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61岁,因体检发现右上纵隔阴影,经胸部CT检查诊断为纵隔肿瘤,于1999—04—24入院。检查:一般状态尚好,皮下未触及结节。气管居中,胸廓对称,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音纯整。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活跃。各项化验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心电图及腹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改变。胸部X线检查见右上

  • 标签: 纵隔肿瘤 肿瘤例 胸内脊
  • 简介:目的探讨椎管内多发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本组男11例,女4例。年龄16~81岁,(51.0±21.2)岁。病程2~27月,(11.0±7.6)月。均无皮肤咖啡斑及体表神经纤维瘤,头颅MR未见异常。增强MR示椎管内髓外硬肿瘤46个,其中≥0.5cm肿瘤35个,肿瘤累及颈段1例,累及胸段5例,累及腰骶段12例。手术方法:采用后正中入路椎板切除术切除肿瘤,〈1cm者切除半椎板,在显微镜下操作,力争保留重要的载瘤神经而将肿瘤自神经上剔除,如肿瘤与神经无法分离,尽可能游离神经根在切除肿瘤后行神经根吻合。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及激素治疗,术后戴颈围领、围腰保护2个月,同时训练腰背部肌肉。结果15例手术肿瘤全切12例,其中1例行神经根吻合;未全切的3例中2例术前诊断为多发神经纤维瘤或神经鞘瘤,因部位散在且直径〈0.5cm未考虑手术切除,另1例术中见肿瘤与多根神经根粘连,病理为转移瘤,仅行部分切除减压术。手术共切除肿瘤33个。病理:神经鞘瘤8例,神经纤维瘤1例,室管瘤2例,黑色素瘤1例,腺癌转移1例,脊瘤2例。黑色素瘤患者于术后22个月死亡,转移瘤患者于术后1年死亡,余13例随访4~72个月,平均30.1月,肿瘤无复发增长,其中2例多发神经鞘瘤未手术全切除者分别随访12、43个月,肿瘤无明显增长。13例存活者术后KPS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术前75.4±13.3,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97.7±6.0,t=-7.366,P=0.000)。结论椎管内髓外硬下多发肿瘤以良性居多,中老年多见,半椎板及次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0.5cm的无症状肿瘤可严密随访。

  • 标签: 椎管内肿瘤 多发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卵泡纤维瘤组肿瘤(OTFG)的影像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 将30例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OTFG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展开CT检查及手术治疗,并就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诊断准确率为96.67%,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诊断OTFG的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提供详细的影像学资料,进而有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卵巢卵泡膜纤维瘤组肿瘤 影像表现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放射治疗胸腹部肿瘤患者中应用热塑体体位固定技术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在本院开展放射治疗的60例胸腹部肿瘤患者,以硬币法将各30例患者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体位固定使用真空垫,研究组体位固定使用热塑体。对比两组的摆位误差值、固定精确度。结果:研究组X轴、Y轴、Z轴的摆位误差值均比对照组小(P<0.05)。研究组的固定精确度(96.67%)比对照组(76.67%)高(P<0.05)。结论:在放射治疗胸腹部肿瘤患者中应用热塑体体位固定技术可以缩小摆位误差,提高体位固定的精确度,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放射性损伤。

  • 标签: 胸腹部肿瘤 热塑体膜 放射治疗 体位固定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浓度的聚维酮碘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细菌生物(BBF)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在45枚钛板表面建立SA的BBF后,将其随机分成3组,每组15枚钛板。其中两组随机选取10枚钛板分别置于0.25%、0.5%浓度的聚维酮碘溶液中作用5min,另外一组作为空白对照组;各组中的其余5枚钛板经超声裂解后做细菌培养,观察是否有细菌生长。3组活菌率比较以SPSS17.0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不同层的活菌率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对照组培养24h后成熟BBF中层活菌率为(67.4±1.1)%,底层活菌率为(39.4±2.2)%。中层和底层的BBF活菌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t=35.81,P〈0.01)。0.5%、0.25%聚维酮碘溶液作用5min后的BBF的中层、底层活菌率分别为(66.7±1.4)%,(38.2±3.2)%、(66.5±1.0)%,(39.1±2.4)%;0.5%聚维酮碘溶液作用5min后的BBF的中层、底层活菌率与0.25%聚维酮碘溶液作用5min后的BBF的中层、底层活菌率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0.25%和0.5%聚维酮碘组钛板经超声裂解后的血平板细菌培养均可见SA菌落形成。结论0.25%、0.5%浓度的聚维酮碘溶液对钛板表面SA的BBF作用5min无明显抗菌活性。

