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在研究肝移植供肝的功能保护及评估和受体免疫耐受、免疫排斥以及和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病机理中有重要的作用,以其经济性,可重复性,可以大规模进行的优点,倍受国内外器官移植机构的重视。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分析该模型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预防、处理要点,改进、完善手术方法,提高、稳定模型的成功率。

  • 标签: 肝移植 免疫耐受 麻醉 胆道重建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492-01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无痛胃肠镜的具体操作过,以及该技术在胃肠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医学实践经验,收集相关资料,对无痛胃肠镜操作流程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无痛胃肠镜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内窥镜技术,患者在全身麻醉麻醉下完成检查。具体操作包括患者准备、内窥镜插入、镜下检查和可能的治疗等步骤。通过无痛胃肠镜检查,可以准确诊断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肠息肉、炎症性肠病等。结论:无痛胃肠镜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内窥镜检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操作流程清晰明确,能够为医生提供准确的病理信息,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然而,在使用无痛胃肠镜时,医生需要注意并遵守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术中安全措施。

  • 标签: 无痛胃肠镜 操作 诊断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制作宠物骨骼标本模型的方法,以供教育、研究和展示之用。宠物骨骼标本对于解剖学、兽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发出一种简单且成本效益高的制作方法对于这些领域至关重要。我们采用了多种材料和技术,包括3D打印、骨骼标本制备技术以及标本保护方法,最终成功制作出高质量的宠物骨骼标本模型。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它具有高度的可定制性,可以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宠物,同时还减少了采集和处理真实骨骼标本所涉及的伦理和法规问题。

  • 标签: 宠物骨骼 标本模型 制作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药剂学课程进行改革,建立以学习任务为引领,以工作过为导向的课程模式,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统一,使人才培养更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常态的需求。

  • 标签: 工作过程,药剂学,教学改革,职业能力
  • 简介:摘要;风险规避是对现有和潜在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医疗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血液净化中心作为血液透析治疗的场所,是护理高风险部门。随着透析模式的发展,透析治疗的范围逐渐加大,透析患者数量不断增加,近年全国各地的透析风险事件报道也逐渐增多,透析患者维权意识更加增强,透析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也不断增大。因此,加强血液透析过程中的职业防护,有效规避风险因素,是维护正常护理工作的安全保障。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操作 风险规避
  • 简介:  摘要:药物分析是职业院校药品专业的一项重要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药品质量的认识,掌握基本的药品检验方法和操作技巧,从而达到对药品生产、使用、贮存的要求,从而为以后的药品检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熟悉药品检验全过程,提高其实践性、实践性和实践性,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药品质量第一意识为基础,以工作过为基础的实践性教学与职业技能培养紧密结合,强化实践性与开放性、职业性,满足教学一体化的要求,为职业院校药品专业药物分析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 标签: 药物分析 实践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放疗是一个多岗位配合的治疗手段,技术员操作过中的细节会对患者定位扫描及治疗精确度产生影响,技术员应总结并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方法。操作过中要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范操作,注意操作的环节,不断总结操作经验,尽量减少误差。

  • 标签: 放疗 技术员 精确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以工作过为主线的综合实训教学模式对儿科护理教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接收的2019级至2021级护理专业的8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应用传统常规实训教学的偶数组44名护生设为对照组,将应用基于工作过的综合实训教学模式的奇数组43名护生设为观察组,观察教学结束后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评分情况,调查两组护生对所接受的实训教学模式的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生的实训技能评估中理论知识得分、实践技能得分及综合得分均较对照组护生高,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工作过程 综合实训 儿科护理教学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高质高专护理教学过程中按照工作过做课程设置对学生影响。方法:现选取18级学生三年制的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计抽取80人在2018.09——2019.06期间在校学习中融合不同护理教学模式。将其分成常规组与实验组并平均纳入40名学生设为实验对象,即常规组接受传统专业课程设置法授课、实验组采用按照系统工作过课程设置进行授课,为验证不同课程模式实施效果,可比较综合成绩考核情况、思维评判能力表现。结果:实验组对象其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分值均高于常规组,同时思维评判能力表现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结果可见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高质高专护理专业学生所实施的专业课程设置,采用给予工作过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综合成绩与思维模式强化,值得于医学教学中推广。

  • 标签: 高职高专 工作过程 课程设置 护生
  • 简介:摘要高职医学教育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道路”的原则,要培养的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医学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学中应突出学生适应岗位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现代医学的要求,使学生更能胜任工作岗位,我校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作了模块化教学的开发研究,并已实施于具体教学中,取得了初步的良好效果。

