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90Sr-90Y敷贴联合得宝松注射,治疗头面部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32例头面部瘢痕疙瘩患者首先于皮损内注射得宝松,每4周1次,共3~4次;待瘢痕疙瘩体积缩小、变平后,使用90Sr-90Y敷贴治疗,每次吸收剂量为400~600cGy,每周2次,4次为一疗程,通常每个部位治疗2~3疗程,总吸收剂量小于80Gy.结果32例患者中治愈26例,显效4例,治愈率为81.25%,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90Sr-90Y敷贴联合得宝松注射,治疗头面部瘢痕疙瘩,方法简便、安全,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瘢痕疙瘩 90锶-90钇 得宝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09年4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患者采用血塞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然后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56%,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血塞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具有协同加强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偏头疼 治疗 血塞通 阿司匹林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41-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儿科重症病房(PICU)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感染性休克患儿资料,其中存活好转58例,死亡6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PICU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高达5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与成活组患儿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数目、低血压、PCIS评分、中性粒细胞数、紫癜或凝血障碍、入院24h尿量、血清白蛋白浓度、血乳酸浓度及需要使用机械通气支持治疗9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ODS数目、紫癜或凝血障碍、PCIS评分降低及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是感染性休克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较高,当其PCIS评分降低或发生MODS、紫癜、凝血障碍,或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时死亡风险更高,需早期检测治疗。

  • 标签: 儿童 感染性休克 病死率 死亡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起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并探讨治疗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梨状肌综合征是发生在坐骨神经自骶丛神经分开后,在走经臀部肌肉的肌纤维间隙离开骨盆达臀部之前,因梨状肌本身病变引起的嵌压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传统治疗包括药物、手法、封闭、针灸等,无效者部分行手术切断梨状肌,效果不一,且易复发[1]。近年来,笔者及所属科室在临床实践工作中试图应用手法联合丹参穴位注射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手法矫正 穴位注射 梨状肌综合征
  • 简介:摘要铁调素调节蛋白,一种重要的铁代谢调节蛋白,对铁调素的表达起重要的调节作用。HJV蛋白有两种亚型,一种是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和在细胞膜上的m-HJV,另一种是经弗林蛋白酶作用的分泌型HJV。两种亚型的HJV均可对机体铁代谢进行调节。对HJV调控铁调素表达和铁代谢的进一步研究不仅使我们对体内铁稳态的平衡有进一步了解,也会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针对多种贫血症和铁代谢病的治疗手段。

  • 标签: 铁调素调节蛋白 铁调素 铁代谢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 4)10-0140-02
  • 简介: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骨桥蛋白(OP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50例AS患者及20例健康者血清OPN及MMP-3水平,并与患者血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S患者血清OPN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且与患者ESR及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AS患者血清MMP-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且与患者ESR、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AS患者血清OPN水平与MMP-3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OPN及MMP-3参与AS发病,其血清水平检测可用于患者病情活动判断及疗效评价。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骨桥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3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
  • 简介:结节性皮肤狼疮黏蛋白病(nodular(cutaneous(lupus(mucinosis,NCLM),亦称之为丘疹结节性黏蛋白病,由1954年Gold[1]首次报道,1985年Nagashima等[2]将其命名为NCLM。该病临床少见,本次研究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皮肤科诊治的1例NCLM报道如下。

  • 标签: 结节性皮肤狼疮黏蛋白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皮肤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01月-2013年0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60例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查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受试人员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分析其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从病情严重程度与hs-CRP的相关性看,重度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会显著升高,检测hs-CRP可以作为诊断急性脑梗死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敏C 反应蛋白 检测 脑梗死
  • 简介:背景:对牙髓干细胞进行稳定高效安全的体外标记是示踪技术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牙齿再生体内研究的基础。目的:探讨慢病毒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大鼠牙髓干细胞的理想条件及方法,并确定其转染后是否保持干细胞特性。方法:通过改良酶消化法获得大鼠牙髓干细胞,对其免疫表型及分化潜能进行鉴定,以感染复数为5,10,25,50和100的慢病毒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作用24h和48h,倒置显微镜下检测转染率和荧光强度,并对大鼠牙髓干细胞感染前后的克隆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及牙向分化能力进行比较,评价感染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大鼠牙髓干细胞STRO-1和CD146表达阳性,CD34和CD45表达阴性,经相应诱导培养后可向成骨和成脂分化。当感染复数为50,作用时间为48h时,转染效率最高,荧光表达最强;感染前后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率及细胞周期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碱性磷酸酶阳性表达。说明感染复数为50作用48h是慢病毒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大鼠牙髓干细胞的理想条件,且不影响牙髓干细胞生物学特性,为大鼠牙髓干细胞的体内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示踪方法。

