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阑尾切除与传统阑尾切除的治疗效果 。 方法: 选取我院 50 例阑尾炎患者, 与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入院, 依据患者病例尾号随机分为对照组( 传统阑尾切除 )与观察组(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 ),每组 25 例,对比两组术后并发与临床相关指标。 结果: 两组均未出现腹腔感染、出血、残余脓肿等并发症,仅对照组出现 2 例切口感染差异无特性( P>0.05 );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差异特性( P<0.05 )。 结论: 针对阑尾炎患者治疗,腹腔镜下 阑尾炎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阑尾切除,且 安全可靠,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传统阑尾切除术 阑尾炎 治疗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本次对腹腔镜子宫全切除、阴式子宫全切除治疗 应用在妇科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 方法: 纳入本文的研究对象 92 例主要是选取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9 月期间妇科收治的需进行子宫全切除治疗的患者,经治疗时间先后展开组别归纳,每一组例数 =46 例。一组接受腹腔镜子宫全切除进行治疗(常规组),一组接受阴式子宫全切除进行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中的治疗 效果 。结果: 观察组在诊疗过程其手术操作时间比 常规组短 ,而中出血量比常规组少, 组别间结果数据分析和对比中有明显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与开腹阑尾切除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到2020年7月间在我院诊疗的64名急性阑尾炎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各32例的参考组与研究组,分别实施开腹阑尾切除与腹腔镜阑尾切除,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更快,切口更小,出血量更少,术后疼痛评分更低,住院时间更短,P

  • 标签: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开腹阑尾切除术 疗效 急性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腹腔镜阑尾切除和开腹阑尾切除在急性阑尾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2月在进修期间治疗的80例急性阑尾炎患的作为研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治疗,实验组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林出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最终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中出血量等相关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也比对照组少,差异显著(P

  • 标签: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开腹阑尾切除术 急性阑尾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切口阑尾切除用于阑尾炎的价值。方法:2019年5月-2020年8月本科接诊阑尾炎病患72例,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小切口阑尾切除,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对比肛门排气时间等指标。结果:对于切口长度,试验组(2.85±0.14)cm,比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与开腹阑尾切除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88 例行手术治疗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意愿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有患者 44 例,分别行腹腔镜阑尾切除和开腹阑尾切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视觉模拟评分( VAS )、术后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 VAS 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开腹组患者比较,腹腔镜组患者切口感染、腹腔脓肿以及粘连性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与开腹阑尾切除手术相比,腹腔镜阑尾切除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创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开腹阑尾切除术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予以经皮间孔入路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本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研究时间为2017年4月到2019年4月,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组。实验组为经皮间孔入路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小组(30例),对照组为开放性手术小组(30例),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128.4±10.2)min、手术出血量为(14.3±7.4)ml、卧床时间为(10.3±2.7)min、住院时间为(4.3±1.1)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17.1±9.5)min、手术出血量为(78.7±18.2)ml、卧床时间为(21.5±6.2)min、住院时间为(7.1±1.7)d,存在差异(P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 椎间孔镜 椎间盘切除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腹腔镜切除与小切口胆囊切除在治疗胆结石、胆囊炎的效果的比对。方法 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胆囊炎和胆结石入院病患92例进行探究其治疗的时间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将92例病患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病患进行小切口胆囊切除,实验组病患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治疗方法,对2组病患的肛门排气的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下床活动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常规组进行比较,其中实验组中病患下床活动的时间,肛门排气的时间和常规组相比都有明显的缩短(P<0.05),实验组的病患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常规组更低(P<0.05)。结论 在胆结石和胆囊炎的病患中,使用腹腔镜切除后,其基本的手术指标呈现良好的态势,手术后的并发症也有所降低。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 小切口胆囊切除 胆囊炎 胆结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及其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0.1-2020.9月期间入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共计50例,对患者的术后护理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分析术后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本文给出的护理方案,所有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均可以实现并发症的有效规避,健康出院。结论 在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术后护理上,针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遏制患者并发症发生,保障患者手术成功,让患者通过护理能够尽早康复。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临床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治疗晚期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20年3月收治的3例晚期青光眼患者行改良小梁切除,观察术后眼压控制情况、滤过泡形态、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3例患者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都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视力提高,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小梁切除治疗晚期青光眼效果良好。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改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 院就诊的 90 例胆囊炎、胆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 n=45 )采取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观察组( n=45 )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对比二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和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 ,且前者的并发症机率更低,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 )。 结论: 对胆囊炎、胆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相对于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中出血量更少且恢复较快,此外,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胆囊炎 胆结石
  • 简介:【摘要】 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在 普通外科应用越来越广泛,设备腹腔镜的区、县级医院越来越多;虽然腹腔镜胆囊切除( LC )是最早开展的外科微创手术,但是能独立完成手术的普通外科医师却不多, 我们要从教学的角度,探讨怎样设计腹壁戳孔的位置才能让普通外科医师尽快掌握腹腔镜胆囊 切除。回顾性分析 2011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我院 146 例 LC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腹壁 Trocar位置分为 2 组。分析 Trocar位置选择对初学者操作的影响。 2 组手术的平均 手术所用 时间、中平均出血量 、平均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住院平均费用 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根据胆囊解剖位置特点,设计 主操作孔的位置时有意识的降低 3cm-5cm ,有利于 LC 初学者学习掌握。

