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更进一步对乳腺浸润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择取过去两年(2015.2-2017.2)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28例乳腺浸润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每位乳腺浸润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切片、免疫组化结果等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乳腺浸润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文献进行探究。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及体征均无明显特征,而在病理组织方面,28例乳腺浸润乳头状癌细胞则均具有明显的特征,即癌细胞均为大小不等的小腺样和乳头状恶性肿瘤团,且肿瘤细胞的生长状态均为中空簇状生长。28例研究对象中共计21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情况,检验淋巴结转移率高达75.0%。同时,进一步研究发现,28例研究对象其ER、PR、P53、Her-2、CD31的阳性率分别为57.14%(16/28)、46.43%(13/28)、39.29(11/28)、57.14%(16/28)、57.14%(16/28)。而CK7以及EMA二者阳性率则均达100%。结论乳腺浸润乳头状癌其病理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的特征,可通过对每位受检者病理特点的不同进行初步诊断,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 标签: 病理组织 病理特征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淋巴癌转移 转移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浸润真菌感染的CT诊断与鉴别。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患有原发浸润真菌感染的患者2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不同感染分类的CT表现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例原发浸润真菌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最高其CT表现亚段或小叶实变型所占比例最高为13例占46.43%,明显高于其他分型的比例,各型CT表现各有特点。结论原发浸润真菌感染的CT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作为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早期诊断具有较大意义。

  • 标签: 真菌感染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内镜钬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接受入院治疗的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成立观察组,对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实施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将膀胱肿瘤切除,在术后10~15个月内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患者需在术后3个月后进行1次膀胱镜检复查。结果使用钬激光切除术进行的手术成功率非常高,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均在实施了1次手术之后成功完成,在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膀胱穿孔、术后大出血和闭孔神经反射等并发症。在术后随访的10~15个月内,40例患者中有2例(5%)出现了复发的情况,并在复发后及时再次进行了钬激光切除术将肿瘤切除。结论对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实施内镜钬激光切除术安全性高,且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小,临床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膀胱癌 内镜钬激光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系统性评价经尿道激光与传统电切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用并详细搜索PubMed、Scopus、Webofscience和Cochranelibrary的所有比较经尿道激光与传统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的临床文章,包括随机对照实验、回顾性研究及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共9篇文章,包括4篇随机对照实验、4篇回顾性研究及1篇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该次分析中。总纳入病例数为1396例,包括694例经尿道激光病例及702例传统电切术病例。从分析中可以发现,虽然经尿道激光在手术时间上与传统电切术无明显差别(WMD=1.63,95%CI=-1.44-4.70,P=0.30),但其平均住院时间(WMD=-1.11,95%CI=-1.71--0.50,P=0.0004)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显著优于传统电切术,且术后1年(OR=0.87,95%CI=0.59-1.27,P=0.47)及2年复发率(OR=0.70,95%CI=0.46-1.09,P=0.11)无明显区别。结论经尿道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术式较传统电切术安全,且效能不低于传统电切术,应作为创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的重要方案之一。

  • 标签: 激光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与分析乳腺硬化性腺病的临床超声特征。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硬化性腺病患者 50 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且均实施超声诊断。观察分析其诊断结果。 结果 :经灰阶超声声像图分型, 50 例患者中,腺体结构紊乱型 11 例( 22.0% );良性结节特征型 21 例( 42.0% );类似恶性肿块特征型 18 例( 36.0% );乳腺硬化性腺病 3 种分型符合率分别为 72.73% ( 8/11 )、 95.24% ( 20/21 )、 0.0% ( 0/18 )。超声特征中最具鉴别诊断价值的为乏血供特征,且符合率为 100.0% 。 结论 :乳腺硬化性腺病的临床超声特征缺乏一定的典型性,但其诊断准确性相对较高,因此还需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乳腺硬化性腺病 超声特征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信式延续护理(以下简称护)是应用现代化手机通护软件对COPD出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将文字、语音、图片、表情、视频等信息免费传输给患者及家属,为患者提供一个完整的优质护理。本文总结了30例稳定期COPD患者护的护理体会,认为护不仅将整体护理延伸到院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同时还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具有互动性和持续性,使患者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康复;也在实践中表明,坚持护,可以大大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从而明显改善患者功能,并降低发病率。

  • 标签: 稳定期COPD,微信式延续护理,肺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泡应用电视胸腔镜创手术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筛选出我院的86例大泡病患,所有病患均行电视胸腔镜创手术治疗,把他们分为护理组A和护理组B各43例,护理组A应用常规护理,护理组B应用综合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A的并发症出现率是16.3%,护理组B是7.0%,护理组B比护理组A低,对比差异大(P<0.05);护理组A的护理满意度是88.4%,护理组B是97.7%,护理组B比护理组A高,对比差异大(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在大泡电视胸腔镜创手术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满意,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出现率,提升病患满意度。

