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产科处理方式。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再次分娩的孕妇2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分为再次剖宫产和急诊剖宫产以及阴道分娩,对产妇的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在本次实验研究中有32例患者因为入院时宫口开全选择阴道分娩,所有患者均分娩成功,选择再次剖宫产的患者有224例,阴道分娩患者与选择剖宫产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感染以及新生儿窒息情况明显优于再次剖宫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患者应该做好产前检查,有良好的医患沟通,应该严格的按照再次剖宫产指征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同时符合阴道分娩条件的患者在严密的监护下选择阴道分娩也是非常安全的,可以提高分娩的质量。

  • 标签: 剖宫产 再次妊娠 阴道分娩 产科处理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通过不同的方式处理和保存血液标本,将会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带来何种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生化检验中心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处理的 6000例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对血液标本的不同处理方式以及保存方式进行分组(一组、二组、三组,甲组、乙组、丙组),比较六组标本的生化检测结果。结果 三组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一组、二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一组、二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对比,没有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乙组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甲组、丙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甲组、丙组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对比,没有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通过不同的方式处理和保存血液标本,对血液标本的处理方式和保存方式都会对血液标本的检测质量带来影响,所以在完成血液标本的采集后,有必要及时、尽快的完成对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才可以切实的保证生化检验质量。

  • 标签:   血液标本 处理方式 保存方式 生化检验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不同血液标本处理方式对其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于2020年1月-12月期间在本院行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均抽取受检者空腹静脉血12ml,并将其均分成6份且分别对应A、B、C、D、E、F编号。然后对每名受检者的6份血液标准展开不同方式处理,并对比生化检验结果。结果AB两组,CD两组,EF两组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检验结果组间对比显示有较大差异,且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液标本 处理方式 生化检验结果 溶血 放置时间 保存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给升血液标本提升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处理依据,本文主要从不同的血液标本处理方式在生化检验结果中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以达到提升检验结果的目的。方法追溯分析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行血液检验的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每例患者抽取3份血液样本进行检验,A组=取样后0.5h内进行离心与生化指标检验;B组=取样后0.5h内实施离心实验,然后将其保存在4℃的容器中,1d后进行生化检验;C组=取样后直接保存在4℃的容器中,1d后进行离心、生化检验。结果A组LDH、CK_BM、AST、Zn、ALP、DBIL、ALB、TBIL与参考值对比无统计学价值(P>0.05)。B组、C组的LDH、CK_BM、AST、Zn、ALP、DBIL、ALB、TBIL与参考值对比(P<0.05),且两组的处理方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其中C组的处理方式效果更为明显。结论从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血液标本的检验中,放置时间与处理方式对血液中各项生化指标的改变均有影响,因此在血液取样后应及时进行冷藏、冷冻与离心处理,以免给检验结果造成较大差异。

  • 标签: 血液样本 生化检验 处理方式 放置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胰腺残端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至2008年186例因胰腺或胰外病变行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胰腺残端处理方法分别为:结扎主胰管、残端结扎、间断缝合、Prolene线连续缝合、胰腺空肠吻合及闭合器钉合六种方式,比较上述六种方式对术后胰瘘的影响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6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5例(2.7%),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34.9%(65/186),胰瘘发生率21.0%(39/186)。8例胰腺残端结扎术后4例发生胰瘘,11例胰腺空肠吻合患者无胰瘘发生;17例Endo—GIA关闭胰腺残端者有胰瘘4例;结扎主胰管组、连续缝合组、间断缝合组胰瘘发生率分别为13.9%(5/36)、15.6%(10/64)、32.0%(16/50),前两者与后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体尾切除术中残端结扎和间断缝合容易发生胰瘘,选择性缝扎主胰管或Prolene线连续缝合能降低胰瘘发生率,尤其后者更简单易行。近端胰管梗阻患者可选用胰肠吻合预防胰瘘;闭合器钉和胰腺残端要根据胰腺大小和质地选择性使用。

  • 标签: 胰腺切除术 胰腺瘘 残端处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阑尾残端不同处理方式的效果。方法 于2021年1月-2023年1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64例阑尾切除手术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阑尾残端采用可吸收结扎夹夹闭法进行处理,观察组患者阑尾残端使用可吸收线荷包缝合包埋处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皆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阑尾炎的患者,一经诊断,推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其中儿童、青少年患者,网膜发育不成熟,包裹能力较差,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差,阑尾易穿孔,且一旦阑尾穿孔容易发展为腹膜炎。老年患者对疼痛敏感性较差,当患者自觉腹痛较明显时很有可能阑尾已发生穿孔,且老年患者耐受性较差,因此儿童、青少年及老年阑尾炎患者推荐行手术治疗,优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临床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过程中采用可吸收夹直接夹闭处理阑尾残端,操作简单易行,对于初学者较友好,对于阑尾根部炎症不重的患者尤为适用。对于阑尾根部炎症较重,甚至根部穿孔,可吸收夹夹闭阑尾残端时由于剪切作用,易发生阑尾残端漏,此时阑尾残端使用可吸收线荷包缝合包埋处理或简化为8字缝合包埋处理阑尾残端,不容易发生阑尾残端漏,此方法需一定的腹腔镜操作基础,腹腔镜下缝合、打结需要一定的技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疼痛感、术后恢复快、切口感染极少,还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阑尾切除 阑尾残端 处理方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预处理方式对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及灭菌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3月使用过的腹腔镜手术器械800件开展研究,根据清洗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400件。参照组应用清水超声冲洗并消毒灭菌,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多酶清洗液超声浸泡后再进行刷洗。对比两组清洗、灭菌效果。结果 两组在清洗效果、灭菌效果的对比上存在差异,实验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多酶清洗剂超声浸泡后再进行刷洗消毒灭菌的方法对腹腔镜手术器械进行处理,可提高器械的清洗效果、灭菌效果,此种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预处理方式 腹腔镜手术器械 清洗效果 灭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