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下肢慢性静脉溃疡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10例下肢慢性静脉溃疡患者(10条患肢)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并联合应用透光曲张静脉刨吸术、泡沫硬化剂注射、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等方法处理小腿病灶。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采集数据,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方法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均成功实施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在术后的VCSS评分项目中得到改善[(12.3±2.06)vs(9.6±1.71)]。随访(6.70±1.45)个月,疼痛较前均有缓解,未发现患肢有曲张浅静脉残余或复发,8例溃疡基本愈合,仅有2例还有残余溃疡,但都控制在2cm内,已愈合的溃疡未见复发。结论下肢慢性静脉溃疡经正确选择联合治疗方案进行处理后的效果是理想且安全的,而且其短期效果稳定。

  • 标签: 下肢慢性静脉溃疡 透光直视旋切术 泡沫硬化剂注射 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治疗方法,进一步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从近三年来我院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为30例。对照组采用酮康唑针和酮康唑滴眼液治疗,实验组采用氟康唑针和氟康唑滴眼液联合治疗,在治疗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3.3%,实验组的临床疗效中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氟康唑针联合氟康唑滴眼液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 标签: 真菌性角膜溃疡 氟康唑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的表达.方法93例胃溃疡患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32例;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30例;两个因素相结合31例),健康对照组30例.取患者血液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MMP-3,-7,-9和TIMP-1表达.结果胃溃疡患者中MMP-3,-7和-9和TIMP-1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溃疡患者比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组有更高MMP-7,MMP-9,TIMP-1表达(P〈0.05).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双因素组MMP-7和MMP-9的强度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组表达类似,但比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组低(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溃疡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溃疡表达MMP-7,MMP-9,TIMP-1较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双因素组MMP-7和MMP-9的强度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胃溃疡患者相似.

  • 标签: 胃溃疡 幽门螺旋杆菌 非甾体类抗炎药 MMPS TIMP-1
  • 简介: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外伤后足踝周围软组织缺损16例.结果16例中1例远端皮瓣坏死,其余均Ⅰ期愈合.随访2个月~2年,皮瓣无溃疡,外观可以接受.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踝周围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足踝周围 软组织缺损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 修复 足踝部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辨证思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的思路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中药治疗方法。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而对中医辨证思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两组患者给予不同方法的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50例患者,20例治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94%;对照组50例患者,10例治愈,8例显效,16例有效,16例无效,总有效率6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中医辨证思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中医辨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在2012年下半年度至2013年上半年度在我院收治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中选取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三联疗法即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阿莫西林、甲硝唑和雷尼替丁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观察组中有30例患者转阴,对照组则有19例患者转阴。结论使用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PUA)的临床表现及胃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诊治的94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4例PUA患者中共检出溃疡170个,其中胃溃疡59例,占62.8%,十二指肠溃疡22例,占23.4%,复合溃疡13例,占13.8%。圆形溃疡97个、椭圆形溃疡36个、不规则形溃疡29个、线形溃疡13个;溃疡直径<lcm125个、1.0~2.0cm37个、>2.0cm13个。胃溃疡位于胃体9例(占14.7%)、胃底13例(占21.3%)、胃角17例(占27.9%)、胃窦22例(占36.1%)。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具有逐年稳步增高倾向,以高位溃疡较多,临床症状不典型且并发症多,临床上容易漏诊误诊;早期胃镜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老年 临床表现 胃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机理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结论烧伤后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与休克期过度不平稳有关还与烧伤创面感染、小儿烧伤后机体代谢能力较差有关,可延长使用雷尼替丁,使用胃粘膜保护剂,一旦发生溃疡出血,即使用强抗酸剂等治疗,绝大多数出血是可以控制的。

  • 标签: 《》 烧伤 应激性溃疡 治疗及分析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2011年5月26因腹痛伴间断血便2年收入我利。患者于2009年5月、2010年12月及2011年4月先后3次解暗红色血便,每次艟约100~200g,

  • 标签: 孤立性盲肠溃疡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2年48例糖尿病变患者的资料作为观察组,同期5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的资料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视网膜病变37例,占77.1%,对照组视网膜病变者16例,占32.0%,观察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程、高血压患病率、c反应蛋白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显著增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重视并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

