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应用于慢性咳嗽及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诊治可行性进行讨论。方法采用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76例患有慢性咳嗽的病人的气道高反应性。结果在这些患者中,检出BPT阳性患者36例,阳性率47.3%。确诊为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有33例。男性与女性之间发病率不存在差异。结论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可以有效检查出患者中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咳嗽变异型哮喘,并且可以降低患者误诊与延迟治疗的可能,其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的检查方法而加以推广。

  • 标签: 慢性咳嗽 支气管激发试验 咳嗽变异型哮喘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22-01
  • 简介:目的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在慢性咳嗽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就诊于解放军第452医院的550例慢性咳嗽患者行基础肺功能和乙酰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其气道高反应性,并评价支气管激发试验在诊断慢性咳嗽中的价值。结果所有受检者肺功能均正常,其中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者267例,占48.5%;该267例受检者中,236例最终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经正规治疗后咳嗽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之一,支气管激发试验是协助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重要方法,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 标签: 慢性咳嗽 支气管激发试验 咳嗽变异性哮喘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系统的评价方法,以保证同一采供血机构实验室内多套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稳定性评价,采用A、B两套ELISA检测系统同时检测同一个弱阳性标本,连续20次,比较两套系统变异系数(CV值)大小。准确性和一致性评价,A、B两套系统同时检测室间质评阳性样本,根据本试剂组反馈结果的吸光度/临界值比值(S/CO值)均值(x)、标准差(SD),以x作为参考结果分别计算每个样本A、B系统结果的S/CO值标准差指数SDI1、SDI2;分析两套系统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A、B检测系统CV值分别为6.5%和5.3%;A系统结果中有3个标本︱SDI1︱大于2,其他结果均小于2,且无趋势性偏移;B系统结果︱SDI2︱均小于2,且无趋势性偏移;两套系统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套检测系统稳定性较好,检测结果均处于可受控状态,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检测系统 评价方法 稳定性 准确性 一致性
  • 简介:摘要从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关注点的角度对药理毒理试验管理进行阐述,主要从药理毒理的研究条件、实验动物、实验记录、委托研究四个主要方面对药理毒理实验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归纳介绍,为药品注册研制现场核查及药理毒理实验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药理毒理 现场核查 常见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黄芪建中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并对其进行验证,保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项下方法对5种规定试验菌株的回收率进行测定,对控制菌的检查法进行验证。结果黄芪建中丸对大肠埃希菌、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无抑菌活性,回收率均不低于70%。控制菌的验证试验中,两种阳性控制菌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生长良好,阴性菌对照组未检出阳性对照菌。结论确认了黄芪建中丸的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即用常规法检查黄芪建中丸的细菌霉菌酵母菌和控制菌结果可靠。

  • 标签: 方法验证 微生物限度检查 培养基稀释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44-02
  • 简介:目的:评价胰岛素激发试验对矮小症儿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门诊共收治的120例矮小症儿童,进行胰岛素激发试验,并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生长激素(GH)浓度。结果胰岛素激发试验阳性率为58.3%,GH峰值出现在30~90min者占95%,出现在120min者占5%。30~90min间GH峰值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0~90min与120min时GH峰值强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激发试验有较高阳性率,能更好地激发GH分泌,可作为临床诊断GH缺乏症的方法之一。

  • 标签: 矮小症 胰岛素激发试验 诊断
  • 简介:mada程序包是R软件中专用于实现诊断准确性数据Meta分析的程序包。该程序包是基于经典统计学研发的,能够完成所有诊断准确性试验Meta分析效应指标的计算,但不提供总敏感度与特异度汇总值。本文以实例介绍了mada程序包实现诊断准确性试验Meta分析的数据准备、执行运算、汇总结果及绘制图形的全部功能。

