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结合缺血后处理治疗急性脑中动脉闭塞的对比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在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 50 例急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单纯血管治疗,观察组进行血管结合缺血后处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脑梗死体积以及手术前后的 NIHSS 评分之间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为 92% ,高于对照组的 64% , P<0.05 。观察组术前、发病 24 小时的脑梗死体积分别为 1.7±0.7 、 3.5±1.2 ,均要低于对照组,发病后的脑梗死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手术前后的 NIHSS 评分分别为 13.7±7.2 、 2.5±1.5 ,手术后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 P<0.05 。 结论:血管结合缺血后处理治疗急性脑中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血管内再通 缺血后处理 急性脑中动脉闭塞
  • 简介:摘要: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变化较快,因此在患者的治疗中要给予高度关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治疗中,以血管在疏通为治疗手段,是改善患者病情的主要手段,并且在治疗的同时也要开展有效的护理。常规护理干预无法为患者开展全面、多层次的护理干预,因此患者的护理舒适度较差,无法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在临床治疗中,为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开放绿色通道、开展康复护理以及二级防护的同时,要针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进展给予不断的研究。

  • 标签: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血管再通 护理进展
  • 简介:本文在描述血管狭窄的病理学和细胞学机制的基础上,将抑制血管狭窄的目的基因分为抗增殖基因、抗迁移基因和多效基因并系统总结了近十年来的研究结果,并对载体选择及输送方法进行了回顾,同时指出了基因治疗在此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 标签: 再狭窄 基因治疗 血管再狭窄 病理学 发展方向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Solitaire支架动脉取栓术联合多模式血管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取Solitaire支架动脉取栓术联合多模式血管术,为研究组。同期选取60例采用动脉取栓术联合多模式血管术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發病至置鞘成功时间及发病至血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残疾及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Solitaire支架动脉取栓术联合多模式血管术能够显著降低NIHSS评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Sofitaire支架动脉取栓术 多模式血管再通术 临床疗效 
  • 简介:PTCA、支架植入、血管移植等是血管疾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但术后狭窄率30%~40%,严重地影响手术远期效果.狭窄主要由于血管内膜损伤后导致的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以及细胞外基质降减和合成,实际上是血管壁调控失衡的自我修复过程,与血管活性物质、细胞生长因子等因素的刺激有关.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血管狭窄
  • 简介:摘要:PICC导管置入术的原则是将中心静脉PICC导管插入外围。PICC导管穿过肘部前部的外周静脉,然后沿着血管进入上部中空静脉。(外周静脉是有价值的静脉的首选,其次是肘中静脉和垂直静脉),这使得可以以高速和高速将药物直接注射到静脉中,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留置 PICC导管的原则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具有许多优点,如并发症少、静脉停留时间长。然而,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并发症,最常见的是PICC导管堵塞。本文论述了国际贸易条约原则适用过程中出现的复杂性,并分析了预防和补救措施。

  • 标签: PICC导管 导管堵塞 预防护理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溶栓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发生率、血管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有患者血管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预后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血管率比对照组高,血管未通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症状发生率以及预后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急性 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机械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以及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份之间,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法,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机械法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研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所获得的数据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数据结果,所得结果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结果说明,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机械法进行治疗,所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且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情分也有着明显的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意义以及价值。

  • 标签: 血管内机械再通法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s-CRP与梗死相关血管早期自发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且确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180例,我们根据患者动脉造影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将其分为两组,即血管未通组(n=100)和血管组(n=80),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立即进行采血准备,同时对其血清hs-CRP水平进行评估级常规超声检查,并于患者症状发生12h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血管未通组与血管组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血管(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3支病变)比较,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管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13±13.46)mg/Lvs(26.31±22.54)mg/L,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hs-CRP与梗死相关血管早期自发呈相关性,且hs-CRP水平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自发再通 冠状血管造影术 hs-CRP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个性化护理对输卵管堵塞术后患者的情绪以及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输卵管堵塞术患者为试验对象,以简单随机化法进行分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个性化护理。结果:实验组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输卵管堵塞术后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能够提高率,能够改善负性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输卵管堵塞 再通术 个性化护理 情绪 再通率 影响效果
  • 简介:胆道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经窦道胆道镜取石改变了胆道术后残余结石需要行多次于术的弊端,已经成为治疗术后残余结石的理想途径和首选方法。

