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药液外渗的效果。方法以74例出现化疗药物外渗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归为观察组,并纳入同期74例未出现化疗药物外渗患者为对照,将其归为对照组,分析影响患者出现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基于循证护理对策,以接受化疗药物治疗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61例,常规组仍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手段,研究组应用循证护理对策干预,统计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和常规组患者化疗药物外渗预防效果。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化疗知识、不良心理反应、静脉滴注时间均是影响患者出现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P

  • 标签: 循证护理 恶性肿瘤 药液外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液冲洗结合护理干预对肛瘘拖线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2021年1月-2023年1月接受肛瘘拖线术治疗的患者,并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予常规护理干预)、B(n=30,予中药液冲洗+常规护理干预)两组,并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B组术后2周创面面积及疼痛评分均更少,伤口愈合、住院及疼痛持续时间均更短,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肛瘘拖线术治疗的患者展开中药液冲洗结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加快伤口愈合速度,并缓解术后疼痛程度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预后意义积极,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中药液冲洗 护理干预 肛瘘拖线术 伤口愈合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血液酒精浓度检测的过程中其不同保存条件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6月-2023年12月在进行酒精浓度检测过程中所抽取的30例驾驶人员8mL静脉血,平均分为4份,每份2mL,获得A、B、C、D四组血液样本,每组30份。4组样本均于抽血后进行即时检测,对A组剩余样本于4℃恒温环境下放于带塞的玻璃试管密封保存,对B组剩余样本于4℃恒温环境下放于带分离胶的真空试管密封保存。对C组剩余样本则于4℃恒温环境下放于敞开放置于玻璃试管保存,对D组剩余样本则于常温环境放置于带塞玻璃试管密封保存,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详细记录计算平均值与初始检测进行对比。结果:血液酒精浓度检测受保存方式影响较大,A组检测结果数据与即时检测比较无显著差异,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即时检测结果和A组检测结果,C组、D组检测结果显著低于即时检测结果、A组检测结果,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液酒精浓度在盛放检测的过程中,应选择玻璃试管,并在密封条件下进行保存。

  • 标签: 血液 酒精浓度检测 保存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阿托品滴眼在预防和治疗小儿青少年近视方面的效果。方法: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文献资料中收集关于阿托品滴眼液的 RCT资料,并对其进行临床研究[1]。根据《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中的中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对所纳入的研究资料进行了质量评估;进而对其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2-3]。结果:本试验共有10个 RCT试验项目,共计2996名幼儿和青年被试Meta分析表明:阿托品滴眼液在一定的剂量下,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迟近视的发生发展。1%,0.5%,0.05%,0.02%,0.01%阿托品滴眼液治疗后,各治疗组的眼轴线生长速度较正常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0.1%阿托品滴眼液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眼轴生长速度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但两组之间的差别没有显著性。结论:阿托品浓度为0.01%的阿托品滴眼液能明显延迟青少年近视的发展,但其副作用的发生概率为最小。

  • 标签: 阿托品 滴眼液 儿童青少年 进食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患儿,女,9岁,因“气促半天”于2022.5.21前往医院就诊。患儿有气促、低热、面部潮红,胸部CT等检查未见异常。追问病史,因近视在使用0.01%浓度的阿托品滴眼液,考虑为阿托品药物引起,停药后症状缓解。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治疗近视,引起全身性的不良反应较为少见,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减少不必要的检查。

  • 标签: 阿托品 近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对妇科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03月-2022年02月本院收治的7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以使用布比卡因的浓度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0.5%的布比卡因予以麻醉,观察组采用0.75%的布比卡因予以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不同浓度 布比卡因 妇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评价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中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抽选100例就诊时间为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的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为对象,应用抽签分成两组,50例/组,即采取角膜塑形镜疗法的参比组,和采取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疗法的实验组,针对两组视力及防控效果展开讨论。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眼压及角膜曲率低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防控有效率明显高于参比组(P<0.05)。结论:临床防治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时,可采取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药物疗法,对视力改善有促进作用,能够防控病情,继而延缓疾病进展。

  • 标签: 防控 近视 儿童青少年 阿托品滴眼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麻醉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有效性。方法:我院于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收治68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予以高浓度与低浓度罗帕卡因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感觉平面阻滞和运动阻滞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麻醉 罗哌卡因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悬浮红细胞输注量对受血者血钙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1-2023.1本院收治的80例接受悬浮红细胞输血治疗患者为对象。根据24 h内输血量分为常规输血组(n=40,输血量≤18 U)和大量输血组(n=40,输血量>18 U)。比较两组血清钙离子浓度及低钙血症发生率。结果  输血后1 h、24 h常规输血组血清钙离子浓度高于大量输血组(P

