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振动训练影响肌肉力量变化的机制仍不明确。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从振动训练对肌肉的适应机制、神经的适应机制、激素的适应机制入手,对国内外振动训练对肌肉力量的影响机制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为未来振动训练的肌肉力量影响机制及其运用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振动训练 肌肉力量 影响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肝癌诊断中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50例CT/超声检查结果阳性征象患者临床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诊断。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价并比较CT与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诊断效能,观察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诊断的小肝癌分类情况。结果: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的阳性预测值96.55%,阴性预测值90.48%,灵敏度93.33%,特异度95.00%,准确度94.00%,灵敏度、准确度与CT检查差异显著(P<0.05)。经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准确检出的28例研究对象中,46.43%为速升速降型,35.71%为缓升速降型,10.71%速升缓降型,7.14%为缓升缓降型,以分别以动脉供血、动脉门脉供血、门脉供血、供血较少为主要表现。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对小肝癌诊断具有较好灵敏度、准确度,可有效判断小肝癌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 小肝癌 临床诊断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Kinect体感技术结合全身振动疗法改善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康复训练;研究组进行Kinect体感技术结合全身垂直律动机治疗。结果 研究组各项指标全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明显,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全身振动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在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研究队列,并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肌电组(n=30)及联合组(n=30),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及全身振动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其康复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前肌电组及联合组踝关节活动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均优于肌电组,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尘肺病人排痰护理期间应用体外振动排痰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5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慢阻肺患者护理中振动排痰护理的应用价值及对住院时间的积极影响。方法:择取80例接受振动排痰治疗的慢阻肺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通过摸球确定分组,对照组中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振动排痰的临床效果。方法:到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有44例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根据治疗需要结合患者的意见,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有24名应用常规抗感染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共20名,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振动排痰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以及降钙素原,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的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临床中通过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振动排痰术能够有效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降低患者的研究水平,恢复患者的呼吸功能,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 振动排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心理干预联合振动排痰的效果。方法:以80例老年COPD患者做随机研究,病例所选均为2019.06-2021.03之间,依据不同疗法均分为2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对比组,实验组同时采取心理干预联合振动排痰。比较2组心理评分及肺功能指标。结果:2组统计对比干预后FEV1、FVC等水平、SDS、SAS等评分的结果后以实验组数据更优(P<0.05);但干预前2组统计对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临床护理老年COPD患者中心理干预联合振动排痰的效果显著,即可改善患者肺功能,且可消除不良心理,可做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理干预 振动排痰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MRI和磁共振动脉成像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及检出率。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8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展开研究,分别采用CT,MRI和磁共振动脉成像对患者诊断,比较三组疾病检出率,分析三种检测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CT检查阳性率45.00%低于MRI检查62.50%与磁共振动脉成像检查82.5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RI检查阳性率62.50%低于磁共振动脉成像检查82.5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检查中,MRI检查与磁共振动脉成像检查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CT MRI 磁共振动脉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频振动治疗仪配合全面护理应用于支气管肺炎患儿排痰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70例于2018年9月到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分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全面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多频振动治疗仪,对患儿护理前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情况、吸痰间隔时间、住院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喘憋缓解时间、肺啰音缓解时间、呼吸音改善率、胸片改善率、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前,患儿的PaCO2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PaCO2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的吸痰间隔时间明显较长,住院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喘憋缓解时间、肺啰音缓解时间明显较短,呼吸音改善率、胸片改善率明显较高,相较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多频振动治疗仪 全面护理 支气管肺炎 排痰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围术期呼吸训练器与震动排痰背心排痰在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01-2021.02期间我科室收治的82例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呼吸训练器与震动排痰背心进行排痰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口痰咳出时间、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围术期护理 呼吸训练器 震动排痰背心 胸腔镜肺癌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振动排痰联合心理干预对其肺功能、希望水平和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72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心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振动排痰,对比两种干预措施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与振动排痰法联用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集束化护理与振动排痰法联用)和对照组(常规护理与叩背排痰法联用)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年龄肾功能检查实施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动态对比增强技术的肾脏形态学和血流量情况。方法:搜集63例本医院已实施对治疗的肾功能检查且结果正常者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时间实际为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以年龄为分组方案,分别为<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全部受检者均予以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动态对比增强技术,统计及对比组间肾脏形态学及血流量指标。结果:(1)<40岁组与40-60岁组肾功能检测肾脏长度和宽度、40-60岁组与>60岁组长度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40岁组肾功能检查皮质厚度高于40-60岁组与>60岁组,<40岁组长度大于>60岁组,>60岁组宽度短于<40岁组与40-60岁,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40岁组与40-60岁组肾功能检查血流量高于>60岁组,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肾功能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动态对比增强技术 肾脏形态小 血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