  • 标签: 葡萄球菌 金黄色 骨板 生物膜 聚维酮碘 抗菌药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在复杂视网膜脱离术中刮刀的具体应用以及其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 采取资料分析法,针对40例患有视网膜脱离病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患者,将手术过程中是否联合内界剥除,可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有20例,对照组20例,手术之后均采用填充硅油进行治疗,在患者玻璃体手术三个月之后以及取出硅油,术后三个月使用oct观察瘤的患者视网膜水肿以及视网膜瓣膜情况,记录患者视力。结果 随访6~12个月之后,玻璃体切除患者术后三个月oct见黄斑视网膜前形成者中,实验组有0例,对照组有3例,且对于存在黄斑水肿的患者实验组有1例,对照组,有5例,硅油填充之后网膜复位率中实验组为89%,对照组为90%,取出硅油术后三个月之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新的视网膜前,黄斑水肿者实验组为5.3%,对照组为14%,最终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视网膜均复位,两组患者术后相比术前视力有所提升,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利用磨刮刀进行内界剥除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能够降低患者术后黄斑前发生概率,并且对于黄斑水肿术后视力视网膜复位成功率无显著影响。

  • 标签: 膜刮刀 内界膜 剥除 应用
  • 简介:目的研制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锚定的表达热休克蛋白(HSP)70的肠癌细胞瘤苗,研究其抗肿瘤治疗作用。方法以先期实验制备的表达HSP70肠癌细胞株CT26。扩增后以本研究组早先研制的跨型SEA蛋白转染法锚定肠癌细胞,灭活并制备双重修饰的肠癌细胞瘤苗。观察瘤苗在体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刺激效应;在BALB/c小鼠结直肠癌移植模型中观察瘤苗的抗癌治疗作用:瘤体生长抑制和荷瘤鼠的生存时间;并同时检测实验鼠的自然杀伤细胞(NK)和细胞毒淋巴细胞(CTL)活性。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均证明瘤苗细胞的双重修饰:SEA锚定,HSPT0表达并结合在瘤苗细胞膜表面。比较对照。SEA锚定或表达HSPT0的单一修饰瘤苗均显示出较高的鼠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效应;较强的瘤体生长抑制。并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延长。而SEA锚定的表达HSP70的双重修饰瘤苗比单一修饰瘤苗,有着更高的淋巴增殖刺激效应,更强的瘤体生长抑制作用,并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进一步延长。结论成功研制了超抗原SEA锚定的表达HSPT0的肠癌细胞瘤苗,此双重修饰瘤苗对结直肠癌荷瘤小鼠有更强的治疗作用。

  • 标签: 超抗原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 热休克蛋白70 结肠肿瘤 瘤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富含脂肪的食品曾经被认为是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罪魁祸首,但最近的研究认为,这些疾病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碳水化合物,而且碳水化合物还有好坏之分。

  • 标签: 糖指数 心血管疾病 碳水化合物 葡萄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Allium覆金属输尿管支架在恶性肿瘤所致复杂输尿管梗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护理研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6例恶性肿瘤所致复杂输尿管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包括Allium覆金属输尿管支架的植入。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类型、梗阻部位等。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输尿管支架植入后症状明显改善,平均梗阻缓解时间缩短,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对照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较长,疗效不如实验组显著。实验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表现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对照组则出现了输尿管支架脱落、感染等并发症情况。两组患者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llium覆金属输尿管支架在恶性肿瘤所致复杂输尿管梗阻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Allium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 恶性肿瘤 复杂输尿管梗阻 临床应用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骨科表皮葡萄球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离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将本院骨科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送检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检测出表皮葡萄球菌72例。结果表皮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显示不同程度耐药,但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医院内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高,造成感染日益严重,院感部门应加强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表皮葡萄球菌 抗生素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葡萄膜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临床收治的60例葡萄膜炎患者作进行调查。按随机排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施治。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率、不良反应率。结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常规组60.00%,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0.0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3.33%;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13.33%,明显低于常规组30%,P<0.05。结果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葡萄膜炎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辩证 葡萄膜炎 治疗效果
  • 简介:葡萄球菌是临床常见病原菌,可引起皮肤软组织、血液、心内膜、肺部、骨髓等各类感染。近年来,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的广泛传播给治疗带来严峻挑战,而利奈唑胺、达托霉素、替加环素和特拉万星等药物的上市,给临床医师带来更多选择。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于2011年1月首次发布了基于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制订的MRS感染治疗指南,推荐治疗方案并对抗革兰阳性菌药物进行评价。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在此对葡萄球菌相关问题及治疗策略作一概述。

  • 标签: 葡萄球菌感染 治疗指南 抗革兰阳性菌药物 耐药葡萄球菌 循证医学证据 推荐治疗方案
  • 简介:目的了解四川某三甲医院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掌握程度,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相应的对策,提高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准确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相关知识问卷,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和OGTT知识调查。OGTT知识调查由试验目的、试验前准备、试验中注意事项、试验后标本处理、结果判读等组成,通过半结构式面对面调查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对OGTT试验的知晓率并进行分析。结果对OGTT试验目的知晓率为71.4%,对试验前准备知晓率为54.0%,对试验中注意事项知晓率为52.0%,对试验后标本的正确处理知晓率为35.7%,对试验结果判断正确的知晓率为28.5%,综合以上分析平均知晓率为48.3%。接受过OGTT试验相关知识教育的患者为60.0%。接受相关知识主要来自医生和护士,较少从陪伴、家属、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处了解。结论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对OGTT试验知晓率较差,需加大对OGTT试验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患者对OGTT试验的掌握度,从而保证OGTT试验的准确率。

  • 标签: 葡萄糖调节受损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