  • 标签: 悬浮红细胞 输注量 血钙浓度
  • 简介:摘要:根据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存在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关系和药动学特点,来制订临床治疗方案,对于获得最佳的临床疗效、降低抗菌药物耐药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抗生素 浓度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麻醉与疼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术中均进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0.3%罗哌卡因麻醉与镇痛,研究组予以0.2%罗哌卡因麻醉与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血压水平;两组患者术后4h、8h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4h、8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于0.2%罗哌卡因麻醉与镇痛效果更为显著,缩短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罗哌卡因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苏醒时间 疼痛评分 血压水平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儿童癫痫患者监测丙戊酸血药浓度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3年2月-2023年4月间入院治疗的40例癫痫患儿,监测其丙戊酸血药浓度,汇总其监测结果,并分析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给药剂量增加,丙戊酸的血药浓度有所提升,其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剂量、合并用药和用药依从性,组间对比数据P<0.05。结论:丙戊酸血药浓度的有效监测能够预测疗效,且浓度受到患儿年龄、药物剂量和合并用药等多个因素影响。

  • 标签: 儿童癫痫 丙戊酸血药浓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麻醉与疼痛治疗的效果。方法:2022年8月-2023年8月,选取64例手术麻醉患者研究,经信封法分组,对照组32例应用0.25%罗哌卡因,观察组32例应用0.20%罗哌卡因,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术后疼痛症状。结果: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h、术后3h、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观察组疼痛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均可在临床麻醉、疼痛治疗中发挥显著作用,其中0.20%罗哌卡因不仅具有良好麻醉效果,还可让患者尽早恢复清醒,减轻术后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罗哌卡因 呼吸恢复时间 麻醉苏醒时间 拔管时间 疼痛症状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于临床麻醉与疼痛治疗中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接受全身麻醉黏附硬膜外麻醉手术病人共计100例展开研究,将患者随机分组后,以0.25%罗哌卡因展开麻醉和镇痛者作为对照组(50例),以0.20%罗哌卡因展开麻醉和镇痛者作为观察组(50例),比较术后恢复情况和疼痛程度。结果: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4、8小时疼痛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麻醉与疼痛治疗过程中应用0.20%罗哌卡因展开麻醉和镇痛方案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能够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不同浓度 罗哌卡因 临床麻醉 疼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血药浓度与疗效。方法 择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至我院就诊的败血症新生儿共计80例,均给予万古霉素治疗,并对其血药浓度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80例新生儿给予万古霉素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25%,不同血药浓度下的总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的外周血炎症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给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相比治疗前,治疗后的肝功能、肾功能指标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对败血症新生儿给予不同血药浓度的万古霉素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对新生儿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新生儿 败血症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七氟醚不同配伍麻醉对老年术后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需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135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低浓度七氟醚组(n=67)和高浓度七氟醚组(n=68)。低浓度七氟醚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0.6mg/L和吸入浓度为1.2%的七氟醚进行麻醉维持;高浓度七氟醚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0.6mg/L和吸入浓度为1.7%的七氟醚进行麻醉维持。结果术后6、24、72h高浓度七氟醚组MMSE评分[(25.61±2.16)分、(27.41±2.38)分、(28.02±1.22)分]高于低浓度七氟醚组[(23.47±2.23)分、(25.46±2.08)分、(27.13±2.15)分](P0.05)。结论靶控输注0.6mg/L丙泊酚和吸入浓度为1.7%的七氟醚可有效促进老年病人认知功能的恢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麻醉,全身 丙泊酚 七氟醚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在青少年低中度近视矫治中的效果及对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80例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视力矫治的低中度近视青少年为A、B组,均采用角膜塑形镜矫治,B组添加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治疗,并就矫治效果、泪膜功能、裸眼视力、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及眼压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裸眼视力及客观散射指数均高于A组,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眼压、膜脂质层厚度及泪膜破裂时间均低于A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青少年低中度近视矫治中联合应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有助于提升矫治效果及裸眼视力,同时还可以改善泪膜功能,且治疗安全性相对较高,具备推广运用价值。

  • 标签: 低浓度 阿托品滴眼液 青少年 低中度近视 矫治效果 泪膜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罗哌卡因浓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04月-2022年04月间80例予以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罗哌卡因浓度不同,分为对照组(0.33%浓度)和观察组(0.25%浓度),各40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略低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谵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浓度、低浓度罗哌卡因均取得理想麻醉效果,但0.25%浓度在满足麻醉要求的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可推广。

  • 标签: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浓度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0.3%浓度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行0.5%浓度罗哌卡因麻醉。对比麻醉相关指标及麻醉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其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和镇痛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6.00%,较对照组的68.00%高(P<0.05)。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行高浓度罗哌卡因麻醉,起效时间更短,能够提供更长的麻醉持续时间和更好的麻醉深度。

  • 标签: 罗哌卡因 不同浓度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