  • 标签: 肌道疾痫 胆道引流管 实道 再通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老年下肢血管介入治疗后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针对196名患有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人进行研究。将病人分到实施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对照组(n=98)和实施血管介入术的研究组(n=98)。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ABI和皮温和并发症出现率,以及分析介入治疗后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半年,研究组ABI和皮温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管介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深静脉置管导管堵塞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近两年在我院外科深静脉置管患者发生导管堵塞的43例,采用调整导管尖端位置和物质等量置换法结合溶栓剂(如5000u/ml尿激酶溶液和纯肝素液)进行疏通。记录导管率、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43例导管堵塞患者通过疏通治疗后,有42例,总率97.3%,部分堵塞组率高于完全堵塞组,平均时间为(13±5.6)分钟。未发生感染、导管脱出和与溶栓剂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对堵塞的深静脉导管及时采用以上方法,可安全有效疏通导管,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因此,以上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激酶 肝素液 深静脉导管 堵塞 再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导致 冠心病血管化治疗后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于 2014 年 8月至 2016年 3月收治的行 冠心病血管化治疗患者 98例,患者 符合 介入治疗 指征 选择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根据患者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为抑郁组(超过 52 分 )与非抑郁组( 未超过 52 分 ) 。并对治疗后的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术后发生抑郁的因素分析。 结果:导致患者抑郁的原因为女性、治疗时间、既往心肌梗死病史。 结论:女性 、治疗时间、既往心肌梗死病史 是导致 冠心病血管化治疗后发生抑郁的主要 危险因素。

  • 标签: 冠心病 再血管化治疗 抑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络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以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间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76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其中观察组38例采用心络进行治疗,对照组38例采取银杏叶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8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通心络 心脑血管疾病 银杏叶片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09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介入治疗输卵管堵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9月输卵管堵塞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输卵管率为93.8%,怀孕率为37.5%,并发症发生率为0,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介入治疗输卵管堵塞中,能够保障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恢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输卵管堵塞再通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大隐静脉激光腔内闭合术后早期率及由于而切除后血管组织学特征。方法110例(135条肢体)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接受激光腔内治疗,进行持续12个月的多普勒超声随访,对由于而手术切除的血管进行病理检查。结果随访期间,128条肢体(94.8%)的血管稳定闭塞,7条肢体(5.2%)存在大隐静脉完全或部分。组织病理学模式类似于自发性血栓性浅静脉炎闭塞后。结论大隐静脉激光腔内闭合术的疗效可靠,操作简单,临床复发率低,其术后复发的主要模式类似于自发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改变,存在多腔结构。对于主干血管迂曲较严重、曾行硬化剂治疗以及血凝状态异常者,激光治疗时需先行高位结扎术。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激光腔内闭合术 再通
  • 简介:【摘要】目前,中心静脉导管(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常见的置管途径有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和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导管堵塞是中心静脉置管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临床堵管的原因不同,其处理各异,国内有报道[ 1],使用美国 BD 公司生产的 PICC,堵管发生率为 39.25%。以 0.1N 浓度的盐酸清除非配伍药物的沉积;以 70%的乙醇清除脂肪沉积;以降低 pH 提高溶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堵塞 尿激酶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输卵管术在输卵管近端阻塞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到 2018年 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输卵管近端阻塞不孕症患者 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 24例(输卵管 48支),对照组行输卵管加压液治疗,研究组行选择性输卵管术,对比两组患者输卵管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输卵管成功率为( 84.4%),明显高于对照组( 36.7%),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在输卵管近端阻塞临床治疗上,输卵管术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的特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输卵管近端阻塞 输卵管再通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急性心梗是心脏的肌肉发生了坏死,而且还是速度特别快的急性期,它是因为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造成的。临床上的表现有胸痛,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还有急性循环的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伴随发热;尽早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溶栓可最大限度地缩小梗死范围,抢救濒死的心肌,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存活率;冠脉的对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有显著影响。溶栓治疗是使冠脉、恢复冠脉灌注、缩小梗死面积和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方法。基层医院因设备及技术的限制,不能开展介入治疗,所以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为一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  心肌梗死 急性患者 尿激酶 再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