  • 标签: 糖尿病足 视网膜病变 危险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胫后逆行岛状皮瓣技术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3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32例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16例,对实验组病患采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胫后逆行岛状皮瓣行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手术,在对照组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胫后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手术,对比手术后病患表皮坏死、不良症状发生、愈合情况、皮瓣成活率、病患满意度、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一般资料P值大于0.05,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以及对照组皮瓣修复前后P值小于0.05,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没有病患发生表皮坏死现象,对照组有1例发生表皮坏死现象,住院费用实验组比对照组少,但是P值大于0.05,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有1例病患发生淤紫现象,而对照组共有3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淤紫以及肿胀等不良症状,实验组所有病患I期甲级愈合,对照组有2例延期II期愈合,两组皮瓣成活率均为100%,实验组住院天数实验组比对照组短,实验组病患满意度比对照组病患满意度达,并且P值小于0.05,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胫后逆行岛状皮瓣行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手术总体效果比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胫后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手术的效果好,这种隐神经营养血管胫后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相当具有研究以及推广价值。

  • 标签: 胫后逆行岛状皮瓣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愈疡舒胃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口服雷贝拉唑与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愈疡舒胃散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愈率治疗组分别为91.7%和71.7%,对照组分别为88.3%和5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愈疡舒胃散结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中西医结合疗法 愈疡舒胃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并观察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将15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进行弗莱莫星+雷尼替丁+维敏胶囊,维敏胶囊+雷尼替丁,单纯雷尼替丁治疗。结果A组5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有效,其中2例好转,48例痊愈。B组50例患者中,3例无效,12例好转,35例痊愈,C组50例患者中,3例无效,10例好转,37例痊愈。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病情受到幽门螺旋菌的影响,HP阳性患者病情易于加重,同时复发率更高。在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单一药物治疗的效果不如联合用药,其中,弗莱莫星+雷尼替丁+维敏胶囊联合治疗的效果十分良好,适于在临床领域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消化道溃疡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溃疡患者123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奥美拉唑、西咪替丁、泮托拉唑治疗,对其疗效观察和对比。结果奥美拉唑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是最明显的,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1%;效果相对较差的是西咪替丁组,比奥美拉唑组的治疗效率低10.3%。结论在治疗胃溃疡的时候,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最佳,在临床中应该大力推广。

  • 标签: 胃溃疡 胃酸 奥美拉唑 胃黏膜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剥脱电凝两用导管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我们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主干剥脱基础上,在静脉造影指引下采用导管电凝法对69例(76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的溃疡区域进行治疗,同时配合溃疡局部清创、加压包扎治疗。结果76条患肢溃疡面全部愈合。1例发生电凝部位血肿,切开引流后治愈;2例合并电凝部位皮肤烧伤,换药后治愈;3例曲张静脉残留,局麻下电凝治愈;1例发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保守治疗后好转。未发生动脉损伤、动静脉瘘、肺栓塞等合并症。结论应用剥脱电凝方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具有方法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曲张性溃疡 电凝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为以后的治疗寻找合理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中心中医科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间就诊的17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划分为观察组组(A组)与对照组(B组),观察组给予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四联疗法治疗,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2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这两组患者均取得一定的治疗成效。在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上,观察组HP清除率为82.8%,对照组HP清除率80.5%;两组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溃疡愈合比较上,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6%(P>0.05)。在溃疡复发率比较上,观察组复发率5.7%,对照组的复发率为12.6%,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缓和消失时间上,观察组为(3.19±1.47)d,对照组为(4.67±2.39)d,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效果显著,可以缩短患者病情恢复的时间,在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等方面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降低治疗之后疾病的复发率,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加味黄芪建中汤 症状缓和消失 HP 清除率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消化性溃疡PU是种常见疾病,对人类身体健康影响很大。西药疗法当中的三联疗法为幽门螺旋杆菌治疗阳性PU首选的方案,而四联疗法是补救方案,在中药疗法当中,中药复方也具有较好疗效,跟西药疗法当中的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效果相似,并没有显著差异,不过中疗法汤剂成分较为复杂,服用不便,疗程也较长,其成本比西药要高,对消化性溃疡治疗精简方法还有待研究提高,中药方面存在成分复杂,药理不明确问题,如果中西药联合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谨慎应用。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消化性溃疡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兰索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期间至我院消化科就诊的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抗幽门螺旋杆菌、保护胃黏膜常规治疗的同时,抑酸药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法莫替丁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胃镜表现来评估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的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愈合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中兰索拉唑的联合应用更能良好改善患者临床表现,减轻患者病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能明显提高患者临床胃镜愈合率,良好减轻患者病情。

  • 标签: 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表现,兰索拉唑,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患者49例,选取同期进行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治疗患者18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的呕吐频率、呕吐量以及钡剂排空时间均显著高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吻合口破裂瘘、术后梗阻、胃排空障碍以及营养性合并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患者,应该在早期对其进行手术治疗,解除梗阻,并配合给与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肠道外营养、纠正贫血、积极预防并发症处理,对于患者痊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瘢痕性幽门梗阻 临床特点 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