  • 标签: 诊断准确性试验 META分析 mada程序包 R软件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戒烟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吸烟患者,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戒烟组和对照组。戒烟组患者于手术前4周接受戒烟,给予患者戒烟辅导和尼古丁替代疗法,使患者戒烟或吸烟量减少至少50%;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治疗,很少或根本未接受到吸烟的风险信息或戒烟辅导。两组患者均按医院常规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或全麻。采用双盲法记录两组患者心、肺、肾和神经并发症的例数,住院天数和住ICU天数。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20例患者,每组各60例,均为男性,年龄65~82岁,体重42~75kg,ASAⅠ~Ⅲ级。最终戒烟组56例、对照组57例患者完成研究。结果显示:戒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6vs.39/57,P=0.000)、术后伤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56vs.21/57,P=0.000)、切口感染发生率(1/56vs.13/57,P=0.001)、需二次手术者(1/56vs.9/57,P=0.022)和伤口清创者(1/56vs.8/57,P=0.040)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此外,戒烟组患者骨外科中位住院天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14天vs.26天,P=0.000)。结论手术前4周戒烟可有效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戒烟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并发症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T-SPOT.TB试验在活动性结核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2年11月就诊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289例疑似肺结核患者行T-SPOT.TB试验,评价应用T-SPOT.TB试验诊断活动性结核的价值。结果根据诊断标准,最终纳入结核感染组84例及对照组156例。T-SPOT.TB试验诊断活动性结核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0.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础情况及免疫抑制状态、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均不是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论T-SPOT.TB试验对诊断活动性结核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蚌度,对疑似结核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活动性结核 T-SPOT TB 危险因素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驻内蒙古某团患间歇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官兵皮肤点刺试验(skinpricktest,SPT)阳性界值对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IgE,sIgE)诊断价值的影响,并评估SPT与血清sIgE测定值的诊断一致性。方法对驻内蒙古某团66例间歇性AR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官兵进行23种常见的吸入变应原的SPT,选择阳性变应原数量≥4个和SPT阳性结果等级高者31例进行sIgE检测,采用瑞典Pharmacia的UniCAP100系统检测其血清中艾蒿、苦蒿、三裂叶豚草、葎草、榆树、柳树、桦树和蒲公英的血清sIgE,以临床症状、体征和SPT阳性结果作为诊断AR的参考标准,评价SPT阳性界值“+”和“++”对UniCAP100系统检测血清sIgE诊断价值的影响。评价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一致率,并评价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①蒿属花粉是该驻地官兵间歇性AR的最主要变应原,其SPT阳性率在60%以上,其次依次是向日葵、葎草、豚草、白桦、榆树、柳树,SPT阳性率均在30%以上。②以SPT“+”为阳性界值时,血清sIgE的灵敏度为0.500(葎草)~0.982(蒿属),特异度为0.500(豚草、榆树、桦树)~1.000(蒿属),一致率为0.581(葎草)~0.984(蒿属);以SPT“++”为阳性界值时,血清sIgE的灵敏度为0.524(葎草)~0.982(蒿属),特异度为0.462(豚草)~1.000(蒿属),一致率为0.581(豚草、柳树)~0.984(蒿属),诊断指标无明显变化。③两种检测方法诊断一致性,经Kappa检验显示,蒿属、豚草、葎草、榆树、柳树、桦树Kappa值分别是0.900(P=0.000)、0.131(P=0.447)、0.214(P=0.155)、0.377(P=0.034)、0.209(P=0.242)、0.158(P=0.373)。结论以蒿属花粉为代表的夏秋季杂草花粉和部分春季树花粉是该驻地官兵间歇性AR的主要变应原;SPT阳性界值“+”和“+

  • 标签: 间歇性变应性鼻炎 皮肤点刺试验 特异性IGE 变应原
  • 简介: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降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观察、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140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有10例失访,故最终试验组70例、对照组60例纳入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χ2=8.320,P=0.004)和室性期前收缩的动态心电图改善情况(χ2=5.333,P=0.014)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和心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血压和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更优。治疗过程中,试验组有3例出现消化道症状,但其症状轻微,均能自行缓解。结论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卡维地洛 高血压 糖尿病 心律失常 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