  • 标签: 干细胞 分化 牙髓干细胞 慢病毒载体 绿色荧光蛋白 大鼠
  • 简介:目的了解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波动与其心血管预后关系。方法搜集2006年5月1日~2011年9月1日在上海仁济医院开始透析并持续腹膜透析3个月及以上患者的基线及随访期间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随访截止日期为2011年12月1日。按血红蛋白波动绝对值、血红蛋白波动趋势及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性对血红蛋白波动进行分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8名患者中,最终333名纳入分析。在血红蛋白波动绝对值分组中,透析开始3个月时血红蛋白升高〈10g/l组新患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人数百分比(27.2%VS.2,2%,P〈O.05)及CVD事件人时发病率显著高于≥10g/l组(1/76.2vs.1/120.1次/病人月)。在血红蛋白波动趋势分组中,透析3个月血红蛋白始终较高组(HH组)既往患CVD再发CVD事件的人数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3组。在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性分组中,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性〈0.01g/1/100u的患者CVD事件人时发病率(1/59.2次/患者月)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波动影响其心血管预后。研究提示对于既往无CVD合并症的患者,应及时纠正贫血,而对于既往有CVD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不宜长期维持在高水平。在临床中需密切注意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的患者可能更易出现CVD事件。此结论推广还需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血红蛋白波动 心血管事件 腹膜透析
  • 简介:近年来,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急剧增加,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致死性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其主要原因为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可引发糖尿病脑血管及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DM早期诊断和筛查便于及早发现病情和开展针对性治疗,受到越来越多重视。临床上常用的糖尿病诊断方法有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glucosetolerancetest,OGTT)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临床价值
  • 简介:骨桥蛋白(OPN)是一种具有分泌性、粘附性的磷酸化的酸性糖蛋白,因其在多个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密切相关,被称为肿瘤相关性蛋白。骨桥蛋白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黏附、迁移和刺激周围血管的生成,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研究证实,骨桥蛋白可作为结直肠癌发生和肝转移良好的诊断标记,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通过总结OPN结构、功能及作用机制,对骨桥蛋白与结直肠癌发生和肝转移的相关性研究展开综述。

  • 标签: 骨桥蛋白质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蛋白质电泳在诊断肾脏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0例肾脏疾病患者的尿液标本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琼脂糖凝胶进行非浓缩尿蛋白电泳分析。结果经尿蛋白电泳扫描结果显示120例非浓缩尿液标本中,肾小球性蛋白尿为46例(38.3%),肾小管性蛋白尿为13例(10.9%),混合型蛋白尿为61(50.8%)例。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尿蛋白电泳诊断结果可靠。结论尿液蛋白质电泳简单方便、敏感性高,可于发病早期检测尿蛋白组分变化,明确肾脏损伤部位及程度,为肾脏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肾脏疾病,尿蛋白,电泳,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孕产妇中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贫)基因类型和频率,为优生优育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采用跨越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GAP‐PCR)技术和反向斑点杂交(PCR‐RDB)技术对361例地贫初筛阳性的孕产妇进行α、β‐地贫基因检测。结果361例受检孕产妇中检出地贫165例,检出率45.71%。其中,检出α‐地贫76例(21.05%),检出3种缺失类型,分别为-SEA/αα(64.47%)、-α3,7/αα(32.89%)、-α4,2/αα(2.63%);检出β‐地贫89例(24.65%),检出6种基因突变类型,依次为CD17(39.33%)、CD41‐42(30.34%)、IVS‐Ⅱ‐654(16.85%)、CD43(6.74%)、-28(4.49%)、-29(2.25%)。结论基因检测有利于地贫的检出,开展孕产妇人群地贫基因检测,对指导优生优育,有效防止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孕产妇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基因检测 基因类型
  • 简介:目的:探讨P糖蛋白在乳腺黏液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3年5月手术切除的38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P糖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糖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将患者分为多黏液组(25例)和少黏液组(13例),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糖蛋白在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20.0%(2/10),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7.9%(19/28),χ2=4.842,P<0.05;P糖蛋白在乳腺黏液腺癌中的表达强度随着黏液量的减少而增加(χ2=14.64,P<0.05);P糖蛋白表达与乳腺黏液腺癌肿瘤大小(≥3cm)、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糖蛋白在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中呈高表达,表达强度随着黏液量的减少而增加,P糖蛋白可能是判断乳腺黏液腺癌预后的可靠指标,同时也是乳腺黏液腺癌治疗的有效药物靶点。

  • 标签: 乳腺肿瘤 糖蛋白类 腺癌 黏液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T-钙黏蛋白表达情况与乳腺癌预后相关性。方法乳腺浸润性癌(浸润性小叶癌除外)患者280例,根据T-钙黏蛋白表达分为T-钙黏蛋白表达阴性组与阳性组,分析T-钙黏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情况与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及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LogRank法检测乳腺癌中T-钙黏蛋白表达情况对乳腺癌5年生存率以及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T-钙黏蛋白表达阴性组与阳性组中,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级、病理类型、有无绝经、有无家族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钙黏蛋白表达阴性组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及临床分期Ⅲ期比例(65.2%、37.5%、23.2%)高于T-钙黏蛋白阳性组(41.1%、13.1%、6.0%),χ2=15.62、22.70、17.8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钙黏蛋白阴性患者较T-钙黏蛋白阳性患者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低(LogRank=13.629,P<0.01;LogRank=22.36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钙黏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多种临床病理特点有相关性,T-钙黏蛋白表达阴性患者预后差。

  • 标签: 乳腺肿瘤 钙黏着糖蛋白类 预后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心肌肌钙蛋白I(cTnI)检测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和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血液样本,分别用南京基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TnI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和SIEMENS公司cTnI检测试剂盒进行cTnI定量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临床验证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种试剂盒的检测值呈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临床验证分析发现,以对照组试剂盒检测结果为对照,试验组检测试剂盒诊断符合率、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均达到100%,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为0%。结论两种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关联性好,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临床应用性能上等效。

  • 标签: 心肌肌钙蛋白I 胶体金法 双放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