  • 标签: 肺大泡 电视胸腔镜 微创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老年晚期腺癌患者PC方案化疗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单用PC方案(培美曲塞+顺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3w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通过观察近期疗效、中医积分症状(咳嗽、咳血、胸痛、发热、气短、乏力、胃纳、口干)、骨髓抑制(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咳嗽、发热、气短,乏力、胃纳及口干上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咳血、胸痛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参麦注射液可以提高PC方案化疗的老年晚期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不能在化疗的基础上提升有效率。

  • 标签: 肺腺癌 老年 晚期 中西医结合疗法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与GP方案联合治疗晚期腺癌的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晚期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比两药的有效性。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的疗效,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59.5%)和疾病控制率(86.5%)均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32.4%)和疾病控制率(62.2%);试验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86.5%)也高于对照组的改善率(62.2%);在症状改善方面,试验组在4项观察指标当中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但只有乏力和呼吸困难两项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提高GP方案治疗腺癌时的临床疗效,值得深入探讨。

  • 标签: 肺腺癌 参芪扶正注射液 GP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探讨腺癌HCC827细胞EGFR基因突变对MICA/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规范培养的对数生长期腺癌HCC827细胞随机分为三组,EGFR-siRNA转染组、siRNA对照组借助于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分别用EGFR-siRNA特异性转染试剂、siRNA对照试剂进行转染,空白对照组无转染,48小时后分别用TR-PCR、Westernblot、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EGFRmRNA、EGFR蛋白、MICA/B,用SPSS20.0对比组间的差异。结果EGFRmRNA和蛋白、MICA/B,三组表达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GFR-siRNA转染组低于siRNA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siRNA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接近(P>0.05)。结论腺癌HCC827细胞EGFR基因突变与MICA/B蛋白的表达有关。

  • 标签: 腺癌,非小细胞肺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MICA/B 小干扰R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榄香烯联合奥沙利铂诱导人腺癌A549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的作用。方法将人腺癌A549细胞株进行传代培养,将不同浓度榄香烯以及奥沙利铂作用于细胞株上,MTT法检测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结果榄香烯作用于人腺癌A549细胞株24h和48h的IC50值是54.8μg/ml、27.2μg/ml,奥沙利铂作用于人腺癌A549细胞株24h和48h的IC50值是12.2μg/ml、3.8μg/ml。联合组抑制率明显高于单药组。结论两者联合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现出协同的抗肿瘤作用。

  • 标签: 榄香烯 奥沙利铂 肺腺癌 增殖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温肾补方治疗慢阻缓解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阻缓解期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两组,每组各50人,研究组采取中药温肾补方汤药配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参考组只采取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全部治疗三个月。结果经过三个月的中药治疗,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温肾补方治疗慢阻缓解期患者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慢阻肺 温肾补肺方 缓解期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多层螺旋 CT灌注成像在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肿瘤病例 113例,对其行多层螺旋 CT灌注成像检查。良、恶性病灶的灌注参数与组织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13例患者中恶性肿瘤患者 97例,良性肿瘤 16例,应用多层螺旋 CT灌注成像诊断的良性肿块诊断准确率 14.16%,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 85.84%; PS 与 BV在鉴别恶性与良性肿瘤间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MTT与 BF在恶性与良性肿瘤鉴别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 :多层螺旋 CT灌注成像在鉴别肺部肿瘤的良恶性方面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 标签: 多层螺旋 CT 肺灌注成像 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对人腺癌H1975细胞株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计算康莱特注射液作用于人腺癌H1975细胞株48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检测康莱特注射液(5、10、20、40、80、100、160μl/ml)、吉非替尼(0.1、0.5、1.0、5、10、25、50μmo1/L)以及康莱特注射液(40μl/ml)联合吉非替尼(0.1、0.5、1.0、5、10、25、50μmo1/L)作用于人腺癌H1975细胞株24、48、72h的增殖抑制率。结果康莱特注射液作用于人腺癌H1975细胞株48h的(IC50)为40μl/ml。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作用于H1975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高于两单药组和对照组,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05)。两者的联合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现出协同的抗瘤效果。

  • 标签: 康莱特注射液 吉非替尼 肺腺癌 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乳腺癌治疗中予以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的样本病例为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5例,以2013.10~2016.10为样本病例选取时段,采用抽签分组方式进行分组,其中8例予以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而7例予以传统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相比对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清除率明显较高、下床时间明显较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2组以上比对数据均验证均P<0.05,统计学形成意义。结论在乳腺癌治疗中采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改良乳腺癌根治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后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妊娠16例,妊娠率为66.67%,治疗后血清卵泡雌激素、黄体生成素等雌激素水平、子宫体积、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采用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妊娠率。

  • 标签: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 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