  • 标签: 胆囊切除 术 ·腹腔镜 ·Trocar位置 ·初学者 。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系统化护理在甲状腺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7年 9月至 2019年 11月我院收治的 50例甲状腺切除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心率及疼痛程度。结果 麻醉时、手术开始时、手术后,观察组收缩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05)。观察组无痛率为 60.0%(15/25),高于对照组的 20.0%(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将系统化护理应用于甲状腺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可降低患者血压及心率波动程度,减轻疼痛。

  • 标签: 甲状腺 次全切除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优质护理在 甲状腺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10 月收治 的 88 例 行手术治疗的 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的 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 患者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对照组 和优质 组,每组患者 各有 44 例。对照 组患者实施 常规的 护理措施 ,优质 组患者实施 优质护理措施。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 SAS 、 SDS 评分以及心率 的变化 ,比较两组 患者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 SAS 以及 SDS 评分、心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优质组 SAS 以及 SDS 评分、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优质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6.82% VS 2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甲状腺切除患者应用 优质护理的效果满意,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显著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 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 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优质护理 应激反应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PPH结合痔切除治疗痔疮的作用评价。方法: 60例痔疮患者是本研究纳入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 n=30,开放式外剥内扎)、观察组( n=30, PPH结合痔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 P< 0.05)。结论:为痔疮患者采用 PPH结合痔切除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 标签: PPH 痔切除术 痔疮 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 2015年 1月~ 2017年 1月收治入院择期行单侧胸腔镜肺大泡切除的 10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两组均于毕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记录两组术后 2、 6、 12、 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 VAS),检测麻醉前、手术完毕、术后 24 h的血糖、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NE)及多巴胺( DA)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结果 观察组术后 2、 6、 12 h的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 6、 12、 24 h的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 2 h,术后 24 h的 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 6、 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术后 6、 12、 24 h的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 2 h,术后 12 h的 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 6 h,术后 24 h的 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 6、 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 24 h的 E、血糖、 DA、 NE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手术完毕时的 E、 DA、 NE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术后 24 h的 E、血糖、 DA、 NE水平与手术完毕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 24 h的 E、血糖、 NE水平与手术完毕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 24 h的 E、血糖、 DA、 N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患者应激反应影响小,且降低了患者疼痛,提高了患者舒适度。     [关键词 ]超声检查;神经传导阻滞;胸腔镜检查;肺泡;应激反应;镇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观察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和传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的患者共34例设立为研究组,将接受传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的患者共37例设立为常规组,对两组患者均予以围期护理模式,针对两组术后有关指标予以观察比较工作。结果:研究组镇痛有效率向常规组作出比较后,发现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体温、排气时间、腹腔引流量、并发症出现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向常规组作出比较后,并未发现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围期护理模式配合实施于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或是传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的患者群体中,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的同时,保证术后康复质量。

  • 标签: 经脐单孔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术 传统腹腔镜 临床护理 围术期