正常,术后7d切口拆线,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出血及死亡。结论采用幼兔作为动物模型、精密电子压力计维持CO2气腹压力的方法,可成功建立用于研究新生儿腹腔镜手术的CO2人工气腹模型。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CO2气腹 幼兔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索60Co-γ辐照条件下影响左氧氟沙星降解的因素(辐照剂量、初始浓度、N2/O2饱和及自由基清除剂等)。方法分别配制不同初始浓度的左氧氟沙星溶液(10、50、100mg·L-1、100mg·L-1+N2饱和、100mg·L-1+O2饱和、100mg·L-1+10%叔丁醇、左氧氟沙星粉末),经不同辐照剂量(0.3、0.6、1、2.5、5、10kGy)的60Co-γ辐照后,利用HPLC法测定溶液中剩余左氧氟沙星的含量。结果左氧氟沙星的降解受到初始浓度及辐照剂量的影响,初始浓度越低,辐照剂量越大,降解越彻底。而粉末状态几乎不降解。与N2或空气饱和相比,O2饱和显著降低了左氧氟沙星的降解率。添加自由基清除剂叔丁醇后,左氧氟沙星的降解明显受到了抑制。结论60Co-γ辐照处理可以成为有效降解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新方法。对左氧氟沙星而言,浓度越低,辐照剂量越大,降解越彻底。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辐照 降解 自由基清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