  • 标签: 高职教育 医学检验技术 工作过程 模块化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合适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制作血管性痴呆(VaD)动物模型。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大鼠,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模型,之后采用反复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结果水迷宫行为学检测结果表明,血管性痴呆大鼠有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且该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明显减少、缺血坏死明显。结论本方法制备的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较为接近人类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原理,动物模型较为理想,可用于基础研究及药物疗效评价。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基础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过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应对措施。方法择选2016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4例,作为研究主体。以护理干预方式差异作为分组依据,划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常规手术室护理于对照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于观察组实施。对两种护理干预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1)器械因素、管理因素、手术室感染、技术因素、院内感染是对照组手术室护理工作过中存在的主要不安全因素,在予以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在上述不安全因素发生率上明显降低(P<0.05);(2)观察组在手术护理相关指标及其满意度上,与对照组展开比对,均改善显著(P<0.05)。结论将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于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可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手术室 不安全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工作过的综合实训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儿科护生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0)实施常规教学,观察组(n=30)实施基于工作过的综合实训法教学,比较两组考核成绩;综合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生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的综合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基于工作过的综合实训法教学,可提升其考核成绩、综合能力评分,值得推广。

  • 标签: 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法 儿科 护理教学效果
  • 简介:目的为组织工程骨及细胞生物技术修复负重骨节段性骨缺损的研究建立一种新的动物模型.方法选取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4mm缺损组和6mm缺损组,每组12只.分别于大鼠右侧股骨干截骨制备4mm和6mm骨缺损,然后采用自行研究设计的可调式单边外固定器固定.术后0、2、4、8、12周影像学观察股骨对位情况、外固定器的位置及骨缺损的愈合情况.术后12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新生骨的生成情况.结果术后12周时大体观察见4mm缺损组骨缺损区已形成坚实的骨痂,显示牢固的骨愈合6mm缺损组骨缺损区为软组织包裹,两截骨端略显粗大,无骨性连接.术后2、4、8、12周X线评分显示:随着时间延长,4mm缺损组X线评分递增,12周时已有连续性骨痂桥接骨缺损区,骨缺损愈合6mm缺损组两骨端硬化、髓腔封闭,骨缺损不能愈合,不同时间点两组间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12周时组织学观察4mm缺损组骨缺损区有大量的新生骨生成,连接骨缺损区6mm缺损组骨缺损区无骨性连接,由肉芽瘢痕充填.结论本研究为骨组织工程及细胞生物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动物负重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可调式单边外固定器可以为大鼠的股骨缺损模型提供足够的稳定.

  • 标签: 外固定器 模型 动物 大鼠 骨缺损
  • 简介:目的观察双靶向5-氟尿嘧啶(5-FU)纳米粒的体内靶向性,其对小鼠原位肝癌模型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半乳糖(LA)和甘草次酸(GA)这两个配体与壳聚糖(CTS)成功合成乳糖酸化甘草次酸壳聚糖(GCGA),并将GCGA和5-FU合成GCGA/5-FU纳米粒。建立小鼠原位肝癌移植模型,将实验模型分对照组(Control组),GCGA组,5-FU组,CTS/5-FU组,GA-CTS/5-FU组和GCGA/5-FU组,除Control组采用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对应药物尾静脉注射,剂量均为200μl。观察GCGA/5-FU纳米粒体内靶向作用及其对小鼠原位肝癌模型的抑制作用。结果GCGA/5-FU纳米粒的粒径为239.9nm,多分散指数为0.040,Zeta电势为+21.2mV,载药量为3.90%。肝脏组织中的5-FU浓度浓度由高到底依次为GCGA/5-FU组,GA-CTS/5-FU组,CTS/5-FU组和5-FU组;GCGA/5-FU纳米粒在体内分布表明,肝脏的5-FU浓度最高,具有明显的肝脏靶向性。GCGA/5-FU纳米粒具有明显抑制小鼠原位肝癌抑制模型的作用,延长小鼠的生存期,并且发现GCGA纳米粒具有缓解5-FU的毒副作用,GCGA纳米粒具有促进5-FU抑制肿瘤生长作用,与缓解5-FU对机体免疫抑制有关,主要通过缓解机体的Treg细胞的比率升高,缓解CTL和NK细胞的比率降低和促进活化,同时缓解机体的IL-2和IFN-γ水平的下降有关。结论GCGA/5-FU纳米粒具有明显的肝脏靶向性,对小鼠原位肝癌模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 标签: 小鼠 肝癌 5-氟